7《兼爱》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兼爱》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17:4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兼 爱》
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部分
文学常识
第二部分
文本分析
第三部分
拓展提升
第四部分
作业
目 录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恼。
墨子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积极寻找着救世的药方,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时代背景
墨子(约公元前476年-约公元前390年),名翟,春秋末战国初宋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死后,其弟子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作者介绍
墨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宗庙的官职。他们住在茅草盖顶,以采木为椽的房子里,所以注重节俭;尊养年老德高的人,所以主张兼爱;以大射礼选拔人才,所以崇尚贤人;尊崇鬼神尊敬祖先,所以崇敬鬼神;顺从四时做事,所以不相信命运;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同德;这就是他们长处。
墨家思想
①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
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④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
主要思想
《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人们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
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
《兼爱》
“兼”就是“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墨子所说的“兼相爱”指的是一种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是全体的、无差等的爱,与孔子所谓“爱人”的主张有所不同。
解题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所自起: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所自起,即起源的地方,由何引起
焉:于是。
之:代词,祸乱
攻:治疗。
弗:不
然:这样。
翻译:圣人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必须知道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 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判断句
当:通“尝”,尝试。
亏:使受损失,损害。
虽:即使。
慈:慈爱。
相爱:相互关爱,相互爱惜。
盗贼:偷盗和抢劫财物的人。盗,小偷。贼,强盗。
其室:其,自己的;室,家。
利:使.………得利。
家:卿大夫的封地。
乱物:纷乱之事。
具:全,都。
翻译:圣人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不能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 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下不爱君王、儿子不爱父亲,就是所说的混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所以损害父亲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所以损害兄长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王,所以损害君王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说的混乱。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王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说的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拐害儿子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利:君王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 都是起于不相爱。
翻译: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小偷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窃别人家的财物来使自己的家得利;强盗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抢劫别人来使自己得利。这是什么原因呢 都起干不相爱。即使至于大夫相互扰乱封地,诸侯相互攻占国家,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们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扰乱别人的封地来使自己的封地得利:诸侯各自爱他们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打别的国家来使自己的国家得利。天下的乱象,全部都在这里了。
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爱人:爱惜他人。
视:对待,看待。
恶: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怎么”。
施:实行,施行。
亡:通“无”,没有。
贼:害,伤害。
兼相爱:全部相亲相爱。
翻译:细察这是由什么引起的 都起于不相爱。如果让天下人都能互相爱惜,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顺的人吗 对待父亲、兄弟和君王就像对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不孝顺的事呢 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 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就像对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不慈爱的事呢 所以不孝顺不慈爱的事情就没有了。这样怎么还会有盗贼呢 对待别人的家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去偷窃 对待别人就对待自己一样,谁还会去伤害别人 所以盗贼就没有了。
翻译:这样还会有大夫相互扰乱封地、诸侯相互攻打国家的吗 对待别人的封地就像对待自己的封地,谁还会去制造混乱 对待别人的国家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谁还会去攻伐呢 所以大夫相互扰乱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国家的情况就没有了。如果让天下的人都互相爱惜,国家与国家之间不相互攻打,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没有盗贼,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能治理好。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劝:鼓励,劝勉。
恶:厌恶。
翻译: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人们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 所以天下的人互相爱惜就会太平,相互憎恶就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兼爱》
明确:议论的重点——圣人治天下当知“乱之所自起”
分析:乱“皆起不相爱”,提出“兼相爱”
得出“论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臣、子、弟之不孝
君、父、兄之不慈
盗贼之横行
大夫之相乱家
诸侯之相攻国
理清思路
天下兼相爱,天下治
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混乱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在本文中提出了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的观点,即兼爱,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亲疏远近,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这样天下才能和谐,富足。
主题
问题1:“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可能实现吗?
答案1:
不可能实现。
一是时代特征。当时墨子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度迅速瓦解,残酷的战争屡见不鲜,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各国国君都希望通过战争兼并其他国家,使自身强大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墨子“兼爱”的思想在那个战火纷飞、利益重组的时代是不合时宜且没有立足之地的。
问题2:如果你是墨家弟子,请你试着分析为什么墨子要采取繁复拖沓的说理方式?
答案2:
墨子出身草根,重实用,不尚空谈,他传道的对象是底层百姓,他了解底层老百姓的文化程度,反复言说便于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文中的繁复拖沓或由浅入深,或角度不同,或类比说理。事实上,繁复拖沓的说理更能让读者反复品味作者的相关思想,增强印象。
答案3:
(一)墨家的言语方式——过于功利
虽然通俗易懂,逻辑严密,但程式化明显,形式单一,书面表达上显得过于繁琐。过于通俗性缺失的是历史的底蕴和厚重感,以及在时间流传的长度张力上显得弹性不足,越来越远离高雅和审美而被人离弃。
问题3:为什么墨家从“显学”变为“隐学”“绝学”
(二)墨家的思想缺陷——空想停滞
过于注重实践,缺少理论思考的时间,“非攻”的军事斗争又失去了大量的人才储备。针对儒家的偏差而提出的纠正措施,由于时代的限制及空想性而缺乏可行性。当儒家思想通过孟子等人的不断完善,自身的矛盾得到合理的解释与弥补后,墨家失去了攻击的对象,墨家后期理论创新也就停滞。
(三)统治阶级的选择——儒家思想
墨家思想的精神时时在思想层面瓦解着血缘宗法制度,威胁着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墨家对底层知识分子的呼吁,与其国家的政治思想相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墨家受到严重的打压。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后,在发展中不断吸引来自墨、道、法乃至后来的佛教思想,在传承过程中,思想体系不断扩大,思想内容逐渐精细化,理论体系中的内在矛盾逐渐消除。
答案4:
1.首先,兼爱非攻思想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和侵略,促进了国际和平与合作。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战乱和外部侵略的历史背景下,兼爱非攻思想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和平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帮助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2.其次,兼爱非攻思想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民族问题十分突出,需要一种和谐的社会理念来解决问题。兼爱非攻思想强调个人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谐相处,这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
3.最后,兼爱非攻思想有助于推动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兼爱非攻思想被视为道德和伦理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兼爱非攻思想的理念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有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水平,营造一个更加文明和和谐的社会。
问题4:“兼爱”“非攻”等墨家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呢?
答案4:
1.首先,兼爱非攻思想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和侵略,促进了国际和平与合作。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战乱和外部侵略的历史背景下,兼爱非攻思想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和平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帮助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问题4:“兼爱”“非攻”等墨家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呢?
2.其次,兼爱非攻思想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民族问题十分突出,需要一种和谐的社会理念来解决问题。兼爱非攻思想强调个人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谐相处,这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
3.最后,兼爱非攻思想有助于推动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兼爱非攻思想被视为道德和伦理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兼爱非攻思想的理念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有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水平,营造一个更加文明和和谐的社会。
孟子论辩善于察言观色,抓住对方的心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孟子论辩善于运用比喻,有人作了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93章用了159个比喻。最后善于运用对比来揭示矛盾,阐发观点。此外孟子在论辩过程中经常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笔锋犀利,气势磅礴,雄辩有力。
对比阅读:《孟子》和《墨子》在论辩上有什么区别?
墨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墨子的“辩”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对比阅读:《孟子》和《墨子》在论辩上有什么区别?
作业
墨子的“兼爱”思想,因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思想的要求,所以自战国起直至持续时间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结束,一直未被统治者接纳。那么,现在我们重读《墨子》,其“兼爱”思想是否有现实意义?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