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资料,说说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3.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
教学重难点
1.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请同学们欣赏。(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2.同学们感受着乐曲的激昂与深情,带着同样的情感齐读课题。
二、回顾旧知,把握课文内容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老师根据学生概括,总结出两个小标题,并板书
(1)痛失爱子(2)艰难抉择
二、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痛失爱子
1.默读课文,出示要求:(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把感受批注在旁边。(2)小组合作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读给组员听。
2.回顾电报内容师:中南海,毛主席的卧室,写字台上放着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是什么?
3.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理噩耗传来,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有什么表现呢?心情怎么样?(1)预设: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出示课件)师:这是什么描写?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带着感情再读。(2)简介毛岸英。毛主席一天没说话,他在想谁?预设:毛岸英,学生简单介绍毛岸英。(3)配乐诵读,情感升华师生配乐接读:八岁的孩子独自带着弟弟,几经辗转却流浪街头,讨饭卖报,推人力车,甚至挨打,学生接读。“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师:这哪里是一天,这分明是 28年啊,透过这一句,我们走进了一位老父亲痛失爱子的,却无以名状的内心。(出示课件学生读)“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他是主席,他只剩下默默的吸着烟,情不自禁的喃喃着——学生接读“岸英,岸英”(1)我们一起看这句话是如何体现出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呢?预设:通过语言、神态、动作表现了毛主席的悲痛不已。(板书:语言、动作、神态)指导朗读。(出示课件配乐)师:毛主席怎能不肝肠寸断呢?他整整一天——(学生接读)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师:此时此刻,毛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去苏联留学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像去农村锻炼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学生生接读)“岸英!岸英!”师:此时此刻,毛主席想到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所受到的苦,他的眼睛模糊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生读)“岸英!岸英!”(3)师:毛主席多么想对岸英说:“你合格!你是我的骄傲!”总结:此时此刻,我们眼前的毛爷爷不再只是那个指点江山,藐视一切困难的伟人领袖,而是一个刚刚丧失爱子的老父亲,他也痛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板书:常人情感)
(二)艰难抉择
当毛主席悲伤不能自己时,又来了两封电报,面对抉择,毛主席的内心有怎样的波澜呢?
1.预设 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感知描写方法,指导朗读,表演读,读出毛主席的悲痛。
2.师:他在想什么?预设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板书:心理描写)师: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也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的说了什么?默读思考,该怎么读?预设:悲伤,坚决。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3.师生配乐接读:(1)岸英在世时,他们聚少离多,就这样把岸英留在朝鲜,他该有多么内疚啊!他自言自语着:“儿子活着—— 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志愿军战士都长眠在了朝鲜,他决定—— “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老师黑色字体,学生读红色字体)(2)岸英从小吃了很多苦,作为父亲,他多想对儿子做点补偿啊!他现在能做的仅仅是让他魂归故里,他自言自语着——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的父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女,他决定—— “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3)岸英是杨开慧同志留下的骨血,自己非但没照顾好岸英,现在还要让岸英永远留在朝鲜,他该多么愧疚啊!他自言自语——“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可是当他想到那些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亲骨肉的朝鲜人民,他决定——“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4.情感升华
师:通过刚才的反复朗读,你感受到了毛主席怎样的内心世界呢?预设: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他多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但作为一位国家领袖,他要从大局考虑,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最后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这表现出了一位伟人宽阔的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5.师:落叶归根是国人的传统,古语亦云,狐死首丘,代马依风,祭奠却无处叩首,只能悲歌当泣,远望当归,毛主席虽是领袖,却也是有着血肉之躯的普通人啊。(观看毛主席痛失爱子,整理毛岸英遗物的感人视频)师:就在这个彻夜不眠的夜晚,毛主席即使有再多的不舍,还是在纪录稿上签了字,并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6.查找资料,结合人物故事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你所知道的英雄人物有哪些?(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带着这些人物故事再来理解句子。总结:毛主席是父亲,更是一国之领袖。即使悲痛万分,仍不忘祖国和人民,他身上有着超越常人的胸怀。(板书:伟人胸怀)
三、课堂练笔
1.用上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以“焦急地等人”为场景写话练习。
2.展示点评。
3.继续修改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回顾语文要素,明确学习目标。
2.联系学过的知识和社会社会现状,激发民族责任感。
板书设计
10青山处处埋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