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1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考试范围:苏教版八上全册)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关于植物类群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油松与苹果相比,最主要不同之处是油松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B.葫芦藓只能生长在背阴、潮湿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水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D.藻类植物大多为单细胞个体,少数多细胞个体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下列有关于如图动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③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④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
D.⑤的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如图是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通过“芽孢”繁殖
B.乙可用于发酵,制作馒头
C.丙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丁的结构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4.我国有“南袁北李”之称的袁隆平和李振声两位院士,它们分别是世界著名的水稻和小麦遗传育种专家。水稻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稻 小麦 大豆
数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A.杂交水稻不属于禾本科植物
B.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C.水稻、小麦、大豆的种子中均有子叶和胚乳
D.表中所列植物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
5.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6.关于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B.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C.语言是人与古猿的唯一的本质的区别
D.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7.下列动物与其运动器官,对应错误的是( )
A.家鸽——足和翅 B.蜥蜴——四肢
C.鸵鸟——足 D.金鱼——鳍
8.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有骨、关节和肌肉,关于这三者的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关于动物的行为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老鹰抓小鸡﹣捕食行为
B.蜜蜂群居生活分工合作﹣社群行为
C.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防御行为
D.为争骨头狗咬狗﹣繁殖行为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图像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因为曲线表现出此消彼长
B.图2中,a、b、c三个地域中,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是a
C.图3中,假设丙、丁、甲、乙构成一条食物链,甲增加,则丁减少、乙增多
D.图4中,昆虫与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11.下列对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
B.只有10%—20%的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C.营养级越多,能量的利用率越高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
1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请据图回答问题: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等级。其中,
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上述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是: ;上述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填字母)。
(3)青蛙等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
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4)家兔等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 。
(5)蝗虫的体表有坚韧的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4.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树根处[A]代表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它生活在 中。
(2)A由于营养方式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 。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B] 进化来的.
(4)[C]与被子植物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 、从水生到陆生。
15.读图理解,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 、骨连接(如关节)、骨骼肌共同组成的。
(2)图乙中[⑥]和[⑦]的表面都覆盖一层[⑩] ,[⑧] 能分泌滑液,使关节具有 性。
(3)骨骼肌有受到来自神经的刺激而 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般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 肌肉相互协调活动的。
(4)肱三头肌由肌腱和[ ] 构成,完成图丙表示的动作时,肱三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16.如图表示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小鸟) 行为;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 行为。前者是由其体内的 决定的。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看, 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黑猩猩成功摘取食物的尝试次数比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 ,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
17.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该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 。
(2)该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通过 (填写一种生理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位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 (写全给分)。
(4)在一定的时期内,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的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 。
18.请认真阅读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其中蕨类植物有2200﹣2600种;裸子植物约240种,银杏、金钱松、水松都是我国特有的树种;被子植物约30000种.
(1)上述资料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被誉为“ 的故乡”.
(3)为保护桫椤等珍贵的野生植物最有效的措施是 保护.
(4)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价值的 价值;而橡胶树可以提供橡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价值的 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1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30分)
(考试范围:苏教版八上全册)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关于植物类群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油松与苹果相比,最主要不同之处是油松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B.葫芦藓只能生长在背阴、潮湿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水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D.藻类植物大多为单细胞个体,少数多细胞个体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答案】A
【解析】A.油松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苹果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A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水,B正确。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C正确。
D.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2.下列有关于如图动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③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④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
D.⑤的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A
【解析】A、恒温动物是指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恒温动物只包括④鸟类和⑤哺乳动物,而①鱼类、②青蛙、③蛇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A错误;
B、 ③蛇属于爬行动物,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B正确;
C、 ④鸽子属于鸟类,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适合飞行,C正确;
D、 ⑤是奶牛,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幼崽出生时已经基本发育完整,所以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D正确;
3.如图是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通过“芽孢”繁殖
B.乙可用于发酵,制作馒头
C.丙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丁的结构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答案】D
【解析】A、甲是细菌,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A错误;B、乙是霉菌,用于发酵制作馒头的是酵母菌,B错误;
C、丙蘑菇属于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D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D正确。
4.我国有“南袁北李”之称的袁隆平和李振声两位院士,它们分别是世界著名的水稻和小麦遗传育种专家。水稻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稻 小麦 大豆
数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A.杂交水稻不属于禾本科植物
B.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C.水稻、小麦、大豆的种子中均有子叶和胚乳
D.表中所列植物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
【答案】D
【解析】A.杂交水稻是由两种水稻杂交而成,只是产量这一性状发生变化,而其本质特征(水稻,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却并没有改变,A不符合题意。
B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小麦和稻同科不同属,小麦和大豆同门不同纲,故小麦和稻的亲缘关系更近,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根据表格信息,水稻和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胚乳,子叶一片;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中没有胚乳,子叶两片,C不符合题意。
5.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答案】B
【解析】A、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A正确;
B、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实验证实,B错误;
C、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C正确;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D正确.
6.关于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B.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C.语言是人与古猿的唯一的本质的区别
D.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答案】C
【解析】A、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A不符合题意。
B、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但是人和动物也有根本的区别,如人类具有语言思想意识,能制造工具,进行创造性劳动。故不是唯一本质区别,C符合题意。
D、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由臂行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D不符合题意。
7.下列动物与其运动器官,对应错误的是( )
A.家鸽——足和翅 B.蜥蜴——四肢
C.鸵鸟——足 D.金鱼——鳍
【答案】A
【解析】A.家鸽前肢变成翼,能够飞行,也可以用后肢行走,A符合题意。
B.蜥蜴是爬行动物,用四肢爬行,B不符合题意。
C.鸵鸟的足粗壮,是它的运动器官,C不符合题意。
D.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D不符合题意。
8.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有骨、关节和肌肉,关于这三者的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骨骼肌跨过了两个关节,A错误。
B.两组肌肉没有跨过关节,B错误。
C.骨骼肌跨越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能正确反映骨、关节、骨骼肌三者之间关系,C正确。
D.骨骼肌没有跨过关节,D错误。
9.下列关于动物的行为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老鹰抓小鸡﹣捕食行为
B.蜜蜂群居生活分工合作﹣社群行为
C.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防御行为
D.为争骨头狗咬狗﹣繁殖行为
【答案】D
【解析】A、老鹰抓小鸡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行为,A正确。
B、社群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蜜蜂群居生活分工合作属于社群行为,B正确。
C、防御行为是指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乌贼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是防御行为,C正确。
D、为争骨头狗咬狗属于攻击行为,D错误。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图像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因为曲线表现出此消彼长
B.图2中,a、b、c三个地域中,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是a
C.图3中,假设丙、丁、甲、乙构成一条食物链,甲增加,则丁减少、乙增多
D.图4中,昆虫与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答案】A
【解析】A.竞争的曲线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同步性变化,捕食的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不同步性变化,所以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竞争,A符合题意;
B.图2中a、b、c三个地域中,a地域落叶供给量最多,而土壤中有机物的量最少,说明生物多样性最高,B不符合题意;
C.图3中,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构成一条食物链是丙→丁→甲→乙,甲增加,则丁减少,乙增多,C不符合题意;
D.图4中,食物网中食物链两条:植物→昆虫→鸟、植物→鸟,则昆虫与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D不符合题意。
11.下列对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
B.只有10%—20%的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C.营养级越多,能量的利用率越高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
【答案】C
【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不符合题意;
B、在生态系统中,只有10%﹣20%的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不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营养级越多,能量的利用率越低,符合题意;
D、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不符合题意。
1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答案】D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8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请据图回答问题: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等级。其中,
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上述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是: ;上述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填字母)。
(3)青蛙等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
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4)家兔等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 。
(5)蝗虫的体表有坚韧的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答案】(1)种
(2)ADF;IK
(3)鳃;肺
(4)胎生哺乳
(5)外骨骼
【解析】(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A玉米、D向日葵、F油松都能产生种子,属于种子植物;I蝗虫、K蚯蚓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3)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肺进行呼吸。
(4)家兔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大脑发达等特征,胎生哺乳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5)蝗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14.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树根处[A]代表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它生活在 中。
(2)A由于营养方式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 。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B] 进化来的.
(4)[C]与被子植物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 、从水生到陆生。
【答案】(1)原始海洋
(2)界
(3)原始爬行类
(4)种子有果皮包被
(5)从低等到高等
【解析】(1)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2)A由于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为含有叶绿体的藻类植物,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植物界和动物界;
(3)根据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的鱼类→古代的两栖类→古代的爬行类→古代的鸟类和古代的哺乳类,所以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是古代爬行类;
(4)由图知,C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没有花、果实这两个器官,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5)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5.读图理解,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 、骨连接(如关节)、骨骼肌共同组成的。
(2)图乙中[⑥]和[⑦]的表面都覆盖一层[⑩] ,[⑧] 能分泌滑液,使关节具有 性。
(3)骨骼肌有受到来自神经的刺激而 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般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 肌肉相互协调活动的。
(4)肱三头肌由肌腱和[ ] 构成,完成图丙表示的动作时,肱三头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答案】(1)骨
(2)关节软骨;关节囊;灵活
(3)收缩;两
(4)①;肌腹;收缩
【解析】(1)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结和不活动连结,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因此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2)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⑩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⑧关节囊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进入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关节腔,润滑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3)骨骼肌有受到神经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收缩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4)骨骼肌是由②肌腱和①肌腹两部分组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图丙是伸肘动作,肱三头肌收缩。
16.如图表示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小鸟) 行为;大山雀成功喝到牛奶之后,“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 行为。前者是由其体内的 决定的。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看, 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黑猩猩成功摘取食物的尝试次数比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 ,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
【答案】(1)先天性;学习;遗传物质;学习
(2)少;弱
【解析】(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小鸟)喂鱼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其他大山雀”也偷喝牛奶的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从维持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看,学习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故填: 先天性 ; 学习 ; 遗传物质 ; 学习。
(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黑猩猩比蚯蚓高等,因此黑猩猩成功摘取食物的尝试次数比蚯蚓成功走出迷宫的尝试次数少。
故填: 少 ;强。
17.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该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 。
(2)该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通过 (填写一种生理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3)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位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 (写全给分)。
(4)在一定的时期内,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的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 。
【答案】(1)分解者
(2)光合作用
(3)5;狼、蛇、鹰
(4)生态平衡
【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图中,草属于生产者,鼠、兔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若上图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故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3)图中的食物链有5条,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狼,草→鼠→狼,草→鼠→鹰,草→鼠→蛇→鹰,由此可见:位于第三营养级的有狼、蛇、鹰。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不停地在进行着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同时,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而不是绝对平衡,因为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
18.请认真阅读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其中蕨类植物有2200﹣2600种;裸子植物约240种,银杏、金钱松、水松都是我国特有的树种;被子植物约30000种.
(1)上述资料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被誉为“ 的故乡”.
(3)为保护桫椤等珍贵的野生植物最有效的措施是 保护.
(4)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价值的 价值;而橡胶树可以提供橡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价值的 价值.
【答案】(1)物种
(2)裸子植物
(3)就地
(4)间接;直接
【解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植物种类繁多,其中蕨类植物有2200﹣2600种;裸子植物约240种,银杏、金钱松、水松都是我国特有的树种;被子植物约30000种,因此,说明了生物种类多样性.(2)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我们叫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措施.(4)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生物体的间接价值,如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气候的作用,保持水土的作用,调节碳氧平衡的作用,动物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等;潜在价值,如将来有可能开发出新药材,如红杉树提炼强效抗癌药物紫杉醇,将来利用这些野生生物改良品种方面有重要作用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