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册第三章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和凝固。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用图象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水在自然界里常见的状态有哪几种?有固态、液态和气态,而且这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他物质和水一样也有这三种状态,它们在这三态间也可以发生相互转化。所以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新课教学
展示熔化和凝固图片,引导说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结合生活你还能举出熔化与凝固的例子吗?结合生活中的熔化过程,思考:
(1)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2)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怎么变化?
(3)所有物质熔化过程是否都一样?
实验: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
进行实验:分别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规律(播放实验视频)
分析论证:根据实验数据描点,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海波、石蜡熔化
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波熔化曲线
石蜡熔化曲线
精讲点拨:
对比海波和石蜡的整个熔化过程发现。
相同点:
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
1.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曲线
得出结论:
(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食盐等。另一
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玻璃、橡胶、塑料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逆向思维:让学生根据海波熔化的规律推理出海波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联系生活: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再如冷冻食品保鲜,都是利用熔化吸热。
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 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的热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再如降温期间在桔子上喷水,使桔子不会被冻坏,都是利用凝固放热。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学习之友对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