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注释能说出课文内容,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两小儿辩日》,抓住“辩斗”等词,借助注释,引导学生揣摩字词的含义,从而理清两小儿的辩论观点和依据,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辩斗”等词,借助注释,引导学生揣摩字词的含义,从而理清两小儿的辩论观点和依据,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一)揭题
1.出示孔子名言,自由朗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理解含义,引出孔子。说一说孔子在你心中是怎样的人?小结:这么有学问的人,也有被小孩问的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文言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文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说一说,预习中你都做了哪些事?
2.在预习中,你觉得哪些段落比较难读?让你多读了几遍才把他读通顺。出示相关段落指名读
3.读的非常好,一般文章读成这样就没问题了,但这篇文章不同。出示任务一
1.出示课文,学生练习朗读。
2.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解意现在不检查,一会检查。这是一篇文言文,不光要把它读通顺,还要读明白。要想读明白,注释很重要。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说一说课文每一句话的意思,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即时疏通点拨。(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4.图片辅助理解“车盖”和“盘盂”的区别,创设情境辅助理解“沧沧凉凉”和“探汤”的区别,拓展“赴汤蹈火”,理解汤的意思。
(四)辩斗课文我们读明白了,再读题目,中心字是“辩”,意思是辩论,既是辩论,就要有各自的观点,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各自的观点和依据是什么,完成任务三
1.在文中找出找出相应的句子完成表格。
2.反馈“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
3.有理有据才能让人信服,两个孩子争论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 你们能找出这一段话吗
4.反馈“辩斗”的依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 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一些热而离得远凉些吗 (注意反问的提示朗读) 板书:近大远小、远凉近热。
5.为什么会有不同看法 ——观察角度不同。一个是从视觉角度,一个是从感觉角度。看来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我们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6.你对这两个孩子的辩论有什么评价、看法呢 生应了解到两个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辩论的精神。
7.两个不同的观点,屏幕出示,齐读,他们的依据来自哪里 (一个是观察所得,一个是有感而得。)争执不下才有了这场辩斗,当时两人是怎样辩的呢?
1.学生扮演两小儿辩论,体会两小儿利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精妙之处。2.咱们听一听两小儿是怎样辩斗的,看看有没有辩斗的味。两小儿辩斗。3.师生辩斗,老师通过语速变化、增加词语等不断煽情,使学生的情绪高涨。4.全体学生辩斗,老师在一边点火煽情。
(五)悟理
1.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师:孔子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2.生反馈:孔子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孔子的知识又很多呢
3.你怎样看待孔子的“不能决也”
4.生畅所欲言。师小结:依孔子当时的名望和学识。如果承认不能决定需要相当大勇气的,何况是对着两个小孩子。但孔子没有妄加论断。他选择了实事求是,他的这种求实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如他自己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问题连公认的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可见人们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确实不可能无所不知,真是“学海无涯啊”!
(六)拓展
1.正所谓疑则进也,正因为有他们当日的不知,才有后人的探索,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孔子不能决得难题已不成为问题。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不出,假设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 你该如何回答他们
2.补充相关常识(1)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2)“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3.如果我们这样说给古代的这两小儿听,他们能听懂吗?要想让他们听懂就要改编成文言文,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这个任务。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对照注释,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在良师引导下,要专心致志、刻苦学习,有恒心、毅力就能学会一项本领。我们还能找到作者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依据。今后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类似的文言文。
六、检测与作业
1.对照注释,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2.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