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同步练习: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同步练习: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05 20:29:13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学习重点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引子引用儿歌《我家的小院》说明了什么?
答: 
答案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汉字的押韵和平仄是构成这种乐感的重要因素。因此,押韵、平仄和对仗很重要,诗文的押韵会使作品更有文采,更有音乐感和韵律美。
引子“同韵童趣”中引用了一首儿歌《我家的小院》,目的是让我们借这首儿歌,了解诗歌的押韵是体现在韵脚上的;同时告诉我们押韵在诗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提高认识水平。
阅读“韵里情思”,思考:“古人情”和“今人思”中的诗歌是如何借助声韵来表达情感的?
答: 
答案 古诗善借曲折回旋之曲、激越澎湃的音调和流转自如的艺术结构来表述高远的志向、悠长的思念、沉痛的反思、断肠的哀怨之情。其中押韵、平仄使诗歌具有了上述特征,以上三首诗均以此见长,具有强烈的美感效应。《客中作》的韵脚“香、光、乡”既有酒酣之乐,更有酒醒思乡之愁,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乡”“霜”“墙”“塘”是《商山早行》一诗的韵脚,隔句押韵,形成整齐的韵律,节奏明快,与诗中孤苦漂泊、冷月生思愁、寒霜催人急的意境相合,实显诗之美妙。《虞美人》中韵脚多,时常换韵,节奏忽快忽缓,使亡国之痛跃然纸上,令人肝肠寸断。
《娃娃的故事》一诗韵脚押ɑ,欢快明朗,富于童趣。《乡愁四韵》一诗隔段换韵、平仄相间,运用反复和回环手法,一唱三叹,深厚的游子之情跃然纸上。韵律就像是件漂亮的外衣,离开它,诗歌就不成其为诗歌。汉语的韵脚同时也体现着不同的心灵之音和语言风格,有高亢、低沉之分,也有欢乐、哀伤之别。
1.诗歌中押韵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 (1)押韵使诗歌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跳跃感,便于人们记忆、诵读和吟唱,也便于相互传诵。
(2)诗歌押韵能使作品更富文采,更有音乐感和韵律美。
(3)韵母为“o、ɑi、ɑo、ou”和“ɑ、ɑn、ɑnɡ、en、enɡ”等的韵脚字,可以传达欢乐、雄壮或温和、轻松的感情。而韵母为“i、u、e、ei、ie”等的韵脚字,则可以表达低沉、婉转、哀伤、悲愤的感情。
2.格律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答案 (1)每首限定八句,(2)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4)每首在规定的位置要有对仗。
3.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是如何规定的?
答: 
答案 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以押韵居多。第二句和第四句则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
律诗的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若押韵可押邻韵;若不押韵时,限用仄声字。诗的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
4.什么叫“对仗”?诗歌的对仗类型有哪些?
答: 
答案 格律诗不但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都要一一相对,这就是对仗。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诗歌的对仗类型可分成以下几类:
一是“工对”。不仅对仗用词的词类要相同,而且还必须是意义上属于同一个大类的词。二是“宽对”。即同类的词(词组)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即可。三是“借对”。即诗中用了一个词语的甲义,同时借用它的乙义与另一联中的词语相对。四是“串对(流水对)”。即前后两句的意义相连,就像是连续说下来的一句话。
1.下列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古体诗的写作没有一定的标准。
B.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C.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格律诗”或“律诗”。
D.古体诗和近体诗,只是一个按时间划分的概念。
答案 D
解析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格律上划分的。
2.下列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格律诗所押的韵一般是仄声韵。
B.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
C.普通话中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
D.律诗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答案 A
解析 格律诗所押的韵一般是平声韵。
3.下面是两首诗的诗句,各联上句按原诗顺序排列已就,请从后面的①~⑧句中选出恰当的下句与之搭配,只将序号填入相应横线上即可。

闲来无事不从容,______________。
万物静观皆自得,______________。
道通天地有形外,______________。
富贵不淫贫贱乐,______________。

夹水苍山路向东,______________。
寒树依微远天外,______________。
孤村几岁临伊岸,______________。
为报洛桥游宦侣,______________。
①一雁初晴下朔风 ②四时佳兴与人同 ③东南山豁大河通 ④男儿到此是豪雄 ⑤睡觉东窗日已红 ⑥扁舟不系与心同 ⑦思入风云变态中 ⑧夕阳明灭乱流中
答案 甲:⑤②⑦④ 乙:③⑧①⑥
解析 依据古诗押韵与平仄及格律诗的特点来判断。
题型 拟写对联
例题1 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和学科,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请拟一副对联,把这种体会写下来,送给你所喜欢的老师。字数不限。
给      老师:
上联: 
下联: 
答案 (示例)给语文老师:
平凡世界,回首时,苦辣酸甜忧乐喜
潇洒人生,会心处,之乎者也矣焉哉
给英语老师:
把握现在时,将来怎会虚拟语气
追求最高级,理想常融情态动词
给化学老师:
究天机,乐与有机无机做伴
培学子,巧同原子分子周旋
给数学老师:
人生轨迹,尽在曲线弧度中
岁月印痕,都含加减乘除里
给物理老师:
处三尺讲台,做功出力
凭一腔热血,放电发光
解析 拟写对联时,要考虑字数结构、词性、意义方面的要求。本题只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和要求,其他方面都不加限制,这有利于我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新能力。答题时,要紧扣学科特点,来抒写自己的体会,形式上可放松一些。
例题2 (2009·安徽)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答案 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解析 根据对联特点解答。新春对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教师办公室对联则要体现教书育人、贤士雅居、桃李满天下的特点。其中,“翠柳迎春”显示春意盎然,“黄牛耕地”表明新春伊始,“桃李满园”的“桃李”喻学生,“芝兰绕阶”喻贤士所居之处,“千里绿”对“万山金”,为“数量+颜色”,“春绣锦”对“座凝香”,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最后依“仄起平收”的要求,答案自然得出。
解题技巧 对联是考查对仗这一诗歌形式的实际应用,并融语法训练、语感训练、审美训练、章法训练、思维训练于一体。
解答时:一是要注意对联形式相同、内容相对。形式相同即句式(或结构)相同和词性相同,内容相对包括正对与反对。二是要凸显特色,体现特点。如春联要喜庆,体现希望;而写教师方面的对联则须体现教书育人的特点。
1.补写出下列有关课文的对联的上联或下联。
(1)上联:柳荫月下,照见独步人,胸怀净土
下联: (《荷塘月色》)
(2)上联:老父亲步履蹒跚买朱橘,爱如山重
下联: (《背影》)
(3)上联: 
下联:弃名弃位,弃嫌弃俗,当仁不让(《师说》)
(4)上联:千年华宫集万珍,何其壮也
下联: (《阿房宫赋》)
(5)上联: 
下联:负荆请罪,护赵王,廉颇有胆有识(《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 (1)荷塘池边,忆起采莲女,情系江南 (2)小儿子泪眼朦胧忆背影,情似潮涌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能者为师 (4)三世强秦毁一旦,岂不悲哉 (5)完璧归赵,辱秦臣,相如大智大勇
2.下面是四副对联的上联,分为两题,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①家中世界小        
②大江南北处处风光好        
第二题:
①冬去山明水秀        
②春回大地东风迎笑脸         
答案 第一题:①网上天地大/书里天地宽/心里乾坤大
②全国上下家家气象新/长城内外个个笑颜开/黄河内外时时捷报传
第二题:①春来鸟语花香/春来草长莺飞/秋至菊黄蟹肥
②福满人间瑞雪兆丰年/月满小楼金桂庆中秋/秋到人间硕果庆丰收
(宽对即可,不一定要求声律相对)
3.修改下列对联并简述理由。
(1)褒贬自有春秋 俯仰无愧天地
答: 
(2)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答: 
(3)爆竹声声辞旧岁 莲花朵朵迎新人
答: 
答案 (1)平仄不合,上下联对调即可。(2)“寒”与“风”词性不合。可换“风”为“暖”。(3)下联中的“莲花朵朵”是夏日景象,时令不合。可换“莲花”为“梅花”。(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修改)
4.下面这首诗题为“途中”,语序已打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双燕引雏花下教 ②风卷云开陡顿晴 ③烟江远认帆樯影 ④雨中奔走十来程 ⑤一鸠唤妇树梢鸣 ⑥翠条浓处两三莺 ⑦山舍微闻机杼声 ⑧最爱水边数株柳
A.④②①⑤③⑦⑧⑥ B.②④⑧⑤①⑥③⑦
C.②④③⑦①⑤⑧⑥ D.④②③⑦①⑤⑧⑥
答案 A
解析 本诗写诗人春日途中所见。第一联写天气,第二、三联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所见所闻,尾联突出诗人的最爱。本诗为律诗,第二、三联为工对,偶句押韵。
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这首诗的前两句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益彰;风雨欲来,苍翠的槐树影子更为深沉,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小院地偏人不到”与“满庭鸟迹印苍苔”衔接最自然、紧密。A项“林间”与“西斋”不合,C项“过客稀”不及“人不到”,D项“寒气”与全诗意境不合。
2.还原下面一首唐代律诗,加序号的诗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①终古垂杨有暮鸦 ②紫泉宫殿锁烟霞 ③于今腐草无萤火 ④欲取芜城作帝家 ⑤锦帆应是到天涯 ⑥玉玺不缘归日角
A.①③②④⑤⑥      B.②④⑥⑤③①
C.②④①③⑥⑤ D.④②③①⑥⑤
答案 B
解析 做排序题,首先从押韵入手,找出韵脚,推断出偶句。其次,根据对仗,确定绝句的三、四句和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再从平仄方面分析,律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最后结合内容分析。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
3.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
江中看月作
(清)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______________,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答案 B
解析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七言律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一首律诗,所要填写的一联是颔联。根据律诗对仗的原则,颔联是遵守对仗的,第四句“一船鸡犬欲腾空”是“数量+动物+能愿动作+动作”,观察选项,只有B项符合。
4.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最恰当的下句是(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英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答案 A
解析 “梨花院落溶溶月”是“花+处所+形态+自然景物”,只有A项“柳絮池塘淡淡风”符合要求。B项“榆英临窗片片雪”是“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C项“带水芙蓉点点雨”是“动作+花+形态+自然景物”;D项“丁香初绽悠悠云”是“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
5.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副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惟八千 ②众才一旅 ③孙策以天下为三分 ④项籍用江东之子弟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①③② D.①③②④
答案 B
6.下列四句诗的正确顺序是(  )
①日本晁卿辞帝都    ②明月不归沉碧海
③白云秋色满苍梧    ④征帆一片绕蓬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答案 D
解析 根据绝句的特点,首句和偶数句一般押韵,所以②应在第三句的位置上,排除A、B两项,再根据语意可排除C项。
7.阅读下面杜牧的四首诗,把与之对应的四句诗分别填入到相应的原诗中去。
①《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②《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
③《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④《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答案 ①C ②B ③A ④D
解析 这四首都是绝句,都应该符合基本的押韵规则。A项韵脚是“箫”,与之相配的是第三首诗《寄扬州韩绰判官》,韵脚字“凋”;B项韵脚是“名”,与之相配的是第二首诗《遣怀》,韵脚字“轻”;C项韵脚是“如”,与之相配的是第一首《赠别》,韵脚字“初”;D项韵脚“枝”,与之相配的是《叹花》,韵脚字“时”。
8.下面是杜牧的五言律诗《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第一句是“雪涨前溪水”,请排出其他诗句的正确顺序。(只填序号)
①春嫩不禁寒 ②闻君亦多感 ③梅衰未减态 ④啼声已绕滩 ⑤年来事百般 ⑥何处倚阑干 ⑦迹去梦一觉
答: 
答案 ④/③①/⑦⑤/②⑥
9.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相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答: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答: 
答案 (示例)(1)端午 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
(2)中秋 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
解析 本题要求补写两副对联的下联和上联,实际上是考查写对偶句的能力。要注意词性相对,还要围绕不同的节日,内容上协调一致。
10.下面带序号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一部分,请把它们和已给出的上、下联的内容整合为完整的两联。(答题时只需将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辛辛苦苦 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 ③浩浩荡荡 ④放怀一笑 ⑤是亦足矣 ⑥著二百五十余卷书 ⑦吾其归乎 ⑧流播四方
上联: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 
下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答案 上联:①⑥⑧⑤ 下联:③②④⑦
解析 解答本题,一是要明确对联要求,注意词性、结构、平仄方面的规定。二是要审察题干要求,明确“自挽联”的特定语境。三是要注意上下连贯,语脉衔接。四是要符合“仄起平收”,“平仄相间”的原则。
11.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
千里为重, 
广大为庆, 
答案 (示例)东成西就笑傲九州通衢 南来北往喜迎八方来宾
解析 注意要符合对联的要求,体现重庆精神。
12.请你以“山”“水”为基础,扩展为七字左右的对联。
答: 
答案 示例:青山含黛笑清风 绿水凝烟扶绿柳
13.仿照下面的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嘴巴很豁达 吞得下所有辛酸 它又很狭隘
说不得一点是非
14.根据前后文意,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使之与前一句构成对偶句,并使全句语意贯通且具有较深刻的意味。
人有文野之分,______________;择友要良,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书有高下之别 读书要精 ②情有真假之别 抒情要真 ③景有优劣之别 观景要美
解析 拟写对联时,要考虑字数、结构、词性、意义方面的要求,还要注意对联内容要体现出“较为深刻的意味”。
15.(2013·天津)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答: 
(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
答: 
答案 (示例)(1)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风儿吹来,我顿时清醒,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让春风把自己的心声吹向天空——幸福的取得需要努力,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2)(示例)生命如花,有时衰败,有时盛开。
解析 本题考查扩写语句和仿写语句的能力。第(1)题,要注意题目要求——散文、限60字内,还要注意扩写的重点。扩写时,要符合语境,展开想象,语言优美。第(2)题,明确题目要求,注意例句特点。例句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后两个分句中的“平静”和“澎湃”形成对比,所以在写例句时,要比喻恰当,后两个分句构成对比,尾字押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