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同步练习:第四课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同步练习:第四课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05 09:00:23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学习重点 1.了解同义词间的意义差别。2.学会辨析同义词和恰当使用同义词。
通过阅读引子部分的内容,思考:引子中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 
答案 汉语中词语有同义现象。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在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的某个方面又有细微差别的词语。
阅读课堂活动部分,完成下表。
活动标题
活动概述
意义解读
说说“看”
找找“看”
辨辨“看”
答案 
活动标题
活动概述
意义解读
说说“看”
找汉语中有关“看”的词语
汉语的同义词非常多,这些同义词增强了汉语表达的准确性。
找找“看”
同义词的差别
同义词之间存在细微差别,这些差别能增加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辨辨“看”
辨析同义词在词义用法方面的差别
学会辨析同义词
1.同义词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 
答案 同义词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①词汇意义完全相同,色彩意义有别;②色彩意义相同,词汇意义有区别;③词汇意义有别,色彩意义也有差别。
产生同义词的原因,具体地说有四个方面:一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感情和态度不同,产生不同的词语;二是词义本身演变,新旧词并存;三是方言词和外来词的借用;四是书面语和日常用语的交叉。
2.如何辨析同义词?
答: 
答案 (1)从词义上辨析。这种辨析方法又可细分为三个小类:A.词义适用范围的大小不一样。如“灾害”与“灾荒”,“事情”与“事件”,“战役”与“战斗”等等。B.词义所表示程度的轻重有区别。例如“爱好”与“嗜好”,“准确”与“精确”,“优秀”与“优异”,“损坏”与“破坏”等等。C.词义的感彩褒贬不同。有不少词,词义没多大差别,但在感彩上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也有中性的。如“疼爱”与“溺爱”,“顽强”与“顽固”,“机灵”与“狡猾”等等。还有少量不固定褒贬的,要根据语境来确定褒贬。如“我为伟大的祖国而骄傲”和“这个人有点骄傲”中的“骄傲”就是这样的词。
(2)从用法上辨析。这种辨析方法又可细分为三个小类:
A.从词与词的搭配上辨析。如“发挥”与“发扬”,“交流”与“交换”,“设计”与“设想”等等。B.从词性的差异上辨析。例如“阻挡”和“阻碍”,“光明”和“光线”,“勇气”和“勇猛”等等。还有些近义词,有的词性单一,有的兼具有不同词性,如“繁华”只可作形容词,而“繁荣”既可作形容词,又可作动词;又如“讥笑”与“笑话”,“讥笑”只可作动词,而“笑话”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再如“活泼”与“活跃”,“活泼”是形容词,“活跃”既可作形容词,又可作动词。C.从词的语法功能上辨析。这种辨析方法与前一种辨析方法密切相连。如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而形容词就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补语,但是却不能作主语、宾语。
(3)从风格、色彩上辨析。A.口语与书面语。如“妈妈”多用于口语,而“母亲”则多用于书面语;“房子”多用于口语,而“房屋”则多用于书面语。B.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例如“奔驰”多用于文学语言,而“奔”多用于非文学语言;“飞翔”多用于文学语言,“飞”则多用于非文学语言;“乘船”多用于文学语言,而“坐船”多用于非文学语言。C.直言与委婉。如“死”是直言,“老了”“走了”等等则是委婉说法。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门决定立案________。
②上级多次派人来________这家工厂的财务工作,没发现任何漏洞。
③煤炭和石油都是现代工业所________的燃料和原料。
A.侦察 检查 必需     B.侦察 检察 必须
C.侦查 检查 必需 D.侦查 检察 必须
答案 C
解析 “侦察”是指军事上的行动,与第①句中上文“公安部门决定立案”不符;“侦查”是指公安机关的活动,应选“侦查”。“检查”是查看,而“检察”是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与第②句中下文“财务工作”“没发现任何漏洞”不符,故第②句应选“检查”。“必须”是副词,不能修饰后面的中心名词“燃料”和“原料”;“必需”是动词,与“现代工业”组成主谓短语,在句中作定语,是恰当的。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神舟五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约21个小时,______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②我们同台湾分裂势力斗争的________,绝不是要不要民主、实行哪种制度的问题,而是要统一还是要分裂的问题。
③当您发现有人偷税或逃税时,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这种行为进行举报。因为他偷税、逃税________是在损害国家利益,________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个别人的偷逃税款,实际上增加了他人的负担。
A.收集 实质 既/又 B.搜集 性质 不但/也
C.搜集 性质 既/又 D.收集 实质 不但/也
答案 D
解析 “收集”和“搜集”都有“使聚集在一起”的意思,但“搜集”还有到处“寻找”的意思。性质: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实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第③句应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也”,以强调偷逃税款对个人的危害,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国将开展选拔女宇航员的工作,虽然有外国的选拔条件作参照,但还要符合中国国情,具体做法需进一步________。
②学校为全体高三教师配备了一批最新的教学工具用书,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老师们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③上个世纪60年代,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那种________工作精神,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A.摸索 从而 坚苦 B.探索 进而 艰苦
C.摸索 从而 艰苦 D.探索 进而 坚苦
答案 A
解析 摸索:小心地以尝试的方法寻找(方向、方法、经验)。探索:多方面加以研究,寻求答案,解决问题。从而:前后为因果关系。进而:前后为递进关系。坚苦:坚忍刻苦,侧重主观精神方面。艰苦:艰难困苦,侧重客观实际方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看病难,看病贵”只是医疗体制矛盾暴露出来的________,只有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才能根治这一沉疴,舍此别无他途。
②近日,公安部门借助高科技手段侦破了一起网络诈骗案,在铁证面前犯罪分子不得不认罪__________。
③在“抗癌明星座谈会”上张老汉很自豪地说:“________得病十几年了,我的身子骨还很硬朗。”
A.假象 服法 虽说 B.表象 服法 虽说
C.表象 伏法 虽然 D.假象 伏法 虽然
答案 B
解析 表象:指表面的现象。假象:指跟事物本质不符合的表面现象。服法:服从法律制裁。伏法:(犯人)被执行死刑。虽说:既能表示转折关系,又符合口语化的语言环境。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某县一位领导,有一次到外省的一个县去参观,在临别的欢送酒会上满面春风地致词道:“我们××县考查团光临贵县后,又惠顾了贵县的××公司、××集团……”这时酒会上笑声大起,掌声不断。该领导见气氛这么热烈,情绪更为高涨,接着说道:“贵县领导和群众的一片深情厚谊我们就笑纳了,真是不成敬意。”
找出这位领导在致词中不当的地方。
答: 
答案 “光临”改成“来到”,“惠顾”改成“参观”,“笑纳”改成“接受”,“不成敬意”改成“非常感谢”。
解析 修改时注意谦辞和敬语的区别。
题型 同义词辨析
例题1 (2013·四川)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现代自然科学________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②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________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
③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________、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   无坚不摧   自以为是
B.不只 坚不可摧 自以为是
C.不止 坚不可摧 自行其是
D.不只 无坚不摧 自行其是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从搭配习惯、语境意义考查近义虚词、成语的辨析。(1)“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不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继续不停”,另一个意思是“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①题第2句有“还”与之呼应,所以用“不只”。(2)“坚不可摧”意思是非常坚固,不可摧毁。一般用于偏正结构作定语,含褒义。“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一般与军队等有强大力量的主语搭配。②题根据句意只能用“坚不可摧”。(3)“自以为是”意思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是,对。“自行其是”是指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③题是指一种主观不虚心的思想意识,所以用“自以为是”。
例题2 (2012·北京)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菜籽油能__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它对__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    抑止    防治
B.必须 抑制 防止
C.必需 抑止 防治
D.必需 抑制 防止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虚词、实词的辨析。“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谓语。第一个空只能用“必需”作定语。“抑止”指“制止”;“抑制”指控制约束行为或意识,使不能为所欲为。“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个空只能选“抑制”。“防止”意为“预先设法制止(坏事的发生)”;“防治”指“预防和治疗(疾病、病虫害等)”。第三个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不能“防治”。
解题技巧 近义词的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辨析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词性、词的构词能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多角度切入比较,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境。
“正确使用实词”这一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义词的辨析和使用上。同义词,要凭借语境去解决,上下文的提示十分重要,有些同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结合语境,掌握技巧,细心作答。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________我们的学习效果。
②老百姓说得好,________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________诚实温和。
A.考查 宁可 品性     B.考察 宁愿 品性
C.考查 宁愿 品行 D.考察 宁可 品行
答案 A
解析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句①中“学习效果”应用“考查”。宁可:表示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取的一面(常带有两害权衡取其轻的意味)。宁愿:宁可。句②中后半句有“不可”,正好与“宁可”相呼应。品性:名词,品质性格。品行:名词,有关道德的行为。句③中与“诚实温和”相对应的只能是“品性”。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________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____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的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____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 私自 充斥 B.监控 擅自 充斥
C.监测 擅自 充溢 D.监控 私自 充溢
答案 C
解析 监测:监视,检测。监控:监督控制。句①谈到“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应是检测结果。私自: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擅自:对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句②中“履行看管职责”是民警的工作,是否离岗,由主管领导决定,不能自作主张。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充溢:充满,流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市场法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滞后,经济活动中的是与非、合理与不合理的________不分明。
②为了________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支持西部大开发,去年,我国共发行了1 000亿元的国债。
③老王不图名、不图利,多年如一日精心呵护一个残疾孤儿的事迹,在城市、农村________开去。
A.界限 带动 留传 B.界限 拉动 流传
C.界线 拉动 留传 D.界线 带动 流传
答案 B
解析 界限、界线:都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但“界限”多指抽象的、范围大的分界;而“界线”则指具体的分界。带动:引导着前进。拉动:既可指具体的事物,也可指带动经济。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和法制的教育,使他们切实________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严格依法办事。
②这篇小说,除了这些优点之外,还有一个十分________的特点,就是比较准确地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动而又形象的群众语言。
③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对于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________,否则,对国家对人民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A.尊敬 明显 接收 B.尊敬 显著 接受
C.尊重 明显 接受 D.尊重 显著 接收
答案 D
解析 尊敬: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尊重:重视并严肃对待。明显: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显著:非常明显。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接收:指收受
接纳。
第四课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新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将好书传给更多的人看,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共创一个“你捐我赠”的校园文化氛围,理学院的《理苑》报社特举办图书漂移活动。
B.欧冠联赛首回合,皇马凭借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帽子戏法,在客场以3∶0大胜对手。
C.所谓“现代世界体系”绝非横空出世的东西,有其漫长的前史。
D.农牧业资源丰富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农牧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
答案 C
解析 横空出世:形容事物突然出现,尤指事物一出现就很有声威或影响。此处应用“凭空出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IT人都有着很强的紧迫感和压力,他们经常担心会被老板炒鱿鱼。
B.铝电企业环保不达标,就将无条件被淘汰出局。
C.寒冬将至,北国已是雪飘万里,南方也是气温低迷,一切似乎都沉静萧条了。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审美情趣的提高,往年作为礼品的高档烟酒、保健品已略显俗气,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答案 C
解析 低迷:低落,多形容经济萧条,不景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架空客A300货机是东航向土耳其欧亚航空公司湿租(对方的航空器与机组人员一同租用)的,租期为15个月,此外东航还和该公司签订了另一架A300货机的意向协议。
B.公司这次一次性投放7款车型,更显示出它的品牌实力和全面抢滩车市的雄心。
C.公司积极招商引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外商投资的稳步增长,因此提高了企业的造血功能。
D.他每年除了白色收入,还有大量的灰色收入。
答案 C
解析 “造血”比喻部门、单位、组织等从内部挖掘潜力,增强自身实力。与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新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河南省积极为农村学校松绑,因债务问题困扰农村学校的情况今后不会再在河南省出现。
B.流行服饰的撞车问题,一直困扰着时尚人士。
C.驾驶员紧急刹车,车轮和轨道磨合出巨大的火花。
D.网恋是一种从网络中诞生的爱情,这种爱情有些时候会变成现实,有些时候会走向极端,有些时候就是见光死的爱情。
答案 C
解析 磨合:比喻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逐渐相互适应、协调。此处应用“摩擦”。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你在这块新的土地上________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
②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________我精神的抚慰。
③华盛顿毅然选择放弃权力,开创了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的宪法惯例,为美国奠定了坚实的民主基础,也为人们________了一个政治家的人格风范。
A.捍御    给予    竖立
B.捍卫 给以 竖立
C.捍卫 给予 树立
D.捍御 给以 树立
答案 C
解析 捍御:保卫,抵御。捍卫:保卫。“给予”和“给以”意思相近,“给以”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这里应选择“给予”。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竖立:多用于具体的事物。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身边经常带着一个小本子,到技术部门细心________世界各国石油发展情况的资料,并作详细摘录。
②中国昆曲,正因为它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和深厚的文化________,才被世界人民所公认。
③奥运会是国际普遍________的大型比赛,对主办城市来说也是一次技术上的考验。
A.收集 内涵 关心 B.搜集 内涵 关注
C.搜集 品位 关注 D.收集 品位 关心
答案 B
解析 “收集”指收拢聚集;“搜集”指搜寻汇集。“内涵”指内在的涵养;“品位”引申为人或事物的品质、价值。“关心”表示倾注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关注”多表示主观重视。
7.“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
(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
“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杯具”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
答: 
答案 ①“杯具”采用了谐音修辞,有特殊的修辞效果——它亦庄亦谐,一般戏谑的味道比较强,“悲剧”所包含的那份沉重和低落在谐音词“杯具”中得到强有力的消解。②“杯具”反映的是一种自嘲而积极的双面人生态度,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排遣提供了极好的渠道。(自嘲或积极答出一点即可)③它在表达“悲剧”词义的同时更具娱乐和乐观精神,成为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语言手段。
解析 “悲剧”变“杯具”采用了谐音修辞,它反映了一种自嘲而积极的思想感情,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8.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微公益”。(不超过60字)
微博客这种全新的互联网的应用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成就了组织手段。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尤其是弱者命运的广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公益行为。
“微公益”是 
答案 (“微公益”是)一种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能够即时引发公益行为,为普通公众参与,更强调善举的有无而非多少的慈善模式。
9.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再写两个新词语,并指出其新旧词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动,新词语也频频产生。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词语新的意义。如:下课,原指上课时间结束,现在许多场合则指体育教练被解职。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内功,原指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武术或气功,现指自身的素质、实力 变脸,原指翻脸,现比喻事物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10.给下面的新闻补上一个总结性的结尾。不超过20字。
“打工挣钱,天经地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你拖欠工资就没有良心,良心何在?!我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这个问题。”这是年末岁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年终工作会议上的“发飙”,这也是尹蔚民面对全国几十名厅、局长的发问。虽然尹部长的“发飙”很“给力”,但农民工讨薪事件仍未绝迹。如果监管力度不加强,法律制度不健全,处罚措施不到位,明年、后年乃至更远的将来,如何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仍将是个难题,部长还得因此事年年“发飙”。但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今后用制度发威代替部长“发飙”
11.(2011·山东)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横线上。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网络语言发展前景调查表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摘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答案 示例:(1)大部分(或“半数以上的”)人认为,网络语言会经过规范,进入日常生活
(2)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是比较宽容的(或“接受”“认可”),同时期待对网络语言做进一步规范
解析 本题是一个图表题。图表内容较简单,要求分类表述对网络语言的看法,第一问题干前后的文字做出了示范(注意末句的“甚至”),因此难度很小。第二问则需要较高层次的概括能力,必须反映出图表中对网络语言的主流态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