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16: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处处留心皆学问
第三单元复习课
对应课文有
9.
古诗三首
10. 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
11. 蟋蟀的住宅 法布尔(法)
目录
01
第三单元
02
回顾音、词、字
03
作者相关知识复习
课文主题
【易读错的字】
[作者相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 ,号 ,又号醉吟先生。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乐天
香山居士
一道残阳的余晖铺洒在江水之中,江水一半呈现深碧一半染得通红。
最惹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滴圆润如珍珠新月初升似弯弓。
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相关]
苏轼:(1037-1101), 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北宋
东坡居士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雪梅》表达的思想是:事物各有优缺点,且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应当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
[作者相关]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相关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怎么往上爬的?


紧贴

【课文分段】
第一段(1):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2):主要写 。
第三段(3-5)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爬山虎 、 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 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生长的地方
脚的形状和特点
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多音字】


【近义词】
房顶──屋顶 舒服── 均匀──
拂过──擦过 漾起── 触角──触须  
痕迹──印痕 牢固── 休想──别想  
新鲜──鲜嫩 粘──贴 萎──枯
引人注意──
舒适
匀称
荡起
结实
引人注目
【反义词】
新鲜── 舒服──
弯曲── 细小──
陈旧
难 受
笔 直
粗壮
[作者相关]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
【多音字】
藏 朝 弹

【近义词】
简朴──奢华 平坦── 光滑──
干燥──潮湿 简单── 伟大──渺小  
宽敞──窄小 增长──
崎岖
粗糙
复杂
减少
【反义词】
隐蔽──隐秘 慎重── 选择──
温和──暖和 惊奇── 可惜──惋惜  
宽敞──窄小 增长── 休想──别想  
搜索──搜寻 安静──
谨慎
抉择
惊讶
减少
宁静
【课文主题】:
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这个新奇的题目,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住宅的过程,赞扬了蟋蟀在恶劣条件下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精神。
【日积月累】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