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十月阶段性学业水平调研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答题卷和作文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09年,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研究欧洲某处的地震记录时发现,地震纵
波的参数在地表下50千米深度处显著改变。他认为这是地质结构在此处急剧变
化所致。后来人们证实,该突变面在全球普遍存在,并将其命名为“莫霍面”。
界面以上的区域称为地壳,界面以下的区域称为地幔。
随后几十年间,关于莫霍面的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再无革命性的研究发现。
当下,科学家已无法压制对地底世界的好奇
1957年,美国的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们在会议中提出了“打个洞,直抵莫
霍面!”的想法。会后,“莫霍计划”正式启动策划。考虑到大陆上地壳平均厚
度33千米,而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仅7千米,策划组织判断,要想钻穿地壳,到
达地慢,就得在水下开展。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虽然只是打洞,但钻穿地壳这件事没那么简单,莫霍计
划打一开始就难题不断。
面对重重困难,科学家决定先定个小目标一在海底戮几个浅洞,找找感觉。
他们改装了一艘钻探船,于1961年在太平洋西海岸靠近墨西哥的海域钻了五口
深度不超过200米的并。该船返回时,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致电祝贺,称之为科
学史上“历史性里程碑”。
遗憾的是,这几口浅洞几乎是莫霍计划的全部直接成果。莫霍计划的预算不
断增加,取得的成果却寥寥无几,让人感觉很没盼头。毕克,在20世纪60年代
那会儿,美国还有非常重要的航天事业要发展。1966年,美国国会欧掉了拨款,
莫霍计划搁浅。
莫霍计划的初衷是钻穿地壳,虽然这个目标没实现,但科学家通过这个项目
发现,在海底钻凿采集地质数据和样品,无疑是一种新颖又直接的“窥探”地球
的手段。
1968年,美国四大海洋所共同提出“深海钻探计划”,这也开启了已延续
数十年的、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计划。迄今,该计划经历深海钻
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多次更名、扩
建、重构,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1971年和1975年,钻探船两次进入地中海,从海底以下取出岩芯。科学家
惊讶地发现,在形成于约600万年前的岩层中,竞然有石膏和岩盐。这些矿物需
由海水或盐湖里的卤水经强烈蒸发形成,怎么会出现在深海海底以下呢?科学家
试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