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5届高二(下)学月考试
典要之所在,典册重器几与玉室同,所以鲁国即使有“风”诗,也不会像郑、卫、陈三地
一样轻佚放荡。为了巩固国家统治,周人从“礼”的高度制定的“会男女”的措施,落实
语文试卷
到民间真正起到良好效果的并非是周王朝的核心地区,而是有着自由任意恋爱古俗的般商
旧地。郑、卫、除都处于殷商故地,其恋歌特别多。有些经学家甚至斥之为淫放,究其根
注意事项:
源就在于它们受到般墟文化的熏染。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摘编自芰雪静《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材斜二
发襟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诗经》中描写恋爱的诗篇很多。其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比较自由的恋爱现象。《周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礼·地官·媒氏》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就是说在视定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仲春之月”以外,其他时间“会男女”是一律禁止的。而“奔者不禁”的“仲春之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叉有“春社”和“上已节”相继来临,这个时节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从
材料一:
这个意义上讲,“春社”和“上巳节”就大有原始的狂欢节、情人节的意味。在这些聚会
商代文化就其区城发展特点而言,是以安阳、洛阳、郑州三点为中心,并且辐射到西
交往中,青年男女产生了恋爱之情。文学艺术是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的,于是便产生了不少
至关中平原中部,东到胶莱平原,北至今北京以南,南达江淮一线的广大地区。在这个大
优美的恋爱诗篇。在这些诗篇中可以看出妇女对恋爱的态度及情感。如《郑风·溱洧》中
文化网络中,各区域既受般商文化的沾染,同时又因具体地域的差异而别具特色。陈国就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言于
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张湛在《列子注》中提到“江淮地区由于受南北两个文化系统的影
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对青年男女在漆与
响,表现在地域分布上,中原文化由北向南逐渐移入江淮地区,越接近中原地区这种影响
洧两水之间,在河水“涣涣”的春天相聚游玩的情景。同时还特别写到一对青年男女的对
就表现的越强烈,与此湘反江南土著文化由南向北也是逐步渗透到这一地区。可见江淮地
话及他们赠送信物“芍药”的情节,这里没有多少祭祀时庄严而神秘的气氛,而是充满了
区古代文化应属于中原文化区与长江下游文化区和长江中游文化区(吴越文化)之间一个
世俗生活的繁忙和乐趣。
过渡性类型。”陈国地处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它一方面因袭了“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在《诗经》中描写婚烟的诗篇也不少。其中能够表现妇女对婚烟的坚定、纯朴,始终
两性交往所受古代般商旧俗限制很少,另一方面叉在受到的南方楚文化的影响。
不渝的篇目如《周南·卷耳》《邶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等。在周
楚人一般将男女关系看得比较随便,一定程度上尚葆有原始古朴的遗风。他们并不认
代,婚烟中男子居主导地位,男子可以随便捉出离婚,而女子则必须从一而终。所谓女子
为“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比肩齐膝,恣意调戏”有什么不光彩,不像周人那样把男女
“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在这种礼教束缚下,女子在结婚以后,纵使被丈
问题看得那么重要。《陈风》中的《月出》《防有鹊巢》《东门之鄘》等恋歌在表现男女
夫抛弃也只能认命。如《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在丈夫“不我能搐,反以我为优”
情爱的同时,亦带有一些神秘气息,而这恰恰是古老的殷商文化绵绵不绝的传承能力和南
抛弃自己的情况下,还可怜地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她始终没有忘记丈夫“德音莫违,及
方楚文化日益成熟的渗透力之间共同作用的生动反映。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的周文化,已
尔同死”的警言,悲悲戚咸地希冀丈夫回心转意重修前好,当丈夫不理睬她时,她也毫无
经不是纯淬的周人文化,而是由周人和前代遗民及其他古老部族经过长期交流融合而共同
办法。但她对文夫的爱是始终不变的。还有《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也是一样的软弱。
创造的文化。作为这一时期华夏文化主要精神结晶的《诗》三百篇,同样也是由以周人为
虽然是男女相爱商定婚事,但还是不能裸脱“娶妾如之何,匪蝶不得”的礼教束缚。从定
主的各个部族所共同创造的。
情到结婚,女子始终是纯真、热情的。登高垣而望,盼望氓的到来。“既见复关,载笑载
鲁虽亦有般民六族,并始终对般人的社祀敬礼不怠,但因为鲁为周公旦之后,“周礼”
言。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但“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婚事要用卜筮决定,又增加了
神权的束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看出这位女子对自已的婚烟是坚定的,连同积蓄也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高 2025 届高二(下)学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A 解析:
B. “可见江淮地区古代文化应属于中原文化区与长江下游文化区和长江中游文化区(吴越
文化)之间一个过渡性类型。”原文是“古代文化”,范围错误。
C. “《陈风》中的恋歌因为古老的殷商文化绵绵不绝的传承能力,在表现男女情爱的同时亦
带有一些神秘气息”错误,根据原文“而这恰恰是古老的殷商文化绵绵不绝的传承能力和南
方楚文化日益成熟的渗透力之间共同作用的生动反映”我们可知“神秘气息”的产生受两种
文化的共同影响。
D. 根据“鲁虽亦有殷民六族,并始终对殷人的社祀敬礼不怠,但因为鲁为周公旦之后,“周
礼”典要之所在典册重器几与王室同,所以鲁国即使有“风”诗,也不会像郑、卫、陈三地
一样轻佚放荡。“可知原因为鲁为周公旦之后,且“周礼”在当地的重要。
因此,本题答案为 A。
2. C 解析:
A“这跟周代人们重视婚姻爱情有关,”无中生有。
B“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对青年男女在溱与洧两水之间,在河水“涣涣”的春天相聚游
玩的情景。同时还特别写到一对青年男女的对话及他们赠送信物“芍药”的情节,这里没有
多少祭祀时庄严而神秘的气氛,而是充满了世俗生活的繁忙和乐趣。”中无法看出《郑风·溱
洧》中的男女的相识,且“芍药”主要出现在诗歌最后的部分,不能称之为线索。
D “这完全是出于她们对爱情、婚姻的坚贞不渝。”错,还有原因,“在当时的社会,妇女是
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的,在一定程度上讲她们只有依附于男人才能活下去。这是当时的“男
尊女卑”的不平等社会现实所致。”
因此,本题答案为 C。
3. 本题答案为 C。《周南·芣苢》中描写的是妇女劳动的热烈场面,和“婚姻”及“爱情”
无直接关系。
4. 答案:较为开放/轻佚放荡/原始古朴等(2分),包含神秘元素(2 分);
详解:较为开放:陈地受到南方楚文化的影响,其诗歌风格相对较为开放和自由。在陈地,
男女关系被看作相对随意,较少受到古代殷商旧俗的限制。包含神秘元素:陈地的诗歌在表
现男女情爱时,常常带有一些神秘的气息,这反映了古老的殷商文化与南方楚文化的相互影
响。
5. 答案:同:纯朴、热情。(1 分)
原因:处于殷商有着自由任意恋爱古俗的殷商旧地。(2分)
异:《静女》中的女子:主动追求,充满期盼。(1 分)《氓》中的女子:由坚定、始终
不渝转为无奈、软弱。(1分)原因:《氓》中女子不能摆脱礼教重压。(1分)
6. B。 林冲的心理和行为不能说明他“优柔寡断”。他不怕流血,但又不肯为了自己能在“梁
山泊”落草而“无缘无故杀人”,这里是他有原则底线的表现;他返回卧室,并非是因为说
谎惭愧。
7. D。A.强加因果,林冲放弃了杀杨志的想法是基于担心行为的“不义”遭到耻笑,不是因
为“心生怜悯”。B.林冲不杀王伦,并非是因为“犹豫而说谎,产生内疚感”,而是考虑到更
长远的未来。C.林冲早在刺配沧州,风雪山神庙事件后便放弃了“封妻荫子”的愿望。故选
D。
8. 林冲经历的困境与 1930 年中国所处的阶段类似,作者借林冲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①面对像高俅这样的反动势力,应当坚决反抗并与之斗争;②面对像杨志这样的误入歧途的
革命者,应当予以公正的判决。③面对像小喽啰这样的平民百姓,应当关怀爱护,不应草菅
人命。④面对像王伦这样的地方革命势力,应当冷静处理,等待革命真正的领导者出现。(每
点 1 分,共 4 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LYAUogiIAAIAAQhCAw2yCEOQkBAACIoGgEAMMAAAwRFABAA=}#}
9. (1)增加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也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借环境衬托。
如“宿雪”“朔风”“大柏树上一群鸟”“几点疏星”“半轮冷月”等林冲夜闯聚义厅前的肃杀
的环境描写,衬托了主人公愤懑而坚定的心理。(“间接的心理描写”或“环境描写”1 分,
举例分析 1分,共 2分)
(2)效果: ①人物上,作者将心理分析的方法带入作品,通过对人物的细致的心理刻画,
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原著中林冲内心焦灼、郁闷,是末路英雄的形象,而本文中经过改
动,林冲有了细腻的心思、纠结的情绪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侠义英雄的形象。
②情节上,本文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情节更加合理、
真实、完整。原著中这一段的故事情节是平淡的,本文中故事情节是依赖心理活动描写展开
的,杀与放杨志,闯与离聚义厅都因心理活动描写而有了依据和道理。
③主题上,通过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加尖锐地展示出来,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使
主题更突出。原著中重在把故事讲连贯;而本文中截取的这一部分是对经典的重塑,通过人
物的自省与沉思,将大历史观融入了作品的反抗性主题中。(效果答对 2点并阐述,给 4分)
10. BDG
11. C. 不是“六义”而是“六艺”。
12. A.原文“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
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可知,孟子认为商汤侍奉葛国,文王侍奉昆夷,都是有仁德的君
主;太王侍奉獯鬻、勾践侍奉吴王,都是有智慧的君主。
13. (1)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
得分点: 以…为事:把…作为自己的事务 恶 wū:怎么 恶 wù:憎恶,仇恨。劝:劝勉,
鼓励。
(2)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强大的齐国,现在(齐国)又扩大了土地却不实行仁政,这
会使各国兴兵讨伐。
得分点:“固”,本来;“齐之强”定语后置;“倍”,增加/扩大;“动”,使……兴。
14. 齐宣王征伐燕国,可以拯救燕国百姓于水火,符合“仁政”思想,所以孟子赞成伐
燕;(1分)
齐宣王征伐燕国后若杀其父兄,掳其子弟,毁其宗庙,搬其重器,就属于侵略行为,
不符合“仁政”思想,所以孟子建议撤军。(2分)
15. 答案:A 解析:“作者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直接地传出”表述
错误。首句表面看是说,浓云想要掩盖住月亮的光华应该是很难的,月亮外形柔美而内在的
气质清寒;可分明又能感受到香菱的影子,她在暗示人们,像我香菱这样苦志学诗、才华横
溢的人,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写出惊艳四座的诗句的。作者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
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可谓“起句如爆竹”。
16. 作者心绪集中体现在“寒”字上,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本诗以“寒”为诗眼,情感浓郁,奠定了全诗凄婉哀伤的情感基调。颔联借助秋闺怨女愁
思不寐 ,直至五更鸡鸣 ,残月西斜的想象 ,实写自己精神寂寞、凄冷的情形,抒发了内
心的分离之苦、幽怨之思。
②颈联以客行江上、月下闻笛、思妇倚栏的联想将意境进一步拓展,抒发作者的故乡之思和
自伤身世的凄凉酸楚之叹。
③尾联借月中嫦娥,对月发问。尤其是“团圆”二字,紧扣咏月诗题,虽在咏月,却句句喻
己。作者以现实境遇的不完满曲折地传达自己对亲情的渴求以及求而难得、顾影自怜的凄寒
愁苦之情。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LYAUogiIAAIAAQhCAw2yCEOQkBAACIoGgEAMMAAAwRFABAA=}#}
翻译: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它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
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缺月在天,雄鸡高唱,五
更将尽,已是黎明。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凄清的笛声,女子在楼上倚栏望
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嫦娥看到人间有这么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道:“为什么不能让
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
17. 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18. ①艰苦卓绝/披荆斩棘/呕心沥血/筚路蓝缕
②扬眉吐气/吐气扬眉/横眉吐气/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19. ①原句将“白水煮面”“老鼠窜上床头”放在句子前面,突出强调了坚守中的莫
高窟人待客伙食与居住环境的简陋,生活条件的艰辛。(2 分)
②原句中用“直至…才…”的表述强调突出了“通电”时间的延迟之久,突出强调了
莫高窟条件的艰苦。(2 分)
③而改句平铺直叙,没有这个效果。(1 分)
20. B 文中画横线处的“你”与 B 项中的“你”都是泛指。A 项,“你”是特指对话
中的说话对象。C 项,“你”特指三人中的你。D 项,“你”是特指大堰河。
21. ①备受年轻人的喜爱
②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③却不是“灵丹妙药”/但并非人人适合
22. 在这股酸梅汤风潮带动下,相关机构和企业能否关注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逐
步研发出更多健康又好喝的优质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或许这才是真正应该
考虑的。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是“相关机构和企业能否关注到消费者的
个性化”,句子成分缺失宾语中心语,可在“个性化”后加上“需求”。另一处是“消
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此处偷换主语,将前句主语换为“消费者”,可在“消费者提
供更多选择”前加上介词“为”。
23. 立意示例:
二者可以是可转化关系:把枯燥变成趣味(未入门时枯燥,理解和喜欢后有趣;做一个
乐观而有趣的人,在枯燥中发现趣味;善于钻研和发现,枯燥可以变成有趣,而一成不变造
成审美疲劳,趣味可能变成枯燥等等)。
可以是并列共存关系:枯燥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不逃避不厌恶,平静接受;
趣味是生活的色彩,我们去发掘去创造。
对立统一的关系:面对枯燥,忍耐枯燥,砥砺品格;寻找趣味,愉悦身心。二者不可或
缺。别被“趣味”废掉,忍受枯燥是一种筛选机制。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齐宣王问道:“和邻国相交有什么原则吗?”
孟子答道:“有。只有仁爱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份来服侍小国,所以商汤服侍葛国,
周文王服侍昆夷。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份服侍大国,所以太王服侍獯鬻,勾践服
侍吴国。以大国身份服侍小国的,是乐于接受天命的人;以小国身份服侍大国的,是畏惧天
命的人。乐于接受天命的人足以安定天下,畏惧天命的人足以保住自己的国家。(正如)《诗
经》上所说:‘畏惧天帝的威严,所以能得到安定。’”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LYAUogiIAAIAAQhCAw2yCEOQkBAACIoGgEAMMAAAwRFABAA=}#}
宣王说:“您说的太好了!(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喜好勇武。”
孟子答道:“王请您不要喜好小勇。按着剑怒视着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只是匹夫
之勇,只能战胜一个人。希望您能够喜好大勇。《尚书》上说:‘上天降生人民,(为他们)
设立了君主,设立了老师,(这些君主和老师的)唯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因此)
天下四方的有罪者和无罪者都由我负责,普天之下有谁敢超越他的本分来胡作妄为?’(如
有)一人在天下横行霸道,周武王便认为是自己的耻辱。这是周武王之勇。而周武王也是一
发怒而使天下的百姓得到安定。如今您如果也是一发怒而使天下百姓得到安定,天下的百姓
还惟恐您不喜好勇武呢。”
文本二:
齐国攻打燕国,吞并了它。别的国家正商议要救助燕国。齐宣王问道:“各国都商议着
来攻打我,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呢?”
孟子答道:“我听说过有凭借纵横七十里的国土来号令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
过拥有纵横一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尚书》上说:‘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
人都相信他(是为了解救人民),因此他向东方进军,西方部族的百姓便不高兴;向南方进
军,北方部族的百姓便不高兴,都说道:‘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人民盼望他,就好
像大旱时盼望乌云和虹霓一样。(在商汤的征伐过程中)经商的人照常来往,种田的人照常
下地,(商汤只是)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抚慰那些被残害的百姓。他的到来,就像天上降
下及时雨一样。百姓们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也就
复活了。’现在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前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
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竹筐盛着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如果杀害他
们的父兄,掳掠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的国家宝器,这样怎么能行呢?天
下各国本来就害怕强大的齐国,现在(齐国)又扩大了土地却不实行仁政,这会使各国兴兵
讨伐。请您赶快发出命令,遣回掳掠的燕国老少,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和燕国民众协商选
立一位燕王,然后从燕国撤军,这样,使各国停止起兵也还来得及。”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LYAUogiIAAIAAQhCAw2yCEOQkBAACIoGgEAMMAAAw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