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专项练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zhǎn cuán)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sǎn sàn)。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讲课本竖在面前当屏(píng bǐng)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的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去,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dìng zhàn)。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意兴——( ) 搏将——( ) 知趣——( )
3.“一圈黑脑袋”、“一哄作鸟兽散”说明了什么?
4.“竖在”、“不便”说明了什么?
5.“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这句话是 描写和 描写 ,说明了
①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②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③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 )两手空空,( )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④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6.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聚精会神——( ) 称心如意——( )
7.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
(2)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
8.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9.用“ ”画出文中描写老师玩竹节人的语句,再来说一说这样的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0.为什么“我”心中那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
①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②……
③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④……
⑤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⑥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11.文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2.“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13.文段中出现了两次“神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后做了什么?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行为?
①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 )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 )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5.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宜——( ) 必需——( )
16.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18.认真阅读上面的片段,完成填空。
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适合生物生存的 ,必要的 ,适当成分的 ,足够的 和
19.认真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神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0.结合前后文,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枯竭 (2)再生
(3)不顾后果 (4)滥用
21.这两段话主要说了什么?
22.怎样才能避免文中这种可怕的局面发生呢?
①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们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保障。
②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23.片段①和②主要从 和 两方面介绍了宇宙生命之谜。
24.第①段提到“条件”有四个:适合生命生存的温度、 、 和 。
25.水星上存在生命吗?为什么?片段中哪句段话能给出答案?
26.第②段中“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中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村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27.概括一下太和殿的特征。
28.找出第1段中的方位词,说说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9.这一部分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为什么?
30.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31.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说明的重点?
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官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来,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32.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 和 。
33.文段中多处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 。
34.“玲珑”的意思是 。“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 。
35.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是 。
36.文段最后一句“宏大”“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 ,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 之情。
参考答案:
1.cuán;sàn;píng;zhàn; 2. 兴致 搏斗 识趣 3.说明围观的同学很多,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 4.说明我们对玩竹节人有浓厚的兴趣。 5. 动作 神态 说明老师看到后很生气
6. 全神贯注 心满意足 7. 念念有词 化为乌有 8.虽 但 9.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这样的老师给我留下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印象。 10.因为“我”发现自己的老师就像是一个玩伴,充满了童心,也那么喜欢玩竹节人,自己有一种觅得知音的喜悦感,所以之前的怨恨与沮丧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6.考查词语解释及近义词。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近义词“全神贯注”。根据第①段“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中的“全神贯注”。
称心如意:称:符合。如:适合。完全合乎心意。近义词“心满意足”。根据文中第③“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中的“心满意足”。
7.考查词语解释及积累。
念念有词:指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祈祷,泛指人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在文中第①段“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化为乌有:乌有:没有,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形容一下子全部丧失或落空。在文中第④段“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8.考查关联词。
文中分句“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两手空空”与“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之间属于转折关系,需要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虽……但……
例: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9.考查找关键句子。
根据文中第①段中“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句子中“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可以看出老师玩的很认真,很入迷,体现了老师童心未泯,活泼可爱的形象,侧面说明竹节人的游戏很有趣。
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留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可以概括出怨恨和沮丧都消失的原因,老师也喜欢,这让我们感受到志趣的相近,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
11.比喻、夸张。把桌面上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12.说明竹节人很可爱,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 13.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创造很欣赏,很得意,很自豪。 14.自己玩竹节人。学生上课玩竹节人,为了让孩子们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必须把他们的竹节人没收。老师是在没有课的情况下在办公室玩的,这是可以的,同时老师对竹节人的喜爱让作者感到自豪,老师的行为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突出了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11.考查修辞手法。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夸张:是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阅读文中第①段句子“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可知,这句话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中“把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把裂缝程度有意夸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裂缝既宽且长的特点。
1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
阅读文段第③段句子“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词与描写了斗“竹节人”的情形,写出了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也能侧面反映出了竹节人很可爱。
13.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反复: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阅读文段可知,第⑤⑥段末尾都有“神气”,这属于反复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创造很是欣赏,很得意,很自豪。
14.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第⑦段“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可知老师收走了小作者心爱的竹节人,自己却玩了起来,原来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为了让孩子们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必须把他们的竹节人没收。因为老师自己玩竹节人,是偷着玩,不是在学生面前,老师感受一下孩子们玩竹节人的快乐不是不可以。同时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老师的行为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15. 适合 必要 16.虽然 但 17.设问 18. 温度 水分 大气 光 热 19.不可以。因为“至少”说明天体上存在生命所必备的条件不能少于这四条,这是最起码,也是最低的要求和标准。如果去掉,表达就不够科学、严谨,似乎多些、少些条件都没有多大关系。所以“至少”一词是不能去掉的。
15.本题考查近义词。
适宜:合适,相宜。故近义词为“适合”。必需:非有不可的,不能少的。故近义词为“必要”。
16.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与“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意思上表示转折关系。根据语意应填“虽然……但……”。
1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此句自问自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18.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文章第①段第三句话“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等语句可得出答案。
19.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此题要从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角度作答,首先回答词语的含义,再分析删去后语意的变化,最后强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例:“至少”一词不可以删去。因为“至少”说明天体存在生命所必备的条件不能少于这四条,这是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如果去掉,就只有这四个条件,与事实不符。“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0. 用完,用尽。 又一次。 考虑。 过分的,无节制的。 2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无度地开采,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会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危害。 22.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20.本题考查字义。
枯竭:(水源)干涸;断绝。竭:用完,用尽。
再生:再次获得生命。再:又一次。
不顾后果:不考虑做了这件事以后会有什么结果。顾:考虑。
滥用:没有选择胡乱地过度使用。滥:过分的,无节制的。
21.本题考查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但是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加速了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第二自然段写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由此可知,这两段话主要说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无度地开采,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会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危害。
22.根据“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可知,为了避免文中这种可怕的局面发生,应该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23. 生命存在的条件 太阳系除地球处的行星上是否有生命 24. 必要的水分 适当成分的大气 足够的光和热 25.没有。
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 26.不能;因为“一般”指大多数,但不是全部,也可能有个别的不低于这个温度,该词从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们几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进行了分析。”分析可知,片段①和②主要从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太阳系除地球处的行星上是否有生命两方面介绍了宇宙生命之谜。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及信息提取。
根据文中“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们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保障。”分析可知,第①段提到“条件”有四个:适合生命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中“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可知,水星上没有生命。
26.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
“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这句话中,“一般”指大多数,但不是全部,说,说明了可能有个别的不低于这个温度。该词从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后则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因此,“一般”一词不能删去。
27.外观雄伟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28.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 空间顺序 29.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30.用意在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31.因为太和殿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27.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语段内容可知,本段主要写了太和殿外观雄伟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28.本题考查文段的写作顺序。
结合“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等表示方位的名词可知,文段是按照空间的顺序说明的。具体顺序为: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向后,向两旁;以雕金蟠龙为立足点,向周围,向下。
29.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第一段中,写太和殿中“金漆雕龙宝座”“雕龙屏”“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材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之所以描述了这么多的龙,是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30.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可知,这样写的用意是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3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原文内容可知,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它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重要;另外,它在整个故宫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因此要作为本文的说明重点。
32. 总体布局 艺术风格 33. 列数字 故宫规模宏大 34. 精巧细致 精美 35.热爱和赞颂 36. 建筑特征 赞美
3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归纳总结。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理解文章每个层次的意思,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文章前三句话介绍了故宫的总体布局;文章第四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
3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说明方法。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注意积累说明方法相关方面的知识。
列数字是说明文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
作者运用“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是为了说明故宫的规模非常大。
3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解释。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注意积累词语释义相关方面的知识。
玲珑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娇小灵活之意指物体精巧细致,二指人灵巧敏捷,多用于小说中人物的名称或其他称谓。
“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非常精美。
3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归纳作者思想感情。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赞美了宏伟的故宫,表达了自己对故宫的喜爱之情。
3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课文理解与填空。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作者运用“宏大”“精美”“布局统一”等,说明了故宫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故宫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