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章节综合必刷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18 00:4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一、单选题
1.(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已知小麦的耐盐对不耐盐为显性,多粒对少粒为显性,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已知含有某种基因的花粉50%致死,现有一颗表现为耐盐多粒的小麦,以其为父本进行测交,测交后代F1的4种表现型为耐盐多粒:耐盐少粒:不耐盐多粒:不耐盐少粒=2:1: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取F1的耐盐多粒小麦和耐盐少粒小麦各一株杂交,后代不耐盐多粒占1/8或1/12
C.若以该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上述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
D.若该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上述4种表现型比例为15:3:5:1
2.(2023高一下·黄山期末)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家蚕幼虫体色正常基因(A)与油质透明基因(a)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以下杂交组合的后代中能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幼虫雌雄的是(  )
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
3.(2023高一下·金华月考)人类的ABO血型是由IA、IB、i三个等位基因控制的,IA、IB对i为显性,IA和IB间无显隐性关系,每个人的细胞中只能有其中两个基因。一个男孩的血型为O型,母亲为A型,父亲为B型。该男孩的妹妹和他的血型相同的概率是(  )
A. B. C. D.
4.(2023高一下·滕州期中)某二倍体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 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窄叶可以是雌株,也可以是雄株
B.若亲代雄株为宽叶,则子代全部为宽叶
C.若亲代全部为宽叶,则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若子代全部为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
5.(2023高一下·蚌埠月考)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任取一对黄色(A)短尾(B)个体经多次交配(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色短尾亲本测交不能产生显性纯合子后代
B.黄色短尾的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
C.该小鼠的致死基因型都是纯合的
D.若让F1中灰色短尾鼠和黄色长尾鼠杂交,后代无致死现象
6.(2022高一下·扬州期末)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7.(2023高一下·成都期末)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
B.②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M=16
C.图中N,P分别为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理论上是1:1:1:1
8.(2022·河北)研究者在培养野生型红眼果蝇时,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B.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6种
C.F1红眼雌蝇和F2伊红眼雄蝇杂交,得到伊红眼雌蝇的概率为5/24
D.F2雌蝇分别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均能得到奶油眼雌蝇
9.(2021高一下·成都期中)多指症由显性基因控制,先天性聋哑由隐性基因控制,决定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自由组合。一对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聋哑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不患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1/8 B.3/8 C.3/4 D.5/6
10.(2023高一下·河北月考)家兔的毛色中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请你观察下列四组杂交组合的亲子代性状,其中发生了性状分离的一组是(  )
杂交实验组 亲本组合 F1性状及比例
A 白兔×白兔 全部白兔
B 黑兔×白兔 全部白兔
C 白兔×白兔 白兔:黑兔=2:1
D 白兔×黑兔 白兔:黑兔=2:1
A.A B.B C.C D.D
11.(2021·四川模拟)一个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患者,其Y染色体DNA中含有n个基因,该DNA分子由α、β两条链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n个基因中不包括控制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
B.该DNA分子α链上的嘌呤数等于β链上的嘧啶数
C.上述n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D.能从精细胞的细胞质中提取到上述n个基因的转录产物
12.(2023高一下·安徽竞赛)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及两大遗传学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分离定律时,选用子叶颜色比选用花瓣颜色需要的时间短
B.“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
C.对F1测交后代同时出现4种表型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D.孟德尔两大遗传学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相同,都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13.(2023高二下·衢州期末)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8),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该动物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组数与染色体条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8个
B.该时期细胞中含有0条或2条Y染色体
C.该时期细胞分裂产生1种或2种子细胞类型
D.若产生了一个Ab的精子,则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14.(2023高一下·成都期末)在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红色牵牛花自由交配,则后代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应该为(  )
A.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B.红色∶粉红色∶白色=1∶4∶1
C.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D.红色∶粉红色∶白色=3∶2∶1
15.(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如图为某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遗传图谱,据图可作出判断是(  )
A.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B.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1肯定是纯合子,3,4是杂合子 D.3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16.(2023高一下·杭州期末)孔雀鱼尾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浅蓝尾,F1随机交配,F2中同时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孔雀鱼尾色的表型可以反映它的基因型
B.孔雀鱼尾色的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为共显性
C.F2中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F2中深蓝尾雌性和浅蓝尾雄性交配,子代中深蓝尾约占1/4
17.(2021高一下·镇雄县期末)家兔的毛色受B、b和H、h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灰兔和白兔杂交,F1均为灰兔,F1中雌雄兔自由交配得F2,F2中灰兔:黑兔∶白兔=12:3:1,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亲代白兔的基因型为bbhh
B.F2中黑色的基因型有两种
C.基因B、b和H、h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F2中的黑兔与白兔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18.(2023高一下·江油期中)在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  )
A.小麦 B.羊 C.玉米 D.大肠杆菌
19.(2022高一下·湖北期中)自然界的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表型之比总为2:1;Aa测交后代表型之比为1∶1。若将上述自交后代的花粉随机授给去雄的测交后代,获得大量子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群中不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
B.自交后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1∶2
C.测交后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A∶a=1∶3
D.随机授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6∶5
20.(2021高二下·温州期末)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其中只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l/12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B.Ⅱ4既不携带甲致病基因也不携带乙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
C.III1基因型为BBXaY
D.Ⅱ3与II4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11/24
21.(2022高二上·河南开学考)小麦的早熟(D)对晚熟(d)为显性,抗锈(E)对感锈(e)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用纯种早熟抗锈和晚熟感锈的小麦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得到600株纯种晚熟抗锈植株,那么理论上F2中早熟抗锈小麦有(  )
A.5400株 B.1800株 C.2400株 D.1200株
22.(2022·鞍山模拟)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是④⑤⑥
B.乙图中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类型占7/16
C.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3
23.(2023高一下·蚌埠月考)下列涉及自由组合定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AaBb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
C.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自由组合
D.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再实现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4.(2022·郑州模拟)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灰体为显性,则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若灰体为显性,则亲代和子代的灰体雌蝇均为杂合子
C.若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判断灰体为显性
D.取子代♀黄体与♂灰体杂交,分析后代性状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25.(2021高一下·巴中期末)如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中的遗传方式可能一样
B.若乙中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该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C.丙中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概率为1/4
二、综合题
26.(2021高一下·广东期中)小鼠由于其繁殖能力强、性状多样而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下面是不同鼠种的毛色及尾长性状遗传研究的几种情况,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   ;让上述F1代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灰色长尾鼠占   。若无上述纯合致死现象,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尾巴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上,则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   。
(2)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三种:黄色、灰色、青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分析可知:
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有   种。
②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且比例为1∶6,则这两只青色鼠可能的基因型组合中基因型不相同的组合为   。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黄色个体所占比例为   。
27.(2023高一下·柳州月考)某家族中患有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1所示,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家族中部分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条带表示如图2所示,若只呈现一条带,则说明只含有基因A或a;若呈现两条带,则说明同时含有基因A和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是   染色体上   (选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Ⅲ-8的致病基因来自I代中的   。
(3)该家族中除已完成基因检测的3人外,还必须通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该病相关基因型的个体是   (写出编号)。Ⅰ-2的基因型是   ,Ⅲ-9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
(4)如果Ⅱ-3和Ⅱ-4依然有生育需求,但难以负担基因检测的费用,为满足这个家庭生育健康孩子的愿望,遗传咨询师会建议他们生育   (选填“男”或“女”)孩。
28.如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由上图可判断   病是红绿色盲,而另一种病属于   遗传病。
(2)Ⅱ6的基因型为   ,Ⅱ8的基因型为   。
(3)Ⅲ14个体的乙病基因来源于I代中的   。
(4)Ⅱ8和Ⅱ9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女孩的概率为   。
(5)Ⅱ5和Ⅱ6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孩子的概率为   。
29.(2023·葫芦岛模拟)非洲慈鲷有两套性染色体,分别用XY和ZW表示。性染色体与性别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性染色体 ZWXX ZWXY ZWYY ZZXX ZZXY ZZYY
性别 雌性 雌性 雌性 雌性 雄性 雄性
(1)由表可知,当非洲慈鲷体内存在   染色体时,表现为雌性;当非洲慈鲷体内不存在这一染色体,且存在   染色体时,表现为雄性。
(2)若性染色体组成为ZWXX的非洲慈鲷与性染色体组成为ZZXY的非洲慈鲷杂交,F1的雄性性染色体组成是   ,F1的雌性中,性染色体组成包含W染色体的有   种,分别是   。
(3)现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ZWXY的非洲慈鲷,与一只染色体组成为ZZXY的非洲慈鲷杂交,统计F1性别比例。
①预测F1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   ;
②若测得F1雌性:雄性=1:1.推测可能是某条性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导致个体在胚胎时期死亡,隐性致死基因最可能存在于   ;
③在②的条件下,将F1所有雌性个体,与性染色体组成为ZZXY,且不含隐性致死基因的雄性个体交配,获得F2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   。
30.(2023高三下·宁波模拟)果蝇的正常翅(D)对短翅(d)为显性,D、d位于常染色体上。抗杀虫剂(E)对不抗杀虫剂(e)为显性,E、e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将一只正常翅抗杀虫剂雌果蝇与一只短翅不抗杀虫剂雄果蝇杂交,F1的表裂及数量如下表:回答下烈问题:
F1 正常翅抗杀虫剂雌 正常翅抗杀虫剂雄 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 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雄
402 399 401 398
(1)只考虑翅型性状,F1果蝇的基因型为   ,翅型基因与杀虫剂抗性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
(2)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选择杀虫剂抗性性状不同的果蝇,通过一次杂交确定E、e所处染色体的位置,应从F1中选择   进行杂交,得F2,观察F2的表型,并统计比例(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
①若F2雌雄中均为正常翅抗杀虫剂:短翅抗杀虫剂:正常翅不抗杀虫剂:短翅不抗杀虫剂=3:1:3:1,则   。
②若F2   ,则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D、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F2   ,则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结果表明,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随机交配获得子代后施加杀虫剂,子代中纯合短翅抗杀虫剂的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一颗表现为耐盐多粒的小麦,以其为父本进行测交,测交后代F1的4种表现型为耐盐多粒:耐盐少粒:不耐盐多粒:不耐盐少粒=2:1:2:1,据此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若耐盐多粒小麦AaBb做母本,耐盐少粒小麦Aabb做父本,则后代不耐盐多粒占1/8,若耐盐多粒小麦AaBb做父本,耐盐少粒小麦Aabb做母本,则后代不耐盐多粒占1/6,因此取F1的耐盐多粒小麦和耐盐少粒小麦各一株杂交,后代不耐盐多粒占1/8或1/6,B错误;
C、以该植株为母本AaBb进行测交,按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后代上述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C正确;
D、若该植株AaBb进行自交,母本产生4种类型的卵细胞1/4AB、1/4Ab、1/4aB、1/4ab,父本产生4种类型的卵细胞2/6AB、1/6Ab、2/6aB、1/6ab,则后代上述4种表现型比例为15:3:5:1,D正确。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答案】D
【解析】【解答】A、ZAZA×ZAW,后代个体的基因型为ZAZA、ZAW,表型均是皮肤正常,无法根据皮肤特征区分雌雄,A错误;
B、ZAZA×ZaW,后代个体的基因型为ZAZa、ZAW,表型均是皮肤正常,无法根据皮肤特征区分雌雄,B错误;
C、ZAZa×ZAW,后代个体的基因型为ZAZA、ZAZa、ZAW、ZaW,雌蚕的皮肤1/2是油质透明,1/2是正常,雄蚕的皮肤油质透明,无法根据皮肤特征区分雌雄,C错误;
D、ZaZa×ZAW,后代个体的基因型为ZAZa、ZaW,雌蚕的皮肤均为油质透明,雄蚕的皮肤均为正常,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区分雌雄,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家蚕幼虫体色正常基因(A)与油质透明基因(a)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则皮肤正常家蚕的基因型为ZAZA、ZAZa、ZAW,皮肤油质透明家蚕个体的基因型为ZaZa、ZaW。
3.【答案】B
【解析】【解答】由题意已知一个男孩的血型为O型,母亲为A型,父亲为B型,则这个男孩的基因型是ii,其母亲的基因型为IAi,父亲的基因型为IBi.该父母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IAi:IBi:IAIB:ii=1:1:1:1,所以该男孩(ii)的妹妹和他的血型相同的概率是1/4,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的ABO血型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 IA、IB、i 控制的,其中A型血的基因型是 IAIA 或 IA i;B型血的基因型是IBIB或IBi;AB型血的基因型是 IAIB;O型血的基因型是ii。
4.【答案】D
【解析】【解答】A、由于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所以窄叶剪秋罗不可以是雌株(XbXb),只可以是雄株(XbY),A错误;
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XBY),而亲代雌株是宽叶杂合体(XBXb),则子代有宽叶,也有窄叶(XbY),B错误;
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但雌株是宽叶杂合体(XBXb),则子代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
D、由于窄叶雄株的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该对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由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产生的后代中显性个体都是杂合子,A正确;
B、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和AaBB 4种,其中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 3种,B正确;
C、该小鼠的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和aaBB,其中AABb、AaBB是杂合子,C错误;
D、若让F1中灰色短尾鼠(aaBb)和黄色长尾鼠(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 4种,没有致死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符合9∶3∶3∶1的变式,由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
6.【答案】C
【解析】【解答】A、这株玉米自交,子代的基因型仍为AABB,A不符合题意;
B、 这株玉米与周围生长的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B不符合题意;
C、该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配子为AB,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无论自交还是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aaBb, C符合题意;
D、该株玉米与周围生长的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
7.【答案】D
【解析】【解答】A、①表示减数分裂,该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故A正确;
B、②表示受精作用自由结合,配子间M=4×4=16种,故B正确;
C、子代有N=3×3=9种基因型,P=3中表现型,故C正确;
D、该植株理论上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理论上为2 : 1:1,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自由结合,配子间M=4×4=16种,子代有N=3×3=9种基因型,P=3种表现型。
8.【答案】D
【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子一代为红眼,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例为8:4:3:1,是9:3:3:1的变形,故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F1互交所得F2中红眼雌:红眼雄:伊红眼雄:奶油眼雄-8:4:3:1,则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与性别相关,若两对基因控制,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中红眼雌蝇8/16,红眼雄蝇占4/16,伊红眼雄蝇占3/16,奶油眼雄蝇占1/16,可知F2中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XBX-、aaXBX-,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XBY、aaXBY,伊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XbY,奶油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即常染色体中Aa基因型有3种AA、Aa、aa,性染色体上的Bb基因型有两种XBXB和XBXb,故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2×3=6种,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F1红眼雌蝇基因型为AaXBXb,F2伊红眼雄蝇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二者杂交后代出现红眼雌果蝇A-XbXb的概率为1/3×1/4+2/3×3/4×1/4=5/24,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F2中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XBX-、aaXBX-,若基因型为AaXBXB,则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均能得到奶油眼雌蝇aaXbXb,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分析题意可知,果蝇的野生型表现为红眼,奶油色为突变雄蝇,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子一代全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之间相互交配,子二代雌雄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且子二代中红眼雌:红眼雄:伊红眼雄:奶油眼雄为8:4:3:1,和为16,说明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设相关基因为A/a、B/b。
9.【答案】B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这对夫妇所生孩子中多指占1/2;手指正常占1/2;先天性聋哑占1/4,不患先天性聋哑占3/4,因此,这对夫妇再生下的孩子正常的概率为1/2×3/4=3/8。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两对及以上的相对性状,可以把每一对等位基因单独分析,满足基因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再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10.【答案】C
【解析】【解答】A、杂交实验组A中亲本均为白兔,杂交得到的子代也均为白兔,未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A错误;
B、杂交实验组B中亲本为白兔和黑兔,杂交得到的子代也均为白兔,只能说明白兔是显性性状,并未体现性状分离,B错误;
C、杂交实验组C中亲本均为白兔,杂交得到的子代中既有白兔又有黑兔,说明亲代白兔是杂合子且为显性性状,子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体现了性状分离,C正确;
D、杂交实验组B中亲本为白兔和黑兔,杂交得到的子代既有白兔又有黑兔,并未体现性状分离,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11.【答案】D
【解析】【解答】A、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DNA分子中嘌呤总是与嘧啶互补配对,因此α链上的嘌呤数等于β链上的嘧啶数,B正确;
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C正确;
D、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在精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可能提取到上述n个基因的转录产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
2、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关联。
12.【答案】A
【解析】【解答】A、子叶出苗就可以观察,花瓣需开花才能观察,研究分离定律时,选用子叶颜色比选用花瓣颜色需要的时间短,A正确;
B、“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实验发现的问题,B错误;
C、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对F1测交后代同时出现4种表现型的现象不能称为性状分离,C错误;
D、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两者的细胞学基础不同,D错误。
故选A。
【分析】1、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的主要内容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3.【答案】C
【解析】【解答】A、B、由图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或减数分裂II后期,若处于减数分裂I则有16个染色单体,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则没有染色单体,含有0条或2条Y染色体,A、B不符合题意;
C、若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则分裂产生两种子细胞,若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则细胞分裂后产生两种子细胞,C符合题意;
D、由题意可知,在基因型AaBb个体中,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产生了一个Ab的精子,则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联会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或B基因突变为b基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相关曲线图
14.【答案】C
【解析】【解答】假设红色是AA,白色是aa,F1是Aa, F2就是AA:Aa:aa=1:2:1,a的基因频率为1/3,A的基因频率是2/3,子代中AA占2/3×2/3=4/9,Aa占2×1/3×2/3=4/9,aa占1/3×1/3=1/9,则红色:粉红色:白色=4:4:1,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据题意可知: 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说明红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假设红色是AA,白色是aa,F1是Aa, F2就是AA:Aa:aa=1:2:1。
15.【答案】B
【解析】【解答】A、家庭中双亲只有一方患病,不能确定一定是显性或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该系谱图可以确定一定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为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病,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可以是伴X显性,B正确;
C、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杂合子,C错误;
D、如果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判断:
通过分析遗传系谱图,判断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见的出题模式。解题一般程序如下:(五
步法)
第一步:看题干,如题中已告知为色盲、白化病等熟知的遗传病。
第二步:确认或排除伴 Y 遗传。
第三步:判断显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四步:判断常染色体还是伴 X 染色体。
隐性遗传看女病,其父或其子有不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病,其父、其子均病无一例外,
则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显性遗传看男病,其母或其女有不病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病,其母、其女均病,无一
例外,则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第五步: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面推测。
患病呈现“世代连续性”显性遗传。患者性别无差别则为常染色体,女患多于男患则为伴 X 遗传。
患病呈现“隔代遗传”隐性遗传。患者性别无差别则为常染色体,男患多于女患则为伴 X 遗传。
16.【答案】A
【解析】【解答】AB、 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浅蓝尾,F1随机交配,F2中同时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 说明孔雀鱼尾的颜色这一性状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因此根据孔雀鱼尾色的表型可以反映它的基因型,孔雀鱼尾色显性现象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A正确,B错误;
C、 孔雀鱼尾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F2中同时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的现象是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C错误;
D、F2中深蓝尾雌性(BB或bb)和浅蓝尾雄性(Bb)交配,子代中深蓝尾约占1/2,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深蓝尾和紫尾进行杂交,F1均为浅蓝尾,F1随机交配,F2中同时出现深蓝尾、浅蓝尾和紫尾, 说明孔雀鱼尾的颜色这一性状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浅蓝尾的基因型一定是Bb,深蓝尾和紫尾是BB、bb中的其中一种。
17.【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亲代白兔的基因型为bbhh,A正确;
B、F2中黑兔只占3/16,其基因型有两种,可能为BBhh、Bbhh(或bbHH、bbHh),B正确;
C、根据F2中灰兔∶黑兔∶白兔=12∶3∶1,是9:3:3:1的变式,可知,基因B、b和H、h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F2中的黑兔(可能为1/3BBhh、2/3Bbhh)与白兔(bbhh)杂交,后代中白兔为2/3×1/2=1/3,其它为黑兔,故性状分离比为2∶1,D错误。
故选D。
【分析】“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成因:
条件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F1测交后代比例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1:2:1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性状 9:7 1:3
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 1:1:2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3:1
18.【答案】D
【解析】【解答】在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ABC.小麦、羊、玉米都属于真核生物,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BC错误;
D.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原核生物,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包含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所以在生物的遗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细胞内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有性生殖,即真核生物。
19.【答案】D
【解析】【解答】A、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表型之比总为2:1,说明AA纯合致死,A正确;
B、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2:1,后代产生配子的比例为A:a=1:2,B正确;
C、Aa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1:1,后代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1:3,C正确;
D、自交后代产生的花粉及比例为1/3A、2/3a,测交后代产生的雌配子即比例为1/4A、3/4a,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为1/12AA、5/12Aa,6/12aa,其中AA致死,因此子代中Aa∶aa=5∶6,D错误。
故选D。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0.【答案】D
【解析】【解答】A、Ⅰ1和Ⅰ2均不患乙病,而Ⅱ3患有乙病,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Ⅱ3为乙病的女患者,其Ⅲ1和Ⅰ1不患乙病,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设控制甲病的基因为A、a,控制乙病的基因为B、b,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l/121,故bb=l/121,则b的基因频率为1/11,B的基因频率为10/11,所以BB的基因型占比为100/121,Bb的基因型占比为20/121,故BB:Bb=5:1,Ⅱ4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故Ⅱ4既不携带甲致病基因也不携带乙致病基因BBXaY的概率为5/6,B错误;
C、Ⅱ3的基因为bbXAXa,Ⅱ4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Ⅲ1的基因型一定为BbXaY,C错误;
D、Ⅱ3的基因为bbXAXa,Ⅱ4的基因型为BBXaY:BbXaY=5:1;先考虑乙病,再生一个孩子患乙病bb概率为1/6×1/2=1/12,不患乙病概率为1-1/12=11/12,再考虑甲病,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XAXa或XAY概率1/2,不患甲病概率为1-1/2=1/2,故Ⅱ3与II4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病的概率为11/12×1/2=11/24,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图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且 Ⅱ3是女性,儿子不患病,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其中只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乙病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乙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21.【答案】A
【解析】【解答】纯种早熟抗锈(DDEE)和晚熟感锈(ddee)的小麦杂交得到F1(DdEe),再将F1自交得到F2,F2中早熟抗锈9(D-E-):3早熟感锈(D-ee):3晚熟抗锈(ddE-):1晚熟感锈(ddee);F2得到600株纯种晚熟抗锈植株(1/16ddEE),F2中总的小麦株数为600÷1/16,则F2中早熟抗锈小麦有600÷1/16×9/16=5400株。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则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2.【答案】A
【解析】【解答】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据此可推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过程,A错误;
B、乙图中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类型为A_bb、aaB_和aabb,占7/16,B正确;
C、图甲中③过程表示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的受精作用过程,该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C正确;
D、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3,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3.【答案】D
【解析】【解答】A、若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为是连锁关系,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自由组合,B正确;
C、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能够发生自由组合,C正确;
D、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只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不会发生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
①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4.【答案】A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
B、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则母本是Aa,父本aa,基因型为Aa:aa=1:1,灰体雌蝇基因型是Aa;如果是伴X遗传,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XAXa和XaY,子代灰体雌蝇基因型是为XAXa,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如果是伴X遗传,则实验中亲本基因型为XaY和XAXa,灰体为显性,黄体为隐性,且子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C正确;
D、♀黄体与♂灰体杂交,如果是伴X遗传遗传,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后代雌性全部为灰体,雄性全部为黄体,如果不是这个结果则是常染色体遗传,D正确。
故选A。
【分析】1、基因定位:
(1)性状的显隐性未知,利用正反交实验通过一代杂交实验进行判断:
(2)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可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若子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5.【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甲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二者不一定相同,A正确;
B、乙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中若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正确;
C、如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父亲可能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
D、家系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若再生一个女儿是正常(aa)的几率是1/4,D正确。
故选C。
【分析】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的方式:
(1)父病子全病——伴Y遗传。
(2)判断显隐性:无中生有为隐形,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皆病为伴X,父子无病为常显。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皆病为伴X,母女无病为常显。
(3)不可判断显隐性:若连续遗传可能为显性。隔代遗传可能为隐形。若男女患者比例相当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患者男多于女或女多于男可能为伴性遗传。
26.【答案】(1)YyDd;1/3;♀长尾×♂短尾
(2)3;AaBB×AaBb;1/7
【解析】【解答】(1)甲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分析两对相对性状,对于体色来说,黄色∶灰色=2∶1,说明黄色对灰色是显性,且显性纯合致死,对于尾的长度来说,短尾∶长尾=2∶1,说明短尾对长尾是显性,显性基因纯合致死,因此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的基因型可能是YyDd;F1代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yyDd自由交配,则F2代中的基因型是yyDD∶yyDd∶yydd=1∶2∶1,其中yyDD致死,因此灰色长尾鼠的比例是yydd=1/3。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尾巴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上,应该选用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性别关系,即选♀长尾×♂短尾。
(2)①由题图和题意可知,aa存在表现为黄色,黄色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三种。②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没有灰色鼠,说明杂交的亲本中必定有一个体为BB,而后代有黄色,说明亲本都为Aa。因此,杂交的两只青色鼠可能的基因型组合中基因型不相同的组合为AaBB×AaBb。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后代中基因型为1aabb、1aaBB、2aaBb的个体只有50%存活,所以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2∶9∶3,则后代中黄色个体所占比例为2/(2+9+3)=1/7。
【分析】1、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分析两对相对性状,对于体色来说,黄色∶灰色=2∶1,说明黄色对灰色是显性,且显性纯合致死,对于尾的长度来说,短尾∶长尾=2∶1,说明短尾对长尾是显性,显性基因纯合致死。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3、分析题图和题意可知,aaB_、aabb表现为黄色,A_B_表现为青色,A_bb表现为灰色。
27.【答案】(1)X;隐性
(2)2
(3)III-9;XAXa;1/2
(4)女
【解析】【解答】(1)III-8患病,而II-5和II-6不患病,说明该病在亲代中隐而未现,所以该病由隐性基因控制,Y染色体,只传男不传女,所以若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所有男性都患病,而图中显示,有多个男性未患病,故不在Y染色体上;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III-8基因型为aa,而II-6表现为正常,则II-6基因型应为Aa,II-6基因检测结果应为两条条带,而图2所示,II-6基因检测结果只有一条条带,说明该致病基因不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在X染色体上。
故填:X;隐性。
(2)由于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表现为隐性,所以III-8基因型为XaY,II-6表现为正常,基因型为XAY,所以III-8的Xa来源于II-5,I-1表现为正常,基因型为XAY,所以I-5的Xa只能来源于I-2,综上,III-8的致病基因来自I代中的2。
故填:2。
(3)由(2)可知,I-2携带致病基因,且表现为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XAXa,II-5携带致病基因且表现为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XAXa,II-6表现为正常,基因型为XAY,所以,III-9基因型为XAXa或XAXA,纯合子的概率为1/2,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其基因型,而其他个体可以直接通过后代基因型及其表现型来确定各自的基因型。
故填:III-9;XAXa;1/2。
(4)由于III-7表现为患病,所以其基因型为XaY,说明,II-4是携带者,基因型为XAXa,II-3表现为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XAY,因此,II-3和II-4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由此可见,后代中女孩全部正常,而男孩可能患病,因此,遗传咨询师会建议他们生育女孩。
故填:女。
【分析】分析图解:I-1、II-3、II-6基因型为XAY,I-2、II-4、II-5基因型为XAXa,III-7、III-8基因型为XaY,III-9基因型为XAXA或XAXa。
28.【答案】(1)乙;常染色体隐性
(2)AaXBXb;AAXbY或AaXbY
(3)Ⅰ2和Ⅰ3
(4)0
(5)1/16
【解析】【解答】(1)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双亲(I-1、I-2)不患甲病,但是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是红绿色盲,因此乙病是红绿色盲。
故填: 乙 ; 常染色体隐性 。
(2)由分析可知,乙病为红绿色盲,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Ⅱ6不患甲病和乙病,但是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女儿是甲病患者,因此Ⅱ6携带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基因型为AaXBXb;Ⅱ8和其双亲不患甲病,但是其姐妹Ⅱ7患甲病,因此Ⅱ8的其双亲是甲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a,Ⅱ8对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同时Ⅱ8又是色盲患者,因此Ⅱ8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故填: AaXBXb ; AAXbY或AaXbY 。
(3)Ⅲ14是色盲患者,基因型为XbXb,其中致病基因一个来自Ⅱ8,一个来自Ⅱ9,Ⅱ8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Ⅱ9的致病基因来自Ⅰ3。
故填: Ⅰ2和Ⅰ3。
(4)Ⅱ9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因此Ⅱ8和Ⅱ9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女孩的概率为0。
故填: 0 。
(5)Ⅱ5基因型为AaXBY ,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孩子的概率1/4×1/4=1/16。
故填: 1/16 。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双亲(I-1、I-2)不患甲病,但是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是红绿色盲,因此乙病是红绿色盲。
29.【答案】(1)W;Y
(2)ZZXY;2;ZWXX和ZWXY
(3)5:3;亲本雄性的某一条Z染色体上;7:5
【解析】【解答】(1)分析表格,非洲慈鲷在不存在W染色体时,若体内有Y染色体则表现为雄性,但体内有W染色体时,不论是否有无Y染色体,非洲慈鲷均发育为雌性。
(2)若性染色体组成为ZWXX的非洲慈鲷(雌性)与性染色体组成为ZZXY的非洲慈鲷(雄性)杂交,根据雄性必须要含有Y染色体,但不能有W染色体,可推测F1的雄性性染色体组成是ZZXY。而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有多种,可能含有W染色体,也可能W和Y染色体均不含有,则F1的雌性中,性染色体组成包含W染色体的有ZWXX和ZWXY两种,不含W染色体的则为ZZXX。
(3)①现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ZWXY的非洲慈鲷,与一只染色体组成为ZZXY的非洲慈鲷杂交,则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ZZXX1/8雌、ZZXY1/4雄、ZZYY1/8雄、ZWXX1/8雌、ZWXY1/4雌、ZWYY1/8雌,6种情况,故雌性:雄性=5:3。
②若测得F1雌性:雄性=1:1,即雌性个体比例减少,推测可能是某条性染色休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导致个体在胚胎时期死亡,由于亲本母本的每种性染色体只有一条,所以不可能含有隐性致死基因,故隐性致死基因最可能存在于亲本雄性的某一条Z染色体上。
③在②的条件下,即某条Z染色体上含有隐性致死基因,则可推测F1所有雌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和比例是:ZZXX1/3、ZWXX1/6、ZWXY1/3、ZWYY1/6,与性染色休组成为ZZXY,且不含隐性致死基因的雄性个体交配,获得F2的雄性占比是:1/3×1/2+1/6×1/2×1/2+1/3×1/2×3/4+1/6×1/2=5/12,则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7/12:5/12=7:5。
【分析】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常见的有XX型和ZW型,前者群体中XX表现为雌性,XY为雄性;后者群体中ZZ表现为雄性,ZW表现为雌性。
30.【答案】(1)Dd;若D(d)和E(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子代也可出现结果中的性状分离比
(2)正常翅抗杀虫剂雄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则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D、d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雌雄中正常翅抗杀虫剂:正常翅不抗杀虫剂:短翅不抗杀虫剂=2:1:1;正常翅抗杀虫剂雌:短翅抗杀虫剂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雄:短翅不抗杀虫剂雄=3:1:3:1
(3)1/28
【解析】【解答】(1)果蝇的正常翅(D)对短翅(d)为显性, D、d位于常染色体上。 正常翅雌果蝇与一只短翅雄果蝇杂交,F1都是正常翅,说明亲本基因型为DD、dd,F1正常翅基因型为Dd;抗杀虫剂(E)对不抗杀虫剂(e)为显性,E、e不位于Y染色体上。亲本抗杀虫剂雌果蝇与一只不抗杀忠剂雄果蝇杂交,F1抗杀虫剂与不抗杀虫剂的比例为1:1,说明抗杀虫剂亲本是杂合子,不抗杀虫剂亲本是隐性个体,无论D(d)和E(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还是非同源染色体,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结果与上面的一样,因此翅型基因与杀虫剂抗性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故填:Dd;若D(d)和E(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子代也可出现结果中的性状分离比。
(2)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E、e所处染色体的位置,则可以通过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即选择F1中的正常翅抗杀虫剂雄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进行杂交,得到F2,观察F2的表型,并统计比例。
①若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D、d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为DdEe、Ddee,因此后代F2雌雄中均为正常翅抗杀虫剂:短翅抗杀虫剂:正常翅不抗杀虫剂:短翅不抗杀虫剂=3:1:3:1。
②若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D、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连锁遗传,那么亲本基因型为DdEe、Ddee,DdEe只能产生DE、de两种配子,Ddee产生De、de两种配子,因此F2雌雄中正常翅抗杀虫剂:正常翅不抗杀虫剂:短翅不抗杀虫剂=2:1:1。
③若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为DdXEY、DdXeXe,因此F2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正常翅抗杀虫剂雌:短翅抗杀虫剂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雄:短翅不抗杀虫剂雄=3:1:3:1。
故填:正常翅抗杀虫剂雄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雌;则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与D、d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雌雄中正常翅抗杀虫剂:正常翅不抗杀虫剂:短翅不抗杀虫剂=2:1:1;正常翅抗杀虫剂雌:短翅抗杀虫剂雌:正常翅不抗杀虫剂雄:短翅不抗杀虫剂雄=3:1:3:1。
(3)结果表明,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ddXeY、DDXEXe,F1基因型为DdXEY、DdXeY、DdXEXe、DdXeXe,F1随机交配获得的子代后只考虑抗虫的话,F2基因型XEXE、4XEXe、3XeXe、2XEY、6XeY,那么抗虫个体有XEXE、4XEXe、2XEY,抗虫雌性纯合体为XEXE为1/7,对于果蝇翅型而言,F1Dd自由交配,子代短翅dd为1/4,因此子代中纯合短翅抗杀虫剂的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1/7=1/28。
故填:1/28。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