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7 22:3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知道近代农民阶级在日益沉重的压迫下,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和转折、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明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并对这两部文件进行评价。(历史解释)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农民起义的作用和局限性;阅读相关史料,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通过学天国运动抗击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相关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你知道歌谣中的“天父”“天兄”是谁吗?这描绘的是哪一场运动中的事件?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探究新知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材料展示: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1846—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提示:(1)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民族矛盾。
(2)内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4)组织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二)定都天京
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了解太平军进军路线: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
2.教师讲述: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
教师提问: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提示: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北伐和西征。
3.教师提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材料研读”并思考: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又该如何评价这一文件?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分配方式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分配原则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评价 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正文第1段,简要说说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的情况。
提示: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取得了重大胜利,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教师过渡: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雨即将开始。
(三)天京陷落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6正文第2段,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变的经过。
提示:
2.教师讲述: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朝政大权,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重振国政,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教师提问: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国政?
提示: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6~17页正文内容,思考: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的天国事业,太平军进行了哪些军事斗争?
提示: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挫上海——围困天京——天京陷落。
4.教师提问: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倒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提示:①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②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5.材料展示: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鱼宏亮
材料二 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提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性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三、课堂小结
太平天国是一百多年前农民领袖洪秀全等建立的政权,它曾占据了中国大片河山,与清王朝对峙长达14年之久,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勇敢地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重任。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曾试图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把天国搬到人间。但是,由于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最终仍然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
见本书对应课件
本课内容较为繁杂,要在一个课时内将所有知识点完整讲述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我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作为重点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白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历史教训。其他内容则以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为主,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必须要由教师引导,花费的时间较多,再加上背景、经过和《资政新篇》的讲解,时间还是较为紧凑。因此对于知识点的取舍上,还需要改进;要进一步把握教材,将精华传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