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1.知道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特征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主要的革命活动路线。
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顺应了时代需要,促进了时代发展。
3.通过相关史料,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意义,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4.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高尚情操,学习巴黎公社的战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壹
马克思与恩格斯
壹·马克思与恩格斯
1.马克思其人:
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
1818.5.5-1883.3.14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意志邦联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洛宾·列维(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Heinrich·Marx)。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844年8月,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此后并肩战斗终生。主要著作有《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1883年在伦敦病逝。
壹·马克思与恩格斯
2.恩格斯其人: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1820.11.28~1895.8.5
恩格斯出生在莱茵省的巴门市,父亲是一个保守的资本家,但是,恩格斯从小却愿意接触工人。中学还没有毕业,他就被迫到父亲在英国曼彻斯特的一家工厂工作。恩格斯没有想自己如何赚钱,而是利用这个机会了解工人的生活状况,这使他不但对工人们的贫困生活十分同情,而且产生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使劳苦大众获得解放的思想。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壹·马克思与恩格斯
资本家拚命降低工人工资。1810年英国纺织工人每周的平均工资为42先令,1825年下降为25先令。
大部分工人居住在拥挤的地区,家里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很多家庭共用一个厕所。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污染也是日益加剧。
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
①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壹·马克思与恩格斯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提高工资待遇
提高工资和反对
资产阶级剥削压迫
争取普选权等
政治权利
失败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②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壹·马克思与恩格斯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三大代表人物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对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对社会财富进行公正的或比较平均的分配。
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但找不到解决方法。没有想到通过正确的途径、暴力方式的斗争达到目的。
③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壹·马克思与恩格斯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①马克思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多次在《莱茵报》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报纸,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
②马、恩相识: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两位青年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恩格斯不仅成为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在经济上也给予马克思很多支持。
③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里完成许多著作,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④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毫不犹豫放下自己的工作,用全部精力来整理出版马克思未完成的手稿。两人共同合作,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理论。
④主观条件:马、恩的革命实践理论活动
壹·马克思与恩格斯
小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01
02
03
04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理论基础:批判地汲取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优秀的文化成果。
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
壹·马克思与恩格斯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亚当·斯密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大理论来源
贰
《共产党宣言》
贰·《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时间:1848年
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
地点:伦敦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者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书影
贰·《共产党宣言》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①阐明历史发展规律:
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
贰·《共产党宣言》
② 总结现状: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贰·《共产党宣言》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③ 提出方法: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者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贰·《共产党宣言》
3.《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叁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叁·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大会
(1)成立:
1864年,英法德等国工人代表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2)目标:
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也是实际领袖。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3)发展:
叁·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2.巴黎公社:
背景: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1871年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爆发起义
1871年3月28日建立巴黎公社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实践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叁·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3.国际歌:
《国际歌》是公社委员、革命诗人欧仁·鲍狄埃在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挥笔而就的诗歌,表现出公社成员英勇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号召奴隶们团结起来,粉碎旧世界的铁链,坚信国际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美好愿望。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
欧仁·鲍狄埃
课堂小结
第一国际,1864年
联合工人,共同斗争
巴黎公社: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871年3月38日—1871年5月28日
普鲁士青年的伟大志向
为人类幸福而奋斗
志同道合的终生战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理论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随堂训练
1.“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也是另一个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科学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阶级的前程”。材料中的“他”应为( )
A. 英国宪章运动的领导者 B. 法国巴黎公社的建立者
C. 共产主义运动的红色导师 D. 资产阶级民主的倡导者
2. 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弗·拉扎尔夫人曾动情地说道:“《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对弗·拉扎尔夫人的话理解恰当的是( )
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B.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C.《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D.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C
B
随堂训练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其内容不包括( )
A.空想社会主义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4.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运动中去。”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只是在创立科学理论
B.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C.用科学理论去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D.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