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总分: 150分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近日,河南省突遭大规模极端强降雨,部分区域发生洪涝灾害,巩义市米河镇多个村庄通信中断。有群众收到如下短信:“米河镇的乡亲们,因暴雨致通信中断,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你镇上空,可暂时恢复中国移动公网通信。受翼龙无人机滞空时间限制,公网恢复时间只有五小时,请尽快报告情况、联系家人。祝平安!”该短信截图瞬间在网上刷屏,网友直呼:“这就是中国速度!”“生在华夏,被照顾得太好了!”
7月21日,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2H”无人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跨区域长途飞行,历时4.5小时抵达通信中断区,利用翼龙无人机搭载的移动公网基站,实现了约50平方公里范围内长时稳定的连续移动信号覆盖,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
翼龙无人机是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一种中低空、长航时、多用途无人机。翼龙系列自2005年开始研制、2007年首飞,距今已有十四年,目前发展至第二代翼龙。“翼龙-1”是翼龙系列无人机中的首个型号,可应用于灾情监视、大气研究及气象观测、地质勘探及土地测绘、环境保护、农药喷洒和森林防火、缉毒和反走私等民用及科学研究领域。在“翼龙-1”的基础上,“翼龙-2”无人机进行了全面的机体扩大及气动布局优化,并换装了推力更强的中国国产发动机,提高了实用升限、速度和续航等一系列指标,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使用环境。
而本次应急救灾的主角——“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则是在“翼龙-2”无人机系统基础上,针对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救灾无人机系统。无人机的全称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不仅包括人们最直观可见的无人机飞机本身,还包括地面站、任务载荷和保障系统。在无人机升空执行任务时,地面上的相关系统会紧密监视并进行指挥。据翼龙系列总设计师介绍,“翼龙-2H”系统由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保障系统组成。无人机搭载了光电吊舱、合成孔径雷达、航拍CCD相机、应急通信保障吊舱、应急投送舱等先进设备。
这款无人机系统具有航程远、留空时间长、承载能力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在灾区“三断”(断路、断电、断网)等极端条件下,完成多谱段灾害现场探查和应急物资投送等任务。
本次任务中,“翼龙-2H”通过采取公网、专网、卫星通信方式互为补充,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可视指挥,帮助全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截至21日晚8时,翼龙空中基站累计接通用户2572个,产生流量1089.89M,单次最大接入用户648个,为灾区受灾民众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恢复了移动公网信号,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
为什么不采用覆盖面更大、力量更强、信号更好的卫星通信?翼龙无人机虽强,但毕竟是第一次进入群众视野,大家难免有疑问。
其实这也是灾后重建时常有的话题。卫星通信固然信号强、范围广,但对设备有着很大的要求。卫星通信是不能直接用于我们平时手机通话的,而用空投设施或者伞兵携带卫星电话的方式有很大缺陷:灾区往往情况艰险,不仅有安全风险,而且投送的卫星电话数量有限,只能覆盖到少部分地点,相当于只能建立几个有限的单点通信,效率低下。“翼龙-2H”则不同,通过建立空中基站的方式,可定向恢复50平方千米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千米的音视频通信网络,覆盖面极广。这使得受灾群众拿起手边的手机就可以打电话,通信恢复效率更高,而且及时方便。
相较于卫星中继通话器,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成本低、易维护等特点。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时,受灾区陷入三断状态,为了第一时间获取灾区情况,需要组织空降兵跳伞安装卫星设备。当时气象环境恶劣,跳伞处于无地面标识、无对空指挥、无气象引导的“三无”状态,空降任务需要从5000米的高空盲降,毫不夸张地说,空降兵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完成任务。而现在有了“翼龙-2H”无人机,难怪有网友感叹,“再也不用派空降兵冒死跳伞了!”
(摘编自《“翼龙无人机己抵达你镇上空”,断掉的通信连上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雨导致通信中断后,翼龙无人机帮助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B.“翼龙-2H”是第二代,与第一代翼龙相比,它独有的“特长”是应急通信保障。
C.无人机不仅仅是无人机飞机本身,地面站、任务载荷和保障系统都属于无人机的组成部分。
D.有了“翼龙-2H”,再也不用像 2008 年汶川救灾派空降兵冒生命危险跳伞安装卫星设备了。
(2) 下列各项中不是遇灾断网时不使用卫星通信原因的一项是( )
A.投送的卫星电话数量有限,覆盖少部分地点,效率低下。
B.卫星通信不能直接用于我们平时的手机通话。
C.卫星中继通话器机动性差,成本高,不易维护。
D.卫星通信对设备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用户难以达到要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翼龙-2 的全面升级,使它比翼龙-1 更能适应复杂的使用环境,做翼龙-1 做不到的事情。
B.无人机之所以称为无人机,是因为它不仅不需要飞行员驾驶,也不需要地面有人来监控。
C.在河南省这次救灾中,翼龙空中基站累计接通用户 2572 个,单次最大接入用户 648 个。
D.由于人们之前对翼龙无人机不了解,所以难免对它的使用性能产生怀疑,担心信号不好。
2.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战 士
孙 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
“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睛,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说:“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诫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
“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B.小说也注意展示伤残战士性格的多面性,拒绝脸谱化。比如伙计的伤没有治好,就心生怨恨,口出怨言埋怨医道不行,把英雄写得真实、动人。
C.小说讲述了一群退役的伤残军人相依为命,自力更生,独立谋生,不靠不要;有的身残志坚,保留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和战士本色,直至再上战场,杀敌立功。
D.小说的主人公是群像,他们是抗战中受伤的几位“战士”,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情节集中于肉铺,直接描写了“我”与战士的对话,借对话插叙了几个战士受伤的经过,这样写使笔墨更减省,情节更集中,人物形象更突出。
B.“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了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
C.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连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D.小说的结尾再次写到“肉铺”,表明战斗结束之后,英雄回归生活,回归普通人的角色,这样写更加突出了这些战士的平凡和伟大。
(6) 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7) “战士”的故事以“村干部”的讲述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8-11 题。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二十七年三月,化龙起故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讨播州叛臣杨应龙。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 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 。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帝闻綦江破,大怒。赐化龙剑,假便宜讨贼。诸军大集,化龙先檄水西兵三万守贵州,断招苗路,乃移重庆,大誓文武。明年二月分八道进兵,川师四路,黔师三路,楚师一路分两翼,化龙自将中军策应。应龙以劲兵二万属其子,比抗诸路兵,皆大败,应龙顿足叹曰:“吾不用时泰计,今死矣!”六月,刘铤破土、月二城,应龙窘,与二妾俱缢。诏磔应龙尸并子朝栋于市。化龙初闻父丧,以金革起复,至是乞归终制。三十一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杨巡抚李三才奏开淤河,由直河入洳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避黄河吕梁之险。再以忧去,未代。叙前平播功,晋兵部尚书,加少保,荫一子世锦衣指挥使。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化龙以京营根本,秦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空署。来儿,尚书萧大亨亦致仕,化龙掌部事。 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亦数万。 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 。辽战士二万余皆老弱,而税监高淮肆虐,辽人切齿。化龙请停税课且增兵万人,又条上兵食款战之策,帝皆不报。卒官,年七十。谥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
(节选自《明史·李化龙传》,有删改)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
B.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冶/
C.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冶/
D.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谬为好语縻之”与“辍耕之陇上(《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之”含义不同。
B.“化龙自将中军策应”与“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两句中的“将”含义不同。
C.“应龙以劲兵二万属其子”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
D.“以金革起复”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两句中的“以”含义不同。”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化龙奉命讨逆,不辱使命。他巡抚四川,征讨叛臣杨应龙;皇帝赐他尚方宝剑,充分放权;他用先利诱后攻打的计策,在两年之内,平定杨应龙之乱。
B.李化龙尽心为政,建言献策。他在工部任职时,与淮、扬巡抚李三才一起奏请疏通河道,以避吕梁之险;担任戎政尚书,奏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
C.李化龙体恤下情,条陈进谏。辽地不少战士老弱贫残,但税监残暴,李化龙便请求停止收税、增加兵士数万人,又逐条上奏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
D.李化龙官高权重,赠谥美显。他二十岁便出任知县,后官至巡抚、总督,因功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加封少保,去世后,被追封为少师、大师,赐谥襄毅。
(11) 翻译下列句子。
(1)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
(2)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3 题。
寄隐居士
谢 逸①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②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③节独苦,只有庞公④不入州。
注: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隐居乡间,博学工文辞。②玉唾:珍贵的书籍。③襄阳耆旧:泛指襄阳的隐士。④庞公: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岘山南,未曾入城市。
(12)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便写出了先生因自己“薄禄相”而未被封侯,被迫无奈之下,只得选择隐居山林,语句中隐隐透露出作者些许不得志的情味。
B.本诗第二联描绘精致,对仗谨严,特别是数词的选用,很具代表性,体现先生藏书之富、研学之久,突出其隐居生活的鲜明特征。
C.本诗第三联告诉我们,虽然先生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境界追求大多不会像先生一样,他们没有选择“高卧一庵”的生活。
D.本诗语言朴素,表达简妙,写先生隐居,又不拘泥,有联想,有拓展,表面上“寄隐居士”,其实,也寄寓了作者自己的心志。
(13) 作者对先生隐居山林后的哪些表现怀有钦佩之情 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分析。
5. 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以“ 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青年革命者蔑视权贵的形象。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4)杜甫一生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
6. 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我常常会想,长沙这座城市___________ 一本摊开着的书,湘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___________一样。我曾经想要 努力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努力去获悉它的每一个故事,努力去看清它的每一处美妙,努力去参悟它的每一点深意 。我在这样___________的穿行中逐渐成长。
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获悉、无法看清、也无法参悟的。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长沙这座城市 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___________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长沙就是我的敬亭山。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犹然 字里行间 擢发难数 熟习 B.犹然 古往今来 擢发难数 熟悉
C.犹如 字里行间 不计其数 熟悉 D.犹如 古往今来 不计其数 熟习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历史的尘土隐藏了它们。
B.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被历史的尘土所隐藏。
C.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被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
D.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7. 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砚亦称为研 , 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 砚与笔、 墨 、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是①___________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
砚要经常保养它,才会容光焕发,若是冷落了它,就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②___________ ,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日晒过久砚匣也容易干裂。在养砚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③___________ ,更有的涂抹墨,以为可以养砚。蜡可以涂于砚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最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地方;砚上抹植物油也是不妥的,因为植物油属慢干性油脂,砚面有油多招尘土,使砚污秽不堪,并散发出一种怪味或产生霉变。
(18)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字词“文房四宝”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港澳台同胞的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
B.“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是屈原吟唱出的动人诗句。
C.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之间的“厚障壁”实在是太难了。
D.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0)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8.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虽供奉翰林却被以御用文人看待且遭遇谗谤,是青崖名山使李白获得了内心的和谐;贬谪黄州的苏轼,却在明月与清风中完成了生命的放逐与诗意的突围,获得了内心的和谐;前人虽遭遇种种不幸,但都能极力调适自我以寻求内心的和谐。内心的调适,也是我们对生命的不断思考。
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你是如何调适自我以达到内心的和谐的?这其中有怎样的情感变化,怎样的故事?请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
(1)B (2)C (3)D
【解析】
(1) “它独有的‘特长’是应急通信保障”错误。结合材料“而本次应急救灾的主角——‘翼龙- 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则是在‘翼龙 2’无人机系统基础上,针对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救灾无人机系统”可知,“特长”还有“灾害探查”和“应急投送”等。故选B。 (2) 结合材料“卫星通信是不能直接用于我们平时手机通话的,而用空投设施或者伞兵携带卫星电话的方式有很大缺陷:灾区往往情况艰险,不仅有安全风险,而且投送的卫星电话数量有限,只能覆盖到少部分地点,相当于只能建立几个有限的单点通信,效率低下”可知,遇灾断网时不使用卫星通信原因是卫星通信不能直接用于我们平时的手机通话,投送的卫星电话数量有限,覆盖少部分地点,效率低下。结合“卫星通信固然信号强、范围广,但对设备有着很高的要求”可知,遇灾断网时不使用卫星通信原因是由于卫星通信对设备要求高,一般用户难以达到。故选C。 (3) A.“做翼龙 1做不到的有些事情”错误。由原文“在‘翼龙-1’的基础上,‘翼龙-2’无人机进行了全面的机体扩大及气动布局优化,并换装了推力更强的中国国产发动机,提高了实用升限、速度和续航等一系列指标,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使用环境”可知,原文只是说“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使用环境”,并没有说“做翼龙 1做不到的有些事情”。B.“也不需要地面有人来监控”错误。由原文“无人机的全称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不仅包括人们最直观可见的无人机飞机本身,还包括地面站、任务载荷和保障系统。在无人机升空执行任务时,地面上的相关系统会紧密监视并进行指挥”可知,在无人机升空执行任务时,需要地面上的相关系统紧密监视并进行指挥。C.“在河南省这次救灾中”错误,由原文“截至21日晚8时,翼龙空中基站累计接通用户2572个,产生流量1089.89M,单次最大接入用户648个,为灾区受灾民众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恢复了移动公网信号,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可知,是“截至21日晚8时”,而不是“在河南省这次救灾中”。故选D。
2. 【答案】
(4)B (5)B (6)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赢伏击战。②渴望杀敌。身受重伤,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③爱恨分明。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④自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战友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⑤率直急躁。对掌柜言语粗鲁,因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 (7)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②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富。
【解析】
(4) “伙计的伤没有治好,就心生怨恨,口出怨言埋怨医道不行”错误。对人物特定语言的理解,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后面的话是“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可见这个伤残的战士是乐观、积极的,他这样说,只是为不能上战场杀敌而感到遗憾,并没有怨恨医道的意思。故选 B。 (5) “突出了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了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错误,这样的分析就与整体意义相抵触。“一毛钱的搅缠”体现了掌柜女人泼辣、处事不十分妥当的特点。作者只是客观再现了掌柜真实的家庭生活,这样能更全面展示“战士”的形象特点,并未带有明显的贬抑色彩。 (6) 略 (7) 略
3. 【答案】
(8)C (9)B (10)A (11)(1)(杨应龙)知道川兵力量不足,暗中有占据蜀地的打算,秘密出去剽掠州县。
(2)辅臣说兵部尚书只有一个人,凭借什么应付突然的变化,皇上也没有回复。
【解析】
(8) “万历二年进士”交代的是李化龙考中进土的时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胥吏易之”的“之”代指李化龙,“化龙”作“阴察其奸”的主语,请据此排除B项。原文标点: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 (9) 两处“将”都是率领,含义相同。 (10) “他用先利诱后攻打的计策”于文无据。 (11) 译文:李化龙,字于田,是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授职嵩县知县。年龄刚二十,胥吏很轻视他。李化龙暗中访察到他们所做的坏事,将他们召来全部法办,(从此)县里治理得非常好。万历二十七年三月,李化龙被起用为原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征讨播州叛臣杨应龙。杨应龙性格猜忌、凶狠、嗜杀,数次跟从征集调遣人员物资,凭借功劳骄恣傲慢。知道川兵力量不足,暗中有占据蜀地的打算,秘密出去剽掠州县。李化龙到成都,征讨的军队却未到,他就假意与杨应龙好言好语,以牵制杨应龙。皇帝听到綦江被攻破的消息,大怒。赐给李化龙尚方宝剑,为他征讨叛贼提供方便。各军大规模集结,李化龙先令水西兵三万守住贵州,截断杨应龙征召苗人的道路,之后他移兵重庆,大会文武官兵。第二年二月分兵八路进攻,川兵分四路,贵州兵分三路,湖广兵一路分为两翼,李化龙亲自率领中军策应。杨应龙以劲旅二万交给他的儿子,等到抗击诸路官军,都大败,杨应龙跺脚叹息说:“我不用孙时泰的计策,今天死定了!”六月,刘鋌攻破土、月二城,杨应龙走投无路,与二妾都上吊自尽。皇上下诏将杨应龙的尸体和他儿子朝栋在市中肢解。李化龙起初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准备赴丧,但因军务需要被起用,到这时乞求回家守丧。万历三十一年四月,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总管黄河水道,他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请开通淤塞的黄河,由直河入洳口抵达夏镇二百六十里,避开黄河吕梁险峻地带。因为母亲去世再次离职,没有人代替他。朝廷品评他从前平定播州的功劳,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少保官,庇荫一个儿子世袭锦衣指挥使的职位。万历三十五年夏天,被起用为戎政尚书。李化龙认为京营是根本所在,上奏陈述有十一滥、十二苦、十九件宜做之事,都被朝廷置之不理。兵部从万历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都是虚设。没有多久,尚书萧大亨也退休了,由李化龙掌管部里之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传盗匪将到,老百姓争着逃避,边塞百姓逃入都城的也有数万人。辅臣说兵部尚书只有一个人,拿什么应付突然的变化,皇上也没有回复。辽地战士二万多人都是老弱之人,而税监高淮残暴,辽人恨得咬牙切齿。李化龙请求停止收税、增加兵士数万人,又分条上奏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皇上都没有回复。李化龙死在官任上,终年七十岁。谥号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
4. 【答案】
(12)A (13)①潜心治学,勤奋不辍。先生每天在幽居诵读诗书,亲手勘校达三十年之久。②甘于孤寂,坚贞不移。先生知交很多,知音极少,但他甘愿高卧山林,任己头白,保持高洁。③不慕名利,心志恒定。先生的德行,可以和汉末的庞德公比美。他不会像某些襄阳高士一样表面苦守气节,实则借此沽名钓誉,要入世求得显达,而会一直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坚守节操,做一个不慕名利、心志恒定的真正隐士。
【解析】
(12) A项错误。正确的理解是:诗篇一开头即表明先生风操甚高,不慕荣利。先生自以为本无封侯的骨相,所以无志于封侯,也不羡慕封侯。 (13) 略
5. 【答案】
(1)粪土当年万户侯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解析】
略
6. 【答案】
(15)C (16)D (17)①构成:都以“努力去”开头造句,“读懂”“获悉”“看清”和“参悟”四个动词分别跟后面的词语构成动宾短语,四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句式统一。②效果:这组排比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语气一贯、节奏感强;在内容上,这一组排比句既为下文回答“为什么喜欢长沙这座城市”作了铺垫,又抒发了作者不断探寻长沙文化的执着精神,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长沙城的认知有一个逐步深刻的过程。
【解析】
(15) 第一处,“犹如”,如同。“犹然”,仍然,照旧。根据后文“湘江是它的书脊”等暗喻语境可知,“长沙这座城市”和“书”之间构成比喻关系,应选“犹如”。第二处,“字里行间”,字句中间,表空间。“古往今来”,从古代到现在,表时间。结合语境,此处意在阐明“我”和“书”(长沙)的关系,结合“书脊”“扉页”等可知应选“字里行间”。第三处,“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贬义词。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并没有罪行极多的意思,应选“不计其数”。第四处,“熟悉”,知道得清楚;了解,使知道得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此处是对“面孔”的修饰限定,应选“熟悉”。 (16) “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不合逻辑,应用“尤其”。排除A、B两项。而C项“被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采用被动句式有违前后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此处应是主动而非被动。排除C项。 (17) 略
7. 【答案】
(18)A (19)D (20)①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②应避免阳光直射 ③还有的涂抹植物油
【解析】
(18) 文中“文房四宝”为特定称谓。A 项引号表特定称谓,B 项引号表引用,C 项表示特殊含义,“厚障壁”在语境中指父子间因不理解而造成的隔阂。D 项引号表着重强调。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 A项使用了比喻 B 项为借代、对偶;C 项为夸张、对偶;D 项为拟人。 (20) 略
8.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