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测题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自测题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18: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四制)八上语文 第三单元自测
名句默写。
(1) 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
(2) ,猎马带禽归。(《野望》)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
(4) ,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竹柏(bǎi) 轩藐 薄暮(bó) 沉粼竞跃
B.横柯(kē) 征篷 藻荇(xìn) 经伦世务
C.缥碧(piǎo) 窥谷 徙倚(xǐ) 鸢飞唳天
D.素湍(duān) 萋萋 驱犊(dú) 负势竟上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思想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灵运的书信,传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感。
B.《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他复杂微妙的心境。
C.《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书信,描绘了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D.《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白居易喜悦的感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诗中“乡关”的意思是 。
(2)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写游子乡愁的七言律诗。
B.这是一首抒写报国无门的七言律诗。
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七言绝句。
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优美风光的七言绝句。
(3) 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 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 的伤感和 的情怀。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和“自非亭午夜分”中两个“自”的意思是一样的。
B.“沿溯阻绝”中“沿”和“溯”互为反义词。
C.“沿溯阻绝”和“哀转久绝”中两个“绝”的意思是一样的。
D.“素湍绿潭”中“素湍”指的是回旋的白色清波。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清荣峻茂”的理解。
(4) 文章描写了三峡四季的风光,请运用文中的词语,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下联: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四小题。
与顾章书
吴均
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茸⑦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⑨。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释】①仆:自己的简称。②薛萝:即薛荔和女萝,植物名。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觅薜萝,意思是寻找隐居的地方。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古境内。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英英:同“嘤嘤”,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⑦茸:修建。⑧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来。这里指山中的物产。⑨办:具备。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i 还觅薛萝
ii 深溪蓄翠
(2) 下列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孤峰限日。(独立的山峰限制了太阳。)
B.水响猿啼。(水声清越,猿猴啼叫。)
C.既素重幽居。(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
D.仁智之乐,岂徒语哉!(这种地方被仁人智者所喜爱,怎么会是虚言哪!)
(3) 文章描写了石门山怎样的美景?(用文中语句回答)
(4) 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地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诗意山水
①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峻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烁古今中外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②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嵋,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霄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的呢?
③行走山水间,凝眸处,都是漂泊者载酒江湖的萍踪浪迹。这些官场失势、情场失意、商场失利的文人,经过一番红尘的折腾后,身心俱疲,志坠青云,愤世伤心之余,一脚踏进江湖,寄情山水,托志万象,逍遥去也。“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桀傲放荡,自在快活!山的伟岸强劲,山的独立异世,山的傲笑天地,水的清丽柔顺,水的灵动活泼,水的自由奔放,又恰恰迎合了文人的秉性,响应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理想,使之思想情怀找到了可供寄托、归依和宣泄的家园,山水成为他们驰骋个性精神、张扬生命理想最自由的场所和最广阔的天地。他们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呤,飞龙舞凤的斑驳陈迹,为自然的山水附丽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色彩,一山一水、一园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安徽宣城外的那座不起眼的小山丘,因李白偶尔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成为名胜;而绍兴城南一处普通的私家园林,因陆游遗恨千载的《钗头凤》和《沈园诗》,令古往今来多少性情中人不顾山迢水遥,争相一睹为快;_____;最典型莫过于岳阳楼,一楼何奇?却因“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腾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而声名大噪。人文精神对山水的浸淫和提升,给中国山水罩上了玄奥的文化青衫,弥漫了宗教般的神秘气氛,让崇尚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生命价值和追求生命真谛的西方人,拍痛脑袋也解读不透其中的奥秘。
④“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一座好山或一川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样的赏心乐事,是粗鄙者不会为之的。山水入诗,更增诗情,山水入画,更添画意,山水乃诗画之源。山水有钟灵秀气而生才子佳人,这大概属于中国古老的风水学说了。
⑤好山好水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很欣赏“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那份潇洒与浪漫,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实现儿时的梦想,游遍普天之下的名山大川。
(1) “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这句话化用了唐代诗人 (人名)的《 》(作品)。
(2)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面语句。
i 一山一水、一园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
ii 好山好水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3) 根据语境,在第③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四小题。
光明顶上
①凌晨四点,我们打着手电登上光明顶。网上攻略称,黄山的日出是从黎明时分悄然铺开的一幕大戏,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越早登顶的人,越有可能占领拍摄的有利位置。但显然有不少旅友比我们起得更早,拍摄用的三脚架都已经架好,山顶上劲风呼啸,寒气袭人,虽是六月天气,很多人穿着抓绒外套仍瑟瑟发抖。
②这时,喝杯热水都成了奢望。
③忽而,我们听到了山道上粗重的喘气声。一位身材矮小的中年农妇,穿着洗变了形的短袖 T 恤,光脚穿着一双上世纪的解放球鞋爬了上来:她驮着一个巨大的背包,汗水浸透了头发,顺着眉毛流下来辣红了眼晴,上到山顶,她一言不发,找一块山石一坐,将背包拉开,所有的人都循香而去。
④原来这农妇煮了一巨包的新鲜玉米棒来卖,负重走了几千级台阶来卖玉米,累得她整个人都似矮了一微。
⑤背包做了保温的棉夹层,玉米棒都是温热的,插着竹签散发着软糯的清香,十块钱一根,收钱时农妇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个人:“玉米芯子别乱丢,等会儿丢到我这个袋子里,我退你一块钱。”
⑥天边的一线鱼肚白还没有变成橙黄色,趁此机会,我和旅伴安安心心把早饭吃了。玉米棒品种极好,可以把人的嘴唇粘起来,见大家吃得香,农妇得意地笑,说,她买了最好的玉米种子,为预防与邻居家的玉米授粉串种,十年前她在两家的玉米田间种了两排桑树做间隔,“我的玉米从此再也没有退化过”。
⑦那她在黄山上卖了多少年煮玉米?25 年!头天晚上看天气预报,只要第二天不阴不雨,晚上 12 点半她就起床煮玉米,凌晨一点半将滚烫的玉米背到山顶上来卖。靠着春天卖茶卖笋干,夏秋卖煮玉米的收入,农妇把两个儿子供到大学毕业,现在大儿子去了上海工作,小儿子在合肥念研究生,农妇仍和丈夫在山里,伺弄他们的茶园、竹园,十几只跑山鸡和那一坡沙沙作响的玉米。
⑧问她为何不跟去上海享清福,农妇说:“上海房子那样贵,我儿还不知啥时有窝,我和他爸哪能再去给他添乱。再讲了,黄山有啥不好,山好水好空气好,你们上海人南京人,花好几百的门票只能看两天景,我们一年到头在看山看景,赛神仙呢。”
⑨说话间已经有人来送还玉米芯子,农妇果不食言,打开被汗水浸透的腰包,掏出硬币逐一退给人。这场景,久违了,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倚着杂货铺的柜台,喝三毛钱的汽水,把完好的玻璃汽水瓶送回去,还能得一毛钱一样。有人好奇这玉米芯子能有什么用,农妇说早先晒干了还能引火做饭,现在家家都用沼气了,背回去也没有用。旅伴就嗔她自找麻烦,农妇正色说:“我是少挣点钱多费点事,但这样一来,光明顶就干净了。”
⑩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山的人,难以理解土生土长的人对黄山的热爱。收完所有的玉米芯子,日出的大幕刚巧拉开,山项上一片快门的咔嚓声,东方的天际瞬息万变,光影与云海,与每一分钟都在变化的色彩在游戏,在躲猫猫,而将出未出的太阳似一个赖床的小孩,陷在云絮里,不想离开它的窝,约 20 分钟后,太阳终于臣服于推动它的力量,向上跳了一跳,离开了云霞的包围。山顶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我这时才发现,背玉米来卖的农妇竟没有忙着下山,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欣喜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
下山途中我又遇见了她。农妇说:“你们运气真好,下了十天雨,今早才放晴,不然也看不到日出;我的运气也不差,现煮的 70 根玉米棒,收回了 68 根玉米芯子。”
(1) “山顶上劲风呼啸,寒气袭人,虽是六月天气,很多人穿着抓绒外套仍瑟瑟发抖”运用了环境描写,突出了 ,与下文 形成对比,突出了 。
(2) 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收钱时农妇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个人:“玉米芯子别乱丢,等会儿丢到我这个袋子里,我退你一块钱。”
ii 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欣喜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
(3) “靠着春天卖茶卖笋干,夏秋卖煮玉米的收入,农妇把两个儿子供到大学毕业,现在大儿子去了上海工作,小儿子在合肥念研究生”运用了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作用是 。
(4) 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农妇的形象。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山水游记,都与“水”息息相关,而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呢?八年级(3)班开展了主题为“水资源与你我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王华同学搜集的有关材料,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其总储水量达 14 亿立方千米,但海洋成水占 97.2%,淡水仅占 2.8%,储量仅 3.7 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
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理论上不到地球总水量的 1%,人类正以每 15 年增加 1 倍的淡水需求消耗着水资源。到目前为止,人类淡水消费量已经占全世界可用淡水的 54%,世界上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20 亿人饮水困难。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 2.8 万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不足 2400 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居世界第 110 位,全国 668 个城市中有 400 多个供水不足,其中 108 个严重缺水。
(1) 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1)
(2)
(2) 为“水资源与你我他”主题活动拟写一句宣传语。
请以“身边的风景”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
1. 【答案】
(1) 长河落日圆
(2) 牧人驱犊返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仍怜故乡水
2. 【答案】C
3. 【答案】B
4. 【答案】A
5. 【答案】
(1) 故乡
(2) A
(3) 登楼远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
6. 【答案】
(1) 《水经注校证》;郦道元
(2) B
(3) 这句话的意思是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它是对春冬三峡景象的概括性描绘,由此引出作者“良多趣味”的感叹与赞美。
(4) 绝巘怪柏清荣峻茂
7. 【答案】
(1) i 返还
ii 积聚
(2) A
(3)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 石门山环境幽深,景色怡人,食源丰富。(围绕“环境”“食源”等角度来回答即可)
8. 【答案】
(1) 王维;使至塞上
(2) i 自然的山水迎合了文人的秉性,响应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理想,使他们的思想情怀找到了可供寄托、归依和宣泄的家园,山水成为他们弛聘个性精神、张扬生命理想最自由的场所和最广阔的天地。
ii 千百年来,中国的好山好水已经和文人的好诗好文融成一体;在好山好水中,融入了历代中国文人的情怀,体现了中国千百年的精神文化。
(3) 示例:武汉蛇山的黄鹤楼,因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句,后人不再道眼前景,而享誉天下。
【解析】
(3) 提示:写出诗句或作品名称及与之相关的风景名胜即可。
9. 【答案】
(1) 凌晨光明顶上天气的寒冷;中年妇女穿着短袖 T 恤,光脚穿着解放球鞋,汗水浸透了头发,顺着眉毛流下来辣红了眼睛;她背重物上光明顶的艰辛与不易
(2) i “不厌其烦”指不嫌麻烦,有耐心。这里写出了农妇担心人们忘记退还玉米芯子,可能会破坏黄山环境的心理,表现了一个普通农妇对黄山的热爱之情。
ii 农妇为自己煮的玉米卖完了并收回 68 根玉米芯子而欣喜,更为自己保护了黄山的环境,尽到了一个黄山人应尽的责任而欣喜。看着日出美景,她流露出了作为黄山人的骄做、自豪之情。
(3) C;补充交代了农妇背煮玉米到光明顶来卖的原因,表现了农妇的勤劳及作为母亲的伟大;引出下文“我”与农妇的对话。
(4) (1)爱孩子,替孩子着想:把两个儿子供到大学毕业,不跟去上海享清福,担心给孩子添乱。(2)勤劳,能吃苦:春天卖茶卖笋干,夏秋煮新鲜玉米棒,负重走几千级台阶去卖。(3)热爱家乡,有环保意识:宁肯少卖钱,也要回收玉米芯子背下山去。
10. 【答案】
(1) (1)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2)缺水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我国缺水尤其严重。
(2) 示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节约一滴水珠,拯救一片汪洋等。
【解析】
(2) 提示:紧扣“水资源与你我他”的主题意义即可。
11.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