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达标练习(含答案)
课内阅读。
①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②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③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在第②段的方框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家)诗人 。选文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 。
3.下面对选文中“急急忙忙”一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写出了花孩子们希望早点关门做功课的心理
B.表达了花孩子们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的心理
C.表现了花孩子们没有纪律的特点
D.写出了花孩子们想去和星星玩耍的心理
4.仔细读读选文的第3段,围绕“扬起双臂”展开想象,花孩子们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怎么回答他们?
花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找成长伙伴
童年的时光离不开朋友的相伴,好的朋友如同你成长路上的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地带。你喜欢交朋友吗?读读下面这两位少年的故事,看看谁是你心目中的好伙伴。
的孙中山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的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5.孙中山让老师给他讲讲书中的意思,同学们的表现是吓呆了,变得鸦雀无声。你知道大家为什么会害怕吗?
孩子们害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你觉得孙中山说得对吗?为什么?
我觉得 ,因为 。
7.当小孩子掉进瓮中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完成这个故事图吗?再说说谁做的更好,为什么?
起因 经过 结果 收获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 水迸,儿 我认为 做的更好。因为
光
8.如果让你从孙中山和司马光中选择一个人做好朋友,你会选择谁?为什么?
我选择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两个少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能说说他们是怎样的孩子吗?请你给题目的横线上加一个合适的词语。
阅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10.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喧闹——( ) 乏味——( )
11.用“ ”画出选文中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句子。
12.选文描写了小学生们 时和 时的情景。“这些山林里的朋友”在选文中是指鸟儿、 、 。
13.作者写小动物的“静”是为了体现( )
A.小动物十分懂事。
B.小动物被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吓到了。
C.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十分好听,小动物被吸引住了。
阅读。
下课了
下课了,活动时间到了,学校的操场上立刻沸腾(fèi téng)起来。
东墙边,一群男同学正在兴致勃勃地跳高。“嗖”的一声,一个同学纵身一跃,他的身体轻盈得如燕子一般,一下子跃过了高高的横竿。
南墙边,一群女同学正在开心地做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爱的“小鸡们”在慈爱的“老母鸡”的精心保护下,躲过了“老鹰”来势凶猛的追捕。
西墙边,一群低年级的同学正在津津有味地玩“丢手帕”的游戏。丢手帕的同学动作真隐蔽(bì),围成一圈的同学们都警惕(tì)着自己身后有没有被丢下手帕。
北墙边,几个高年级的男同学正在爬竹竿。看,那个穿白衬衫的同学像小猴一样灵活。他一会儿爬上,一会儿爬下,好像全不费工夫。
操场中央,跳绳比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甩绳的同学手捏长绳,使劲地甩着,只见那绳子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让人看得眼花缭(liáo)乱。跳绳的同学更是竭(jié)尽全力。他们排成长龙似的队伍,一个接一个地在绳中穿行往来,动作真敏捷。
课间的操场真热闹啊!
1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兴致勃勃地( ) 津津有味地( )
15.读短文,完成填空。
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跳高,有的玩“ ”“ ”的游戏,有的 ,有的 。课间的操场真 啊!
16.短文中把跳高的男同学比作 ,把爬竹竿的同学比作 ,把队伍比作 。
17.短文中哪句话读起来很有新鲜感?请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本《会变魔术的轰隆隆老师》,完成习题。
会变魔术的轰隆隆老师(节选)
轰隆隆老师神秘地问道:“你们谁能让这个熟鸡蛋立在桌子上?”
“我来!我来!”马小跳是班上的举手大王,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会举手。而且,他的手举得特别高,身子还往前倾,就像冲锋的样子。
马小跳走上讲台,从轰隆隆老师手上接过那个鸡蛋,想把它立在讲桌上,还没立上一秒钟,蛋就躺下了。
“马小跳,你真笨!”张达在下面拼命地举手,几乎把课桌都掀翻了,“老师,我来我来!”
马小跳灰溜溜地下去,张达兴冲冲地上来。跟马小跳一样,张达立起鸡蛋,手离开鸡蛋还不到一秒钟,鸡蛋又躺下了,要不是轰隆隆老师出手快,那个鸡蛋一定滚下讲桌,摔个稀巴烂了。
张达灰溜溜地下去,路曼曼又兴冲冲地上来。路曼曼把那个鸡蛋捣弄了很久,下面的同学都等得不耐烦了,有的在起哄,有的在敲桌子,有的干脆不看她了。
夏林果和另外几个同学也都没有把鸡蛋立起来,轰隆隆老师似乎格外开心。
“真的就没有谁可以把这个鸡蛋立起来吗?”
“没——有——”全班同学拖声拖气地回答。
“啪”的一声,全班同学都吃了一惊。轰隆隆老师像盖图章一样,把那个鸡蛋往桌上重重地一击——蛋壳碎了,鸡蛋却稳稳地立在了桌子上。
“看,这不是立起来了吗?”
哇塞,就这么简单,怎么都没想到呢?全班同学都在唉声叹气,都在敲自己的后脑勺,都在怪自己的脑神经暂时短路。
轰隆隆老师似乎很喜欢看男生女生追悔莫及的样子。
今天让你们立鸡蛋,就是为了要打开你们的思路,打破你们头脑中的常规思维。只要思路一打开、就什么事情都容易做了。”
真的像轰隆隆老师说的那样,在他的科学课上,同学们做什么都变得容易,因为大家的思路都被轰隆隆老师打开了。
马小跳天天都想上科学课,可惜每个星期就只有一节科学课。现在,轰隆隆老师成了马小跳崇拜的偶像,他崇拜他的一切,包括梳得光光的头发,包括穿有很多口袋的衣服,包括穿脏不啦叽的大皮鞋,还包括……
当然,马小跳最崇拜的,是轰隆隆老师会变魔术。
18.这节科学课上,第二个上台尝试把鸡蛋立起来的同学是谁?( )
A.马小跳 B.张达 C.路曼曼 D.夏林果
19.“全班同学都在唉声叹气”,他们唉声叹气是因为( )
A.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把鸡蛋立起来 B.他们想上台做实验但没机会
C.他们后悔没想到这么简单的办法 D.他们完不成实验被老师嘲笑
20.“轰隆隆老师似乎格外开心。”“轰隆隆老师似乎很喜欢看男生女生追悔莫及的样子,”对这两个句子中的“似乎”理解正确的是( )
A.两个“似乎”都是比喻的写法 B.“似乎”说明老师不是真的开心
C.“似乎”说明老师是真的开心 D.“似乎”说明老师很坏,想看笑话
21.后来,“马小跳天天都想上科学课”的真正原因是( )
A.科学课上可以做熟鸡蛋实验 B.科学课打开思路很有意思
C.轰隆隆老师会变魔术 D.科学课上可以和同学一起闹
22.你觉得文中的轰隆隆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果不把蛋壳弄碎,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熟鸡蛋立在桌子上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里。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xī)。门前,翠竹掩蔽;窗后,欢跳着山溪……
山林里,飘着歌声,竹林间,荡着笑语。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只只耳朵在谛(dì)听。顿时,琅琅读书声从窗口传入天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xù)语……
一阵东风吹到了竹林里,青青的竹林,竿壮叶密,青翠欲滴,青笋茁壮,拔地而起。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
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山里的孩子,幸福成长。
24.精彩回顾。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 里,坐落在 里。
25.根据短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石板路 ( )的红领巾
( )的上课铃声 ( )的读书声
26.有感情地朗读这篇短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再多读几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本文通过对“我们的学校”的描写和介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2. 花的学校 印度
泰戈尔 花孩子们 3.B 4. 我终于回家啦!妈妈,我好想你!外面的世界可真好玩,但我还是最想回家。 妈妈也想你,在外面玩了那么久,一定饿了吧!快来吃饭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的掌握。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语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是疑问句,所以标点符号是“?”。
2.本题考查学生作家作品的掌握。
本语段选自《花的学校》,是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散文诗。这首诗描写了六月里隆隆雷雨之后,绿草地上突然冒出来无数花儿的美妙景象。诗人以神奇浪漫的笔触,模仿儿童天真无邪的口吻,用欢快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孩子和自然浑然融合的诗意的世界,表达出诗人眼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文中的“他们”是指花孩子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A.有误,孩子们原来是在地下写作业,下雨后才出来戏耍。
B.正确。花孩子们的家在天上,所以他们渴望自由。
C.有误,诗句描写了花孩子们欢快的特点,而不是没有纪律。
D.有误,写出了花孩子们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的心理而不是想去和星星玩耍的心理。
故本题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合理发挥想象即可。
例如:花孩子们说:“妈妈,我们回来了,我们好想您,也想家。”
妈妈说:“好孩子,妈妈也想你们。”
5.“害怕老师的批评。”或“怕老师用戒尺惩罚。 6. 有道理 不弄明白道理,背下来也没用 7. 皆弃去 得活。 司马光 他没有慌,想办法救了小伙伴。 持石击瓮破之 8. 孙中山 他能启迪我在做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9.勤学好问的孙中山、机智勇敢的司马光
【解析】5.考查内容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孙中山让老师给他讲讲书中的意思,同学们的表现是吓呆了,变得鸦雀无声。结合后文“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可知孩子们害怕是因为冒犯先生,先生会用戒尺打。
6.考查内容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我觉得孙中山说得对。因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不明白就学得糊里糊涂的。
7.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自《司马光》,起因是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经过是: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结果是水迸,儿得活。在遇到小朋友掉进瓮中,其他小朋友都跑了,只有司马光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孩子,故司马光的做法更好,因为他善于动脑。
8.考查语言表达。
说清楚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选择孙中山,就要说明孙中山勤学好问给你带来的启发。
选择司马光,就需要说明善于动脑的司马光给你带来的启发。
9.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语段选自《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突出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故可以为勤学好问的孙中山。
语段二出自《司马光》,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可以为沉着冷静的司马光。
10. 安静 有趣 11.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12. 上课 下课 蝴蝶 猴子 13.C
【分析】10.本题考查反义词的辨析。
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即可。
喧闹:喧哗热闹。在文中的反义词为:安静。
乏味:没有趣味;缺少情趣。在文中的反义词为:有趣。
1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枝、鸟儿、蝴蝶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窗外的静,同时也说明了同学们读课文时的专心致志和全神贯注。
12.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文段首先描写了小学生们上课时的情景,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接着描写了小学生们下课时的情景,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这几句话写了山林里的朋友——鸟儿、蝴蝶、猴子,听小学生们朗读课文的情景。
13.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可知,作者写小动物的“静”从侧面写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声音十分好听,连小动物们都被吸引住了。选C。
作者写小动物的“静”并不是为了体现小动物十分懂事,也没有说明小动物被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吓到了。
14. 跳高 玩游戏 15. 老鹰捉小鸡 丢手帕 爬竹竿 跳绳 热闹 16. 燕子 小猴 长龙 17.可爱的“小鸡们”在慈爱的“老母鸡”的精心保护下,躲过了“老鹰”来势凶猛的追捕。
【分析】14.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根据原文“一群男同学正在兴致勃勃地跳高。”可知兴致勃勃地跳高
一群低年级的同学正在津津有味地玩“丢手帕”的游戏。可知津津有味地玩游戏。
15.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填空。
找到每个段落的中心句,可以知道同学们的游戏类型。
东墙边,一群男同学正在兴致勃勃地跳高。南墙边,一群女同学正在开心地做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西墙边,一群低年级的同学正在津津有味地玩“丢手帕”的游戏。北墙边,几个高年级的男同学正在爬竹竿。操场中央,跳绳比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最后点出:课间的操场真热闹啊!
16.考查修辞手法。
找到原句,再判断。
“他的身体轻盈得如燕子一般,一下子跃过了高高的横竿。”将跳高的男同学比作了燕子;
“看,那个穿白衬衫的同学像小猴一样灵活。”将爬竹竿的男同学比作了小猴;
“他们排成长龙似的队伍,一个接一个地在绳中穿行往来,动作真敏捷。”将队伍比作“长龙”
17.考查有新鲜感的句子。
新鲜感因人而异,有可能是使用了修辞的句子,有可能是一些特殊句式,有可能使用了一些你感到好奇的词句等,找出来即可。
18.B 19.C 20.B 21.B 22.我觉得文中轰隆隆老师是个懂得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风趣幽默,善于鼓励同学们,教学方法灵活的老师。从他教同学们立鸡蛋可以看出来。 23.捏一点儿橡皮泥,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鸡蛋按在橡皮泥上,鸡蛋就能立起来了。
【分析】18.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结合“‘马小跳,你真笨!’张达在下面拼命地举手,几乎把课桌都掀翻了,‘老师,我来我来!’”。可知,这节科学课上,第二个上台尝试把鸡蛋立起来的同学是张达。
19.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结合“哇塞,就这么简单,怎么都没想到呢?全班同学都在唉声叹气,都在敲自己的后脑勺,都在怪自己的脑神经暂时短路。”可知,他们唉声叹气是因为他们后悔没想到这么简单的办法。
20.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似乎:仿佛;好像。文中“轰隆隆老师似乎格外开心。”“轰隆隆老师似乎很喜欢看男生女生追悔莫及的样子,”可知,“似乎”说明老师不是真的开心。
21.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结合“今天让你们立鸡蛋,就是为了要打开你们的思路,打破你们头脑中的常规思维。只要思路一打开、就什么事情都容易做了。”“当然,马小跳最崇拜的,是轰隆隆老师会变魔术。”可知,马小跳天天都想上科学课的真正原因是科学课打开思路很有意思。
22.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
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描写人物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由轰隆隆老师教同学们立鸡蛋可以看出来他是个懂得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风趣幽默,善于鼓励同学们,教学方法灵活的老师。
23.此题为思路拓展题。
根据积累,联系实际,把你可以让熟鸡蛋立在桌子上的办法写下来。答案不唯一,但要言之有据。示例:捏一点儿橡皮泥,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鸡蛋按在橡皮泥上,鸡蛋就能立起来了。
24. 大山的怀抱里 浓密的竹林里 25. 弯弯曲曲 闪闪
清脆 琅琅 26.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 27.表达了孩子们热爱学校的感情。
【分析】2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结合第一段“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里”、第二段“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可知答案。
2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词语搭配。
由“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可知①为:弯弯曲曲。
由“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可知②为:闪闪。
由“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可知③为:清脆。
由“琅琅读书声从窗口传入天际”可知④为:琅琅。
26.本题考查开放型答题。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短文,并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示例: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幸福成长。
27.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本文主要写了“我们”学校的位置、所处环境以及山里的孩子活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村学校及孩子们的喜爱和赞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