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达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达标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8 14:2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达标练习(含答案)
课内阅读。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用“——”画出一句你觉得写得十分生动的句子。
2.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这一段有( )句话,分别写了( )的叶子和( )的叶子,写出了爬山虎叶子( )和( )的特点。
3.这段话中,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是连续观察的?圈出来。
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ū pù)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zuān zuàn)到土底下干(gàn gān)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cháo zhāo)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4.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地铺开 ( )地抛出
( )的土块 ( )的住宅
6.“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练习。
美丽的丹顶鹤
佚名
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端端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长长的,上面有一条黑道,像一把锋利的剪刀。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一对小豆豆,边上还有一道黑圈。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显得丹顶鹤很美丽。它走起路来姿态很优雅,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的,东瞄瞄,西瞧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摆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 )地,另一条腿蜷( )起,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得歇,仍旧四处张望,窥( )探动静。
丹顶鹤真有意思!
7.给加点字注音,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8.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9.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是按照 顺序写丹顶鹤的,通过描写它的 、 、 、 和 体现了丹顶鹤 的特点。
延伸阅读
爬山虎的秘密
初春,爬山虎用那柔嫩的脚爬上墙壁,爬上屋檐,爬得很高、很高。
盛夏,它精力充沛,叶子也变得深绿,为人们遮住那灼热的阳光。
深秋,它奋斗了一个夏季,好像精疲力竭了,叶子也红了。
隆冬,它早已失去活力,叶子从茎上悄悄落下。但它并不悲观,而是在化作春泥融入大地前,尽情地狂舞一曲……想着,想着,我突然发现了爬山虎的秘密——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给人类带来生机和希望。不是吗?在这狂风呼啸的冬天,它用最后的生命,与风共同构成了这胜似春光的蓬勃美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着它们,我似乎听见它们在细语:我们即使只有一点热量,也要给人类带去温暖。
感谢这漫天飞舞的“蝶儿”,是你们给了我人生的启迪。想到以前我是多么懦弱啊,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就想放弃。今后,我要努力,朝着心中的目标尽情飞去!
11.盛夏,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颜色?(  )
A.深红 B.深绿
C.浅红 D.浅绿
12.“我”发现的爬山虎的秘密是
13.文中这漫天飞舞的“蝶儿”指的是爬山虎的什么?(  )
A.花 B.茎
C.落叶 D.果实
14.“我”从爬山虎身上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爬山虎即使只有一点热量,也要给人类带去温暖。
C.爬山虎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品质,激励“我”奋勇前进。
D.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给人类带来生机和希望。
15.短文按什么顺序写了爬山虎的变化和特点?(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事情的发展顺序 D.逻辑顺序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树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唱歌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书皮里,一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说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16.解释下列词语。
比邻相守: 。
比肩而坐: 。
17.用“_______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18.通过阅读短文,我们可以知道蝉的 觉很好,而它的 觉十分不好。
19.作者否定了蝉唱歌是为了呼唤同伴的说法,请从文中找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牵牛花
叶圣陶
①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tīnɡ)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②从城隍(huánɡ)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lín)酸骨粉,掺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③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④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⑤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⑥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看着墙上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qì)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⑦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的盛大呢。
(选文有删改)
20.【整体感知】关于牵牛花,短文中没有写到的是( )。
A.牵牛花美丽的花朵 B.牵牛花的藤蔓 C.绿豆般大的嫩头
21.【提取信息】第③段“这是今年的新计划”中的“新计划”指的是( )
A.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
B.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一包过磷酸骨粉,掺和在每一盆泥里。
C.买一点新的花泥。
D.把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
22.【体悟情感】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体会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为了解决养花的泥土问题,尝试了两种方法,让我们体会到叶圣陶先生尽心尽力地照顾牵牛花。
B.“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具体表现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焦急的心情。
C.“老把戏”指牵牛花的末梢倒垂下来,嫩条重新“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的现象,赋予牵牛花一种主动意识,流露出作者对牵牛花的疼爱之情。
D.本文记叙了作者在庭院种牵牛花和赏牵牛花的事, 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方法探究】作者观察牵牛花不但特别仔细,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读一读下面的两句话,选择作者用到的观察方法。
A.细致观察 B.连续观察
(1)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 )
(2)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 )
24.【发表看法】本文并没有细致描写牵牛花,但是作者两次提到“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的盛大”,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2. 五 刚长出来 长大了 绿得新鲜 均匀茂密 3.刚长出来 不几天
【解析】1.本题考查抄写句子。
从文中找出优美句子进行摘抄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晰,不要写错别字。
示例: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数句子。
数句子应该以句末停顿的标点为依据。一般说来,就是看段落中的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多少。这一段有5句话。
结合“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可知分别写了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的叶子。
结合“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可知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绿得新鲜特点。
结合“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可知写的是叶子 均匀茂密的特点。
3.本题考查找关键词语的能力。
由“刚长出来、不几天”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是连续观察的。
4.pū zuān gàn cháo 5. 快速
不断 较大 庞大 6.我体会到了蟋蟀工作的时间长。连“我”都看得不耐烦了,何况是劳动者本身?由此更表现出蟋蟀的坚持不懈、不辞辛劳。
【解析】4.本题考查的是对字音的识记,需要认真的拼读。
铺开(pū kāi):把折叠或卷起来的东西铺展开来。
钻到(zuān dào):某一物体进入了某物里。
干活(gàn huó):花费体力或脑力做事,尤指苦苦地或努力地劳动。
朝着(cháo zhe):向着。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搭配。需要在课外学习中吧不断的积累。
快速地铺开、缓慢地铺开、慢慢地铺开、渐渐地铺开等。
不断地抛出、重重地抛出、用力地抛出、谨慎地抛出等。
较大的土块、巨大的土块、黄黄的土块、泥泞的土块等。
庞大的住宅、明亮的住宅、宽敞的住宅、舒适的住宅等。
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需要认真的阅读练习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说明蟋蟀工作的时间很长,我都看的有些着急了,从中体会到:蟋蟀挖掘住宅很有耐心了,“我”也被蟋蟀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染。
7.zháo quán kuī 8.它走起路来姿态很优雅,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的,东瞄瞄,西瞧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 9.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 10. 从头到尾 头 嘴 眼睛 尾巴 腿 美丽
【分析】7.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这是最基础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生字识记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生字时只要认真记忆,此类题还是很容易做对的。
8.考查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优雅”“东瞄瞄,西瞧瞧”“舞蹈”这是赋予丹顶鹤人的动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9.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文中“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写出了丹顶鹤的头很小。
10.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从丹顶鹤的“头顶”“嘴”“头”“眼睛”“尾巴”“腿”写了丹顶鹤的美,这是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的描写顺序。
11.B 12.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给人类带来生机和希望。 13.C 14.C 15.B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原文中“盛夏,它精力充沛,叶子也变得深绿”可以得知叶子是深绿色。
1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原文中“我突然发现了爬山虎的秘密——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给人类带来生机和希望。”即为答案。
1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能力。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喻成了蝴蝶。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作者发现的秘密,和文章最后一句话“想到以前我是多么懦弱啊,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就想放弃。今后,我要努力,朝着心中的目标尽情飞去!”即为得到的道理。
15.本题考查写作顺序相关内容。“初春”“盛夏”“深秋”“隆冬”是表示一年四季的词语,所以写作顺序为时间顺序。
16. 像邻居一样在一起生活。 肩并肩地靠在一起坐着。 17.蝉非常喜欢唱歌的。 18. 视 听 19.唱歌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
【分析】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解释和分析,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解释词语时要注意写出词语的本身含义以及在文段中的含义即可。
17.本题考查的是画出文章的中心句,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短文主要是围绕“蝉非常喜欢唱歌的。”来写的,所以“蝉非常喜欢唱歌的。”是本文的中心句。
18.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内容理解,通过阅读短文“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说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我们可以知道蝉的视觉很好,而它的听觉十分不好。
19.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内容理解,通过阅读短文“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树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唱歌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书皮里,一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可以得出,者否定了蝉唱歌是为了呼唤同伴的说法,是因为唱歌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
20.A 21.D 22.B 23. B A 24.作者两次提到“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的盛大”,可见作者坚信牵牛花有旺盛的生命力,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分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阅读文章可知,短文第③自然段描写了牵牛花的藤蔓,第⑥自然段描写了牵牛花那绿豆般大的嫩头,文中没有涉及对牵牛花花朵的描写。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从第③自然段中“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可知,“新计划”指的是把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仔细阅读文章分析作答。根据文章第①②自然段中的内容可知,A选项说法正确。根据文章第③自然段中“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可知,C选项说法正确。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庭院种牵牛花和赏牵牛花的事,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D选项说法正确。根据第⑥自然段中“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及第⑦自然段中“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的盛大呢。”可知B选项中“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焦急的心情”说法错误。
23.本题考查学生读观察方法的掌握。第(1)题,根据文段“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中“前一晚”“早起看时”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知,该句属于连续观察。第(2)题,根据“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中的“格外绿”“格外厚”可知,该句属于细致观察。
2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可以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作答。根据文章第⑤自然段中“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及第⑥自然段中“有时看着墙上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qì)了‘生之力’了。”分析可知,作者两次提到“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的盛大”,可见作者坚信牵牛花有旺盛的生命力,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