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教版九上同步习题: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鲁教版九上同步习题: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7 16:5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态氮气作制冷剂
B.金刚石用于制作钻头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2.甲、乙是两名同学设计的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甲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3.对比CO2和CO,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结构:CO2比CO多一个氧元素
B.物理性质:CO2难溶于水,CO能溶于水
C.化学性质:CO2能与水反应,CO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
D.重要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光合作用
4.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单质,B和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下均为气态,C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一定是碳
B.B是二氧化碳
C.B和C分别是H2O2和H2O
D.C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5.2020年9月,中国政府宣布力争使CO2的排放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通过植树造林、人工技术等手段使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光合作用可以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相对稳定
C.推广和使用脱硫煤的主要目的是减少CO2的排放
D.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6.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气体 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 D.用澄清的石灰水
7.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不匹配的是
A.氮气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B.氧气用于气焊气割——具有可燃性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的大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硬度大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将石油加热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C.用酒精配制成饮用酒
D.植物的光合作用
10.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工业制氧气
B.天然气燃烧
C.煤的干馏
D.光合作用
11.下列应用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冷冻机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石墨用作于电池电极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12.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量观: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
B.守恒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相等
C.转化观: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其构成分子不同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可用于裁玻璃
B.用碳素墨水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C.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14.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将混合气体点燃 B.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15.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D.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做催化剂
二、填空题
16.在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 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 移动。
17.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进行探究,请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浓硫酸可用于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
(1)与图②装置相比,图③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为体现该优点,实验时适合装入的反应物是 (填字母);
A.大理石块与盐酸 B.MnO2粉末和H2O2溶液 C.锌粒与稀硫酸
(2)若将③装置和④装置的b端相连,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将④装置装满水来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该从 进入(填“a”或“b”);
(3)氯酸钾常用于制氧气,小刚欲在实验室中以此方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18.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天然气 B.乙醇 C.肼(N2H4)
(3)“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碳中和”目标。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
19.根据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用装置AE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能用装置C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 .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一种洗气装置如图乙所示,为了检验一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制取气体装置组合 (填序号)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试管口还要塞一团棉花是为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为 反应(填反应类型)。若用盛满水的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除F外)。
三、实验题
2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小明同学选择A装置准备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不考虑水蒸气),他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小华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代替高锰酸钾用排气法制取收集一瓶氧气,她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理由是 ,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当过氧化氢接触到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不能人为控制其速度和生成氧气的量。如果你稍改变所选择装置,便易于控制。请从图2的仪器中选择一种仪器更换小华同学选择的装置中一种仪器,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它更换原装置中的 (填名称)。你认为以上小明和小华制取氧气的方法那一种更好, ,理由是 (写两点);
若实验室对你开放,图1实验装置还可制取 气体,你还需向实验老师领取的药品有 (写名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C 6.D 7.A 8.B 9.D 10.A 11.D 12.B 13.B 14.C 15.A
16.二氧化碳 右
17.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C 氢气 Zn+H2SO4=ZnSO4+H2↑ b ①⑤⑦
18.(1)石油
(2)C
(3)
(4)AB
19.锥形瓶 2KMnO4K2MnO4+MnO2+O2↑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B 密度比空气大 CO2+H2O==H2CO3 a
20.(1)试管
(2) BD/DB
(3)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分解 ②
(4)AC/CA
21.(1)C
(2)B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E
(3)B 长颈漏斗 小华 节约能源、操作简单 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