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2课 斜面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2课 斜面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17 16:46: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时《斜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模拟测试,了解到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
2.通过模拟测试,认识到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科学思维
1.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不同斜面的不同便利,进一步了解工具与技术的联系。
2.通过构建斜面模型,解释斜面省力的现象。
探究实践
1.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
2.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
3.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和评价。
责任态度
1.与同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
2.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3.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塑料槽、木板搭建斜面,并进行模拟测试活动。
难点: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斜面的作用。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根据所给的任务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方法来初步解决问题。
2.活动一:“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小组表现性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1
评价标准 小组自评 师评
能上台演示任务1和任务2的操作方法得1☆;能仔细观察上台同学的演示,并认真评价其方法得1☆。 ( )☆ ( )☆
能说出“将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低处B”的评价指标,每说出一种得1☆。 ( )☆ ( )☆
小组合作:“小组四人分工明确,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得2☆;“小组分工不明确,但能完成任务”得1☆。 ( )☆ ( )☆
能用科学的语言积极交流小组的测试结果得1☆;能说出“物体从高处沿着斜面滑下低处时,只要摩擦力比较小,是不需要人为施加力”的结论得1☆。 ( )☆ ( )☆
3.活动二:“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小组表现性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2
评价标准 小组自评 师评
能认真听老师介绍任务3和任务4得1☆;能解决“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怎样拉住石块”的问题得1☆。 ( )☆ ( )☆
小组合作:“小组四人分工明确,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得2☆;“小组分工不明确,但能完成任务”得1☆。 ( )☆ ( )☆
能用科学的语言积极交流小组的测试结果得1☆;能说出“沿着斜面从低处搬运物体到高处时,需要用力”的结论得1☆;能说出“斜面能省力”的结论得1☆。 ( )☆ ( )☆
4.活动三:“研讨”小组表现性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3
评价标准 师评
小组能积极研讨问题得1☆。 ( )☆
能考虑到摩擦力的影响,科学地研讨不同方法完成任务的情况和用力情况得2☆。 ( )☆
能准确说出斜面的作用得2☆。 ( )☆
5.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斜面,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工具和技术关系的了解程度;联系减少摩擦力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是否能根据经验想出办法,是否能进一步了解工具和技术的关系。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情境:上节课,同学们帮助搬家的工作人员想了好几种方法来取出完整的核桃仁。当小明的父母与搬家的工作人员商量搬家的计划和费用时,小明的父母不是很满意。小明一家决定先把家里的被褥和部分衣物打包好后搬到新家。因为楼房没有电梯,小明一家只能走楼梯搬运被子和衣物,但是走楼梯搬运很累,同学们,你们能想一个办法帮助小明一家比较省力地把被褥和衣物通过楼梯从楼上搬到楼下吗? 生:说方法(预设):在楼梯上放一块木板,让被褥和衣物从木板上滑下来。 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43的图片,提出问题:图片里显示了什么? 预设:竹筒。 师:竹筒是怎样放置的? 预设:倾斜放置。 师:竹筒起到了什么作用? 预设:可以将山上的水引流到山下。 师揭示概念:像这样倾斜放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师引导学生思考:刚刚同学们说的木板放在楼梯上是不是也利用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 生肯定也是利用了斜面。 师:斜面有什么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斜面”这种简单机械。 师板书课题:斜面。 通过创设“楼房没有电梯,小明一家只能走楼梯搬运被子和衣物,但是走楼梯搬运很累,想一个办法帮助小明一家比较省力地把被褥和衣物通过楼梯从楼上搬到楼下”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方法;同时通过图片观察和讨论,再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揭示“斜面”的概念,为探究做好铺垫。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 师:对于技术和工具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我们应当进行测试与评价。测试的方法可以是模拟测试和实际测试。我们今天要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P44的图片,依次介绍任务1和任务2的活动目的和操作方法: 任务1:将一个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低处B。 任务2: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 教师出示材料:塑料槽。一生上讲台演示操作方法,其余学生仔细观察,并评价其方法。 师:刚刚同学们都在评价这位同学的操作方法。其实,在测试时,我们需要建立评价指标,如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操作的难度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评价来完成任务。 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同学们,在将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低处B的任务中,我们可以设定哪些指标? 预设:是否完成任务、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等。 师肯定学生设立的评价指标,出示记录表: 斜面测试记录表(一) 序号任务目标是否完成任务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任务1沿斜面滚落石块 任务2搭斜面运水
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测试体验。 生完成测试体验,交流测试结果。 预设:石块从高处A沿着斜面滑下去时,因为遇到摩擦,所以它没有到达低处B,需要人为施加力;而斜面运水时,不需要另外人为施加力,大部分的水就会从高处引到低处,但会有少量水会留在斜面上。 评价活动二: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 教师依次介绍任务3和任务4: 任务3:用木板搭一个斜面,将两块石块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任务4:将两个石块由低处B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师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怎样拉住石块? 预设:将石块装入小塑料袋。 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知晓:①保持斜面干净,减少阻力;②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石块沿着斜面运动时,尽量用力均匀;③用弹簧测力计拉动过程中,观察测力计的指针通常停留在哪里,做好记录。 师出示记录表: 斜面测试记录表(二) 序号任务目标是否完成任务用力情况(填测量数据)任务3从斜面低到高拉石块 任务4直接提升石块
生体验用斜面和直接搬运石块的任务活动,师适当指导。 生完成体验,交流体验结果。 预设:沿着斜面从低处搬运物体到高处时,需要用力;用斜面搬运石块比直接提升石块省力。 评价活动三:研讨 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1“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问题2“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进行小组研讨。 小组研讨,展示研讨结果。 预设(问题1):任务1因为石块受到摩擦,需要人为施加力才能完成任务,如果斜面陡一点,石块不需要施加力能完成任务;任务2如果不考虑少量水在塑料槽上,大部分水是不需要人为施加力就能达到低处的。对比任务3和任务4,用斜面搬运方式更加省力。 预设(问题2):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 活动一: 教师告诉学生工具和技术的运用效果,需要进行测试和评价,引导学生像工程师一样初步体验测试和评价的过程。模拟测试前让学生根据活动目的和实验材料演示自己的方法,可以帮助一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小组增加操作启示。而评价指标的交流,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实验的目的。 活动二: 学生在知晓任务目标后,亲自动手实验,获取利用斜面搬运和直接搬运物体的相关数据,体验搬运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为得出斜面能省力地结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活动三: 研讨环节是引导学生从“用力情况”方面进行思考,通过对比,让学生初步建立“斜面能省力”的科学观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一: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能力、根据实际问题设立评价指标的能力、记录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1。 活动二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收集数据的能力、根据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 活动三 教师通过研讨,考察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三)生活应用 1.联系生活,列举生活中的斜面及其带来的便利。 教师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教科书P45),引导学生找一找,斜面在哪里?议一议,斜面提供了什么便利? 预设:盘山公路,方便人们在高山里“盘旋而上”;沟渠两边的水泥斜面,方便人们运水灌溉农作物,还预防了水灾(斜面可以缓冲急速的水流,因为斜面能省力)。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竹筒运水和沟渠运水的图片,思考:同样是运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预设:竹筒运水简单方便,易操作;沟渠因为是水泥砌成,会比竹筒麻烦,但它比竹筒更加牢固、耐用,另外,沟渠运的水也比竹筒要多,效率更高。 师继续提问:刚刚同学们说到了,沟渠是由水泥砌成,那么沟渠的建造需要哪些技术? 预设:沟渠的建造需要用到水泥,水泥的发明需要技术。沟渠的开凿、堆砌都需要工具,工具的发明同样也离不开技术。所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工具的进步。 2.帮助小明一家利用斜面搬运被褥和衣物。 师:同学们,你们一开始为小明一家想的办法,在楼梯上铺上一块木板,利用木板将被褥和衣物从楼上搬运到楼下。在体验任务活动1的时候,有些同学感受到,如果摩擦大,还是需要施加力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被褥和衣物受到的摩擦力小一点,能顺利地从木板上滑到低处? 预设:用比较光滑的袋子装被褥和衣物;用有轮子的袋子装被褥和衣物。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片,找一找斜面并说一说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了解生活中的斜面;另外,引导学生比较竹筒和沟渠运水的区别,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工具和技术的紧密联系。通过体验过程中物体遇到了摩擦,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摩擦力大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改进搬运过程中的技术。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斜面,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工具和技术关系的了解程度;联系减少摩擦力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是否能根据经验想出办法,是否能进一步了解工具和技术的关系。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学生通过模拟测试,了解到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认识到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我会选择。
(1)利用下列斜面,将同一个物体从低处搬运到高处,最省力的是哪个?( )
A B
C D
参考答案:A。解析: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2)下列工具在工作时,利用了斜面的是( )。
A.镊子夹取珠子 B.螺丝刀拧螺丝 C.扳手拧螺母 D.水果刀切西瓜
参考答案:D。解析:镊子夹取弹珠利用了杠杆,螺丝刀拧螺丝和扳手拧螺母利用了轮轴。
2.列举三个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实例。
参考答案:盘山公路、立交桥的引桥、楼梯、斧头、水坝等。
【综合实践类作业】
课后,再去找找生活中的斜面,并分析其作用,制作成“斜面”展览会的小报。
板书设计
2.斜面
七、教学反思
本课根据新课标设计,我创设了小明搬家的情境,通过帮助小明家想办法怎样把被褥和衣物比较轻松地搬到楼下,引出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和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这两个实践活动,知道斜面能省力。并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斜面,了解斜面带来的便利,进一步认识到工具和技术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工具与技术
单元主题 小明一家要搬家,在搬家过程中,遇到被褥和衣物怎样从楼梯搬运、从小区楼下运输到小区门口,被褥和衣物袋被勾出线条怎么处理、被褥和衣物整理的分类标签如何制作、如何告诉司机叔叔新家的路怎么开等等问题,我们一起帮助小明一家来解决吧。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 12.1技术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5~6年级):知道技术包括方法、程序和产品等;知道发明的常用方法,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发明,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12.2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5~6年级):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12.3科学、技术相互影响与促进(5~6年级):初步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举例说明科学发现可以促进新技术发明(如激光的发明)。 学业要求: 能说出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作用。 能举例说出常用的发明方法,能简要说出技术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尝试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装置,能进行模拟演示并简要解释如何提高效率。 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教材分析 工具与技术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讲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需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工具和技术在解决特定问题时能够给人类带来便利,了解工具与技术之间的联系,通过模拟测试、公平对比的方法,深刻领悟到“技术包括方法、程序和产品等”、“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等主要科学观念。 本单元总共有7课,分别是《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斜面》、《不简单的杠杆》、《改变运输的车轮》、《灵活巧妙的剪刀》、《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和《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材通过一开始创设“取核桃仁”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比较分析利用工具和不用工具、利用合适工具和不合适工具完成任务的效率,引导学生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接着开始各项工具和技术的探索研究。首先是斜面,让学生在运下来、搬上去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斜面的作用”,其次是杠杆和轮轴,都是建立在学生实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和建构“杠杆和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科学观念。 “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工具,认识剪刀的结构特点,是对前面学过的简单机械的回顾和强化。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剪刀完成任务的效果,认识到工具的发明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既是对前面四课的小结,又是探究技术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字印刷术的活动,不仅体验了印刷过程,还感受到了技术和发明给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带来的影响。印刷术带来信息交流的发展,以“制作独轮车”为任务线索,以“文字”和“视频”为信息传播形态,让学生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利用不同信息传播工具的差异,比较分析不同工具完成任务的效率。进一步充分认识工具与技术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对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生活中还积累了不少对工具和技术的体验和感知,这些将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动力。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列举很多具体的工具和技术,对斜面、杠杆、轮子、剪刀、印刷术、信息技术并不陌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 但是学生对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时会感到很困难;对斜面的认知也非常有限;对杠杆的省力情况也不是很清楚;对轮子作用的分析比较简单;对剪刀材质、结构、功能上的特点还是知之甚少,特别是模拟外科手术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公平比较,对描述印刷术和手工抄写各自的优势以及电子工具(电脑)比传统工具(书本)在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中的优势都是比较片面的。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 通过体验感知,认识到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通过模拟测试、真实体验,体会到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通过模拟测试、真实体验,认识到杠杆、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2.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初步建立“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以及“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等概念。 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观察工具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3.探究实践: 能使用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用文字、图式记录,并借助记录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能用多个指标评价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 4.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感受工具的便利性,对工具和技术产生研究的兴趣。 与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在探究活动中积极主动。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明新的工具,产生新的技术,从而增强人的能力,推动社会发展。 了解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斜面、杠杆、轮轴等简单机械完成任务和生活应用以及工具与技术之间关系的综合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解决搬家过程中搬运重物的困难。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实验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通过“取核桃仁”的活动,认识到工具与技术的联系。 1.使用工具和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2.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 3.工具与技术的关系。1.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2.能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1实验课斜面通过体验运下来、搬上去的活动,感悟“斜面能省力的作用”。 1.在模拟测试中,不同方法能否完成任务?用力情况如何? 2.斜面有什么作用?1.了解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 2.了解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1实验课不简单的杠杆通过模拟测试“小石块撬动大石块”的活动,认识到杠杆的作用。杠杆在撬动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1.知道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2.知道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1实验课改变运输的车轮通过和平板和手推车运输相同重物的模拟测试,认识到轮轴的作用。车轮在运输过程中有什么作用?1.知道车轮属于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知道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较省力、灵活。1实验课灵活巧妙的剪刀通过观察剪刀的结构特点,认识到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比较不同剪刀完成任务的效果,认识到形式多样的剪刀也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用以解决不同任务的需要。1.剪刀有什么结构特点? 2.剪刀的作用。 3.测试剪刀的功能。 1.认识到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2.了解形式多样的剪刀也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用以解决不同任务的需要。1实验课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通过体验活字印刷术,认识到活字印刷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1.印刷术包括哪些方面? 2.印刷术给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带来了哪些改变?1.知道活字印刷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 2.知道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1讨论课信息的交流传播印刷术带来信息交流的发展,以“制作独轮车”为任务线索,以“文字”和“视频”为信息传播形态,让学生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利用不同信息传播工具的差异,比较分析不同工具完成任务的效率。1.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的区别。 2.制作独轮车用到的工具和技术。 3.巩固和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对工具与技术关系的新看法。1.知道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驱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2.知道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