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上同步课件:2.1 运动的水分子 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上同步课件:2.1 运动的水分子 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7 17:1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1.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2课时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水的常用净化方法——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会进行过滤操作;知道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重点)
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会判断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难点)
议一议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水的天然循环给我们带来了淡水。但是,天然淡水中往往含有泥沙、可溶性的矿物质和细菌等,为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需要根据天然水水质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净化处理。我们用什么方法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呢?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净化天然水
步骤1:沉降
实验操作:
在烧杯A和烧杯B中分别加入约100 mL天然水样品。将烧杯A放在实验桌上静置;同时在烧杯B中加入明矾粉,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再静置。观察两个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说明: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
净化一杯浑浊的天然水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实验现象:
A烧杯:上层的水较为澄清,下层的水更加浑浊;
B烧杯:上层的水十分澄清,下层有大量悬浮物沉淀
实验结论:
天然水中较大的泥沙颗粒,静置后会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加入明矾可以加速泥沙的沉降。
步骤2:过滤
过滤: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过滤器就像一个小筛子,水分子等体积较小的粒子能通过滤纸中的细小空隙,而泥沙等较大的颗粒则留在滤纸上。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过滤器的制作
过滤操作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会导致待过滤液从滤纸与漏斗间的空隙流下,导致过滤效果不良。
过滤器可用蒸馏水浸湿后紧贴在漏斗内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滤纸若高于漏斗边缘,则滤纸由于吸水变软导致滤纸变形,有可能造成滤纸破损;滤液若不低于滤纸边缘,则待过滤液使滤纸与漏斗间形成空隙,导致待过滤直接从空隙中流出。
二低:
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尖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靠在滤纸三层处。
漏斗末端较长处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内壁。
三靠: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实验现象:
沉淀物留在滤纸上,澄清液体从漏斗下面流出
实验结论:
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过滤器就像一个小筛子,水分子等体积较小的粒子能通过滤纸中的细小空隙,而泥沙等较大的颗粒则留在滤纸上
步骤3:吸附
实验操作:
在步骤(2)中得到的略带颜色的滤液中放入一个活性炭包,充分搅拌后静置;再用滴管取1滴烧杯中的清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慢慢加热至水分消失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实验现象:
烧杯中液体的颜色消失,液体变为无色;玻璃片上有白色固体物质残留
实验结论:
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水或空气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很容易附着在其表面而被除去;
加热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扩散到空气中,即水分蒸发了;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在水分蒸发后以固体的形式留在玻璃片上,即矿物质结晶析出了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步骤4:蒸馏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实验操作:
将步骤(3)中得到的滤液加热煮沸,使水蒸气冷凝在烧杯上部的表面皿上,取所得的冷凝水,滴在玻璃片上,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至水分消失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实验现象:
玻璃片上无任何物质残留
实验结论:
蒸馏是给水加热使之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得到液态水,得到的水称为蒸馏水
蒸发:加热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扩散到空气中,此时,我们说水分蒸发了。
结晶: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在水分蒸发后以固体的形式留在玻璃片上,我们说矿物质结晶析出了。
蒸馏:给水加热使之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得到液态水的过程叫水的蒸馏。蒸馏得到的水称为蒸馏水。
说明:关于蒸发、结晶和蒸馏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实验总结1:
沉降: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吸附:除去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
蒸馏:除去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天然水净化过程中各步骤的作用
注意: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这几种净水方法,净化程度依次增高。净化程度最高的单一操作是蒸馏。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实验总结2:
掌握过滤操作的流程要点
过滤器的制作: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呈圆锥形(一边为一层滤纸,另一边为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之紧贴漏斗内壁。
使用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实验探究2—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实验总结2:
掌握过滤操作的流程要点
要领 操作 目的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防止液体流出漏斗外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的空隙流下,使过滤操作失败
三靠 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防止戳破滤纸
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
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防止滤液溅出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混合物与纯净物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概念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组成成分不固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无固定的物理性质,各物质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没有固定的表示符号。如空气、河水、碘酒等。
纯净物组成成分固定,由同种分子构成。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化学符号表示。如氢气(H2)、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等。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混合物与纯净物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我们常常要将混合物进行提纯或分离。常用方法如下:
过滤:适用于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
蒸发:适用于分离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
蒸馏:适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或沸点不同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
举例:分离泥水中的泥沙。
举例:将食盐水蒸干水分得到食盐晶体。
举例: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注意:蒸发和蒸馏都要用到玻璃棒。蒸发中玻璃棒是引流,蒸馏中玻璃棒用于搅拌,其目的都是防止液体飞溅。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吸附和结晶分离混合物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自来水厂对天然水的净化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沉降
过滤
灭菌
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可能受到二次污染,实验要煮沸杀菌后再饮用。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新知新授
硬水与软水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概念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
鉴别
在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同肥皂水并搅拌,产生泡沫较少、易起浮渣的为硬水,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
软化方法
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软化硬水;实验室中常用蒸馏的方法来软化硬水;还可以通过一定的化学方法来软化硬水。
小试牛刀
教学过程
学以致用



如图是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①②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步骤②中加入了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C.步骤③中加入液氯属于物理变化。
D .净化后的水仍然是混合物。
c
用心记记
教学过程
长话短说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均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且存在相互作用。分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2.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3.水通过它在自然界里的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4.江河、湖泊等中的天然淡水经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以变成生活用的自来水。
5.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过滤、吸附、蒸发、结晶和蒸馏等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用心记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沉降: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吸附:除去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
蒸馏:除去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混合物的提纯或分离:
过滤:适用于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
蒸发:适用于分离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
蒸馏:适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或沸点不同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
分层作业
教学过程
课后巩固
完成课本第29、30页相关作业
教学过程
结束新课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