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重点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6 17 20 21 22 24
D B C C C D D B B C C D C C C B D A D
1. D 解析:A.“橘子”的“橘”应读“jú";B.“寮廓”的“寮”应读“liáo", “苍茫”的“苍”应读“cāng";C. “峥嵘”的“峥”应读“zhēng”;故选D
2. B 解析: A.“轻歌慢舞”中“慢”应为“曼”。B.正确。C.“意正词严”中“意”“词”应为“义”“辞”。D.“嘻笑怒骂”中“嘻”和“喜笑言开”中的“言”应为“嬉”“颜”。故选B.
3. C 解析: A. 指点:评论。B.舸:大船。泛指船只. C.正确。D.粪土:视..... 如粪土。
4. C 解析:“相逢何必曾相识”多用在第一次见面的场合,而不能用于“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泪”的熟人语境。
5. C 解析:“列”通“裂”,分裂。“列缺”指闪电,缺,指云的缝隙。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6. D 解析:暝:昏暗,指天黑,夜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故选D。
7. D 解析:A项,省略句,“南野际”前省略“于”。句意:在南野际开荒。
B项,桃李罗堂前,省略句,“堂前”前省略了“于”。句意:桃树李树在屋前整齐地栽种
C项,狗吠深巷中,省略句,“深巷”前省略了“于”。句意:在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
D项,虚室有余闲,非特殊句式,句意: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故选D。
8. B 解析:B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青青:古今义相同,指颜色。
A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说“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几何: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C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明明:古义,光明、明亮;今义,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D项,“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说“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但:古义,只,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故选B。
9. B 解析:上片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
10. C 解析:“不禁怨天尤人,牢骚满腹”错,应是对自己艰难处境的感伤。
11. C 解析:《绝句四首(其三)》并未使用象征手法。
12. D 解析:A项“就其要者而言”说明,“对自然山水本身的喜好和‘窥情风景之上’从而构想风景诗语的喜好”只是“山水诗心”的主要内容,其他内容也会影响“山水诗的艺术生命力”。B项中唐山水诗的创变主要体现在“审美的探险与逸品的定位”上,而非“由幻想、夸饰转向写实”。C项“‘清淡’是其基本风格”,这是作者否定的观点。
13. C 解析:杜诗中的力量“乃生之力”,即“内在生命力之放射”,“嫩蕊商量细细开”恰恰表现了花儿即将怒放的活泼生命力。
14.答案: ①在艺术表现上,盛唐气象不着痕迹地敏锐把握、精确描绘自然景观,在山水意境中充满了世间人情味与现实生活感,能以高度的安闲从容举重若轻地寄托着自信自足的文化意识。②在美学风格上,盛唐气象可概括为“浑朴精粹”。
15.答案:①作者富有山水诗心;②作者具有高尚情趣;③诗作对象富含生命力;④诗作彰显审美探险和逸品定位。
1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以出门远行的所见所感为线索,用了倒叙的手法”错误。小说的线索是寻找旅店。小说也并非倒叙,结尾部分理解为补叙更合理。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故选C。
1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暗示着‘我’的价值要被摧毁殆尽,失去了梦想和热爱”错,结合“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可知,这不是一次失去所有的失败得到旅程,“我”在这次经历中是有认识和收获的,教会了“我”成长,并没有失去梦想和热爱。
18.答案:(1)远行初体验,欣喜兴奋;(2)搭车费周折,沮丧焦急、心安理得;(3)抛锚遭抢劫,无助、悲愤;(4)出行前对话,温暖、欢快。
19.答案:(1)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司机对我乘车态度的转变,预示着后面将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汽车的抛锚,也为下文的突变作了一定的铺垫。(2)塑造了以司机、抢劫者为代表的成人世界。他们唯利是图,冷漠无情,象征着恶俗的世态。(3)揭示主题。在荒诞性的描写中,呈现出强烈的冲突,“我”在与成人世界、外部世界的冲突中,遭遇到挫折与打击,从而获得成长。(可从情节、人物、主题上分析,角度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20. B 解析:“军”是“征行”的主语,应在“军”前断开,排除C、D两项;“家室”是一个词,指妻子,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B。
21. D 解析:“文中为纪年”错,文中为纪日。
22. A 解析:“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因果关系不当,应是曹操年少之时放浪形骸,因此不为当时人们所重视,但是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23.答案:(1)假如一定是廉洁之士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称霸天下呢?(“若”,假如,如果;“用”,被任用;“何以”,凭什么)
(2)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其”,一定;“佐”,帮助;“唯”,只要)
参考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年少时就机智敏锐,遇事会随机应变,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从事正当的职业,所以当时的人都不认为他有才能;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认为他非同常人。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不能拯救天下,能使天下安定的,大概就是你吧!”太祖二十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任洛阳北部尉,升任为顿丘县令,又被召入朝廷做议郎。建安十四年三月,曹公进军到了谯县,制造快船,训练水军。八月二十四日,曹公下令说:“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有时还遇到瘟疫,官兵多有死亡,不能再回家乡,夫妻难以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乐意看到的吗?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特此命令:凡是战死士兵家中没有产业,难以维持生活的,官府不得停止供应食粮,官吏必须慰问救济他们,这才符合我的心意。”建安十五年春天,又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谁不是得到贤人君子和他们共治天下呢!君主想要得到贤才,竟然连闾巷都不走出,这难道是侥幸碰上的吗?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不去寻访罢了。如今天下还未平定,正是急需贤才的时候。假如一定是廉洁之士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称霸天下呢?难道现在天下就真没有像吕尚那样富有才华却穿着破衣服在渭水边垂钓的人吗?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建安十六年,曹公到达孟津。汉献帝命曹公出行时设置和皇帝一样的先驱骑兵,宫殿中摆设刻着猛兽的钟磬大架。十二月十九日,曹公下令说:“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陈平难道有德行吗?苏秦难道守信用吗?但陈平奠定了汉朝的基业,苏秦却辅佐弱小的燕国渡过难关。由此而论,才智之士即使有缺点,难道就应该废弃吗?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又说:“刑罚,有关百姓的生命,如果军队中主管刑狱的官员有不称职的,却把三军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他,我非常害怕。应该选用通晓法律的人,让他主持刑罚。”因此又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24. D 解析:“有讥笑杜甫瘦苦之意”错。李诗结尾两句是诗人以此劝慰朋友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看似玩笑之话,实为肺腑之言,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极其感人,因而没有“讥笑”之意。
25. 答案:(1)杜诗:①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诗人不言自己的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却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用“魑魅喜人过”比喻李白长流夜郎,遭人诬陷,表达了对李白艰难处境的同情。
③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通过想象朋友遇赦时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表达了对朋友的无比思念;还通过想象朋友可能与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屈原倾诉内心的愤懑,表达了对朋友不幸命运的同情。
(2)李诗:运用问答的方式。末两句一问一答,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实为肺腑之言,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26.(1)契阔谈讌 (2)暧暧远人村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4)不尽长江滚滚来(5)相逢何必曾相识 (6)凄凄惨惨戚戚
27.(1)风华正茂 (2)磕磕绊绊 (3)撼天动地
28. ①情随境生;②移情入境;③无我物境。
29.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审题,首先读懂材料,抓住主旨。然后结合任务,选择角度,准确立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是“选择”,所限定的范围是处在高中时代的“你”,面临的诸如分科、大学以及未来职业的选择。当然,考生也可以写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重大选择。题目要求给“你”的朋友写一封信,可见,写作主体是高中时代的“我”。据此可知,立意有三个方向:可以和朋友谈谈如何做选择,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这样选择的重要意义。考生还要注意题目对书信的要求“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正是朋友之间交流的鲜明特征。另外,本次作文一定要有标题,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有称呼、正文、落款、日期等。
立意:1.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2. 忠于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3. 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为跟风,只为心中所向。
4. 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未来才能不可限量。牡丹江市重点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课内积累(20分,选择题每题2分)
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橘子(jù) 湘江(xiāng) 漫江(màn) 百舸(gě)
B. 惆怅(chàng) 寥廓(liào) 苍茫(chāng) 携来(xié)
C. 百侣(lǚ) 峥嵘(zēng) 茂盛(mào) 遒劲(qiú)
D. 阻止(zǔ) 遏制(è) 竞争(jìng) 沉浮(chén)
2. 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火势蔓延 漫江碧透 轻歌慢舞 漫无边际
B. 苍茫大地 沧海桑田 沧海一粟 苍天在上
C. 意气风发 意正词严 义形于色 义不容辞
D. 嘻笑怒骂 嬉皮笑脸 喜笑言开 喜怒无常
3下列各组词语中, 对划横线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方遒(强劲) 指点(指责) 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百舸(码头)
C.恰(正值)同学少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 大官僚)
D.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粪土(浇粪的土)
4.下列句子中对诗句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可真难,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泪,“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5.下面给出的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身登青云梯
B.水澹澹兮生烟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古来万事东流水
6.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渌水荡漾清猿啼(凄清)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开荒南野际
B.桃李罗堂前
C.狗吠深巷中
D.虚室有余闲
8.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9.下列对《声声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写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片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片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0.下列对《登高》一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不禁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观照现实的结果。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材料一:
唐代山水诗的成就被确认为是中国山水诗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高峰期,与山水诗的艺术生命力之持久旺盛有关。而山水诗的艺术生命力,乃诗人之山水诗心的生命力。山水诗心,就其要者而言,不外是对自然山水本身的喜好和“窥情风景之上”从而构想风景诗语的喜好。雅意林壑,性爱丘山,作为一种诗意化的人格风范,已形成超越时代的价值内容。雅意林壑的精神指向的诗意化——对景语诗美的追求,遂亦形成跨越时代而承传的诗学传统。因此,“第一个高峰”绝不是平原拔地而起的突兀奇观,而是层层登攀而渐近壮伟。
而在我看来,有必要把“艺术高峰”同时理解作静态观照意义上的“峰群”和动态分析意义上的“峰势”。唐代山水诗的成就,就体现在它是对此前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集大成和对此后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新开拓。所谓集成与开拓,实质就是整合与创变,而这一切,主要是就山水诗的审美质量而言的。
总体看来,由山水诗所体现的盛唐气象,既是王夫之所谓“以写景之心理言情”而至于“兴象玲珑,无迹可求”者,又是陆机“恒患文不逮意,意不称物”之终于无所遗憾者,还是南朝“巧构形似”之终于巧得无一点迹象者。如果说上述这些都属于艺术表现之造诣,那么在美学风格上只有“浑朴精粹”四字才得以状其体势。盛唐山水诗人以一种最朴素自然的语言实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目的,以一种最平和坦然的风度体现出兼容并蓄而高瞻远瞩的时代精神。“平常”与“非常”实现了有机合一,在充满世间人情味与现实生活感的山水意境之中,不着痕迹地蕴含着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把握和精确描绘,在仿佛是无所拣选的自然叙写中,诗人以高度的安闲从容举重若轻地寄托着自信自足的文化意识。
论唐诗者,“四唐”之说历久弥新。初唐是盛唐之准备,但中唐却并非盛唐之余响。无论是从整个诗歌风貌着眼,还是仅就山水诗而言,中唐风貌,皆呈现出强烈的创变色彩,这种创造性变化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审美的探险与逸品的定位。实际上,从偏向于“青山”“白云”之山水意象类型的大历山水景观开始,就已然开始了对山水“逸品”的定位。虽然后人习惯于以“王、孟、韦、柳”来概括山水田园诗派的基本特征,并以为这一特征即在清淡风格,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并不准确的。即以清淡风格而言,王、孟之作,并无有意为此的迹象,而韦、柳之作,则是在自觉地追求清而幽的境界。有鉴于此,那以主体意志的萧散淡远和山水意象的清冷幽深为主要内涵的“逸品”格调,在盛唐王、孟那里只是溶解在从容安详中的活性因素,而在韦、柳那里便凝定为明确的范式。
山水创意,主要表现在对曲尽山水物态的不满足上,盛唐山水诗境中那天然物态与诗人意态的自然融合,至此而被冲破,诗人意态的纵恣注入自然物态,从而山水意象亦为之而重新被组合安排,重新被形容刻画。于是,就真正有了风景依旧而诗意常新的可能,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唐山水诗美具有下开有宋一代风貌的意义。如果说宋代山水诗是山水诗史上的“第二个高峰”的话,那么,中唐之际,便已然云气暗通,故而唐宋两个高峰之间,自有一种双峰互倚、借重而美的微妙关系。
(摘编自陶文鹏、韦凤娟主编《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
材料二:
老杜诗苍苍茫茫之气,真是大地上的山水。常人读诗皆能看出其伟大的力量,而不能看出其高尚的情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四首(其三)》]一绝,真是高尚伟大。首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清洁,由清洁即可得高尚。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中有人,虽未明写,而曰窗、曰门,岂非人在其中矣?后两句代表心扉。在心扉关闭时,不容纳,或不发现高尚的情趣、伟大的力量。诗人将心扉打开,可自大自然中得到高尚伟大的情趣与力量。“窗含”“门泊”,则是其心扉开矣。窗虽小,而含西岭千秋雪;船泊门前,常人看船皆是蠢然无灵性之一物,老杜则看船成一有人性之物,船中人即船主,由西蜀到东吴,由东吴到西蜀。“窗含”一句是高尚的情趣,“门泊”一句是伟大的力量。后人皆以写实视此诗,实为象征,且为老杜人格表现。
老杜诗中有力量,而非一时蛮力横劲。有的蛮横乃其病。其好诗有力而非散漫的、盲目的、浪费的。其力皆如水之拍堤,乃生之力、生之色彩。曰生之“色彩”而不曰形状者,色彩虽是外表,而此外表乃内外交融而透出的,色彩是活色,如花之红、柳之绿,是内在生命力之放射,不是从外涂上的。且其范围不是盆景、园林,而是大自然的山水。
(摘编自《顾随诗词讲记》)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山水诗人在诗意化人格风范的影响下,不断追求景语诗美,拾级而上,步步高升,逐渐缔造了所谓的“第一个高峰”。
B.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唐代山水诗,对此前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整合以及对此后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创变主要指向于审美质量。
C.顾随认为,后人把《绝句四首(其三)》归于写实是不恰当的,“黄鹂”“白鹭”使用了象征手法,所以此绝“实为象征”。
D.顾随盛赞杜甫诗作情趣高尚,同时对诗作中伟大的力量也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好诗有力”的理解。
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了对自然山水的喜好和“窥情风景之上”构想风景诗语的喜好,便可成就山水诗的艺术生命力。
B.盛唐到中唐国家局势突变,此间山水诗的发展也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由幻想、夸饰转向写实。
C.“王、孟、韦、柳”指的是盛唐王维和孟浩然、中唐韦应物和柳宗元,“清淡”是其基本风格。
D.盆景、园林并非不美,但与自然山水相比,它的美是“从外涂上的”,缺乏内在生命力的放射。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有关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表明诗人在对自然山水喜爱之情的基础上形成了诗意化的人格风范。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曲尽物态,妙写心境,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妙。
C.杜甫诗作并非都“力量”十足,如“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便不是“力量”型作品。
D.“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获”都从色彩角度写出了自然的内在生命力。
1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盛唐气象”的要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班级组织编写一本山水诗选,你负责对中唐山水诗进行挑选,阅读材料一、二后,你将制定怎样的标准来遴选诗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可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旅店操心。
我奇怪自己走了一天竟只遇到一次汽车。我站在路旁朝那辆汽车挥手,我努力挥得很潇洒。可那个司机看也没看我,汽车和司机一样,也是看也没看,在我眼前一闪就过去了,接着我就兴致勃勃地继续走路,但心里却开始后悔起来,后悔刚才没在潇洒地挥着的手里放一块大石子。要是现在再拦车,我想我准能拦住,我会躺到公路中央去,我敢肯定所有的汽车都会在我耳边来个急刹车。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车,汽车是朝我这个方向停着的,停在公路的低处,我看到那个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屁股上有晚霞,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车箱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虽然汽车将要朝我走来的方向开去,但我已经不在乎方向。我现在需要旅店,旅店没有就需要汽车,汽车就在眼前。
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你好。”“老乡,抽烟。”
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
不一会他修好了车,就盖上车盖跳了下来。我赶紧走上去说:“老乡,我想搭车。”不料他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
我跑到另一侧,拉开车门钻了进去:“你嘴里还叼着我的烟!”这时汽车已经活动了,然而他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大惑不解。他问:“你上哪儿?”我说:“随便上哪儿。”他的眼睛还在看着我。
我说:“别看了,我脸上没公路。”
他这才扭过头去看公路了。
汽车朝我来时的方向驰着,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我已经知道他是在个体贩运。这汽车是他自己的,苹果也是他的。我还听到了他口袋里面钱儿叮当响。我问他:“你到什么地方去?”
他说“开过去看吧。”
这话简直像是我兄弟说的,这话可真亲切。我觉得自己与他更亲近了,车窗外的一切应该是我熟悉的,那些山那些云都让我联想起来了另一帮熟悉的人来了,于是我又叫唤起另一批绰号来了。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汽车在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可是这汽车抛锚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了,于是他又爬到车头上去了,又把那上嘴唇翻了起来,脑袋又塞了进去。
“完了,没法修了。”他说。
我想完了,“那怎么办呢?”我问。
“等着瞧吧。”他漫不经心地说。
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那时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司机这时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他从第一节做到最后一节,做得很认真,做完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但我没做广播操也没小跑,我在想着旅店和旅店。
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下来,每辆自行车后座上都用一根扁担绑着两只很大的箩筐,我想他们大概是附近的农民,大概是卖菜回来,看到有人下来,我心里十分高兴,便迎上去喊道:“老乡,你们好。”
那五个人骑到我跟前时跳下了车,我很高兴地迎了上去,问:“附近有旅店吗?”
他们没有回答,而是问我:“车上装的是什么?”
我说:“是苹果。”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我一时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
他们谁也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果啦!”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鼻子下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爬起来用手一摸,鼻子软塌塌地不是贴着而是挂在脸上,鲜血像是伤心的眼泪一样流。
司机此刻正在慢慢地散步,嘴唇翻着大口大口喘气,他刚才大概跑累了,他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刚才的事,我跑过去对着他的耳朵大喊:“你的苹果被抢走了!”
坡上又下来了一些手扶拖拉机和自行车,他们也投入到这场浩劫中去。来迟的人开始在汽车上动手,可我那时只能看着了,因为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坐在地上爬不起来,我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现在四周空荡荡了,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还停在趴着的汽车旁,有个人在汽车旁东瞧西望,是在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拿走。
看了一阵后才一个一个爬到拖拉机上,于是拖拉机开动了,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
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有删节)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岁的“我”是原本一个天真单纯、对世界充满了友善与热爱的少年;最后现实世界却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
B.汽车司机面对抢劫者没有丝毫抗争,当我被打得遍体鳞伤,他却拿走了我的背包,可看出他是一个病态麻木、欺善怕恶、圆滑世故的形象。
C.小说以出门远行的所见所感为线索,用了倒叙的手法,把故事的起因放在了结尾,除了与前文对照外,也给了小说一抹亮色;父亲对世界充满善意,对儿子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D.小说的语言采用了反常、新奇的陌生化表达方式,如用“迎风飘飘”“第一批来这里定居”来形容那几根黄色的胡颈,写司机“屁股上有晚霞”,可见余华的幽默感。
17.下列关于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反复出现的“寻找旅店”,象征着人生路上对现实生活的归宿和自我精神寄托的寻找。
B.小说多次出现“走过去看”“开过去看”这样的表达,象征了人生路上的不确定性,一切的未知只能依靠自己不断向前去发现和挖掘。
C.“红色的背包”象征着小说主人公内心的善良与热情,最后背包被偷走,暗示着“我”的价值要被摧毁殆尽,失去了梦想和热爱。
D.小说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以及成长的艰辛,揭示了真实世界的荒诞无常和青年人的迷惘。
18.小说中的“我”从十八岁的那个中午离开家出门到坐上汽车,思绪有哪些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分)
19.这篇小说的情节看似十分荒诞,不合情理,作者余华这样表达,你觉得有何妙处?(4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是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B.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C.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D.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避讳,指古人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B.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原是察举制的一种科目,明清时也用作对举人的雅称。
C.迁,古代的官职调动,一般指升级,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文中的“迁”即升级。
D.乙未,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年。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B.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
C.曹操仁爱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D.曹操重视军法。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4分)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天末怀李白[注]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戏赠杜甫
[唐]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2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颔联中的“鸿雁”代指音信;“江湖”一语双关,既可指路途,又可指充满凶险的社会。
B.杜诗颈联议论精辟,借李白命运多舛、奸邪小人幸灾乐祸,道出了许多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
C.李诗前两句交代了正午之时诗人在饭颗山上与杜甫相遇的情形,为下文自然发问做了铺垫。
D.杜诗沉郁深广,表达感情较为强烈;李诗直白浅易,饱含戏谑意味,有讥笑杜甫瘦苦之意。
25.两首诗是如何表达李、杜之间的深厚情谊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6分)
26.(1) ,心念旧恩。《短歌行》
(2) ,依依墟烟。《归园田居》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4)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5)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声声慢》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6分)
27.根据释义填写成语。(3分)
(1)风采才华正盛:( )
(2)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 )
(3)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
28.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依次概括出中国古典诗歌构成意境的三种方式。(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构成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诗人本身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只是在遇到了某种物境时,突有所悟,借着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二是诗人本来就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当接触外界物境时,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还有一种是自然之物本身在情态、色调上仿佛就具有性格情感一样,如“竹”的气节、“莲”的高洁等,长期以来已被公认为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和情感。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中时代,我们会面临重要的选择,比如文理选科,选择什么大学,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等。请你给友人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选择及理由。
要求: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有作文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