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折射和融汇,“认为现代主义就是主观主义的幻觉必须纠正”。因此,对现代派诗歌的情感内
高一语文试卷
蕴的“现代”特指,有必要加以重视。同时,现代派诗人作为敏感的“现代人”,作为一群有着鲜明
的青春特征的年轻人,他们的创作,也与自身的社会经历、社会化人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毕竞,一位作家或诗人,首先是作为有着鲜活生命、经历着人生各个成长阶段的个体而存在,而
考生注意:
不是天生的“现代派”或“革命者”。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摘编自李璐《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青春特征》)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材料二: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一4课。
相对于澎湃激荡的时代风云主潮,现代诗人歌唱的音调显得幽微而纤细。现代派诗人的感
知方式,注定了现代派诗歌的抒唱视,点总是偏向于个体心灵的隐秘之隅,而对群黎苦痛与时代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风雨采取疏离态度。即便现代派诗人偶尔涉笔于社会与时代,也是别有用心,大多凝神注目其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非本质方面,偏爱以破碎感去评价诗歌的价值与意义,产生现实的失落感,只将它作为缘情抒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的载体与窗口而已。
材料一:
逃离现实,憧憬世外桃源,几乎是所有现代派诗人的普遍特,点。
“失落”而陷入“抑郁”是现代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情感。这种情感是在“恐惧”的基础
这群置身于白色恐怖中的敏感抒情主体,对理想有所追求而不可得,对现实有所不满又无
上产生的,因为害怕不能充分得到,害怕自己毫无价值,害怕被拒绝或失去某人。这种情感的形
可奈何,由于方向模糊不明,渐渐都退缩到时代潮流之外,甚或怯于直面惨淡人生与淋漓鲜血,
成首先是青年社会人格不成熟的一种表现,由于所知所见还太少,对于现实的评价只能局限于
成为踯躅荒街的寻梦者、孤寂的夜行人和可怜的单恋者,咀嚼一己的喜怒悲欢心境,投映在价值
一个小范围,或是个人的一己悲欢,或是阅读中的想象性经验。凭着这个小范围对整个的社会
形态上便有了充满自怨自艾、无病呻吟的浊世哀音,对现实生活的迷惘、感伤、失望、厌弃、忧郁
历史进行评价,难免陷入盲目偏颇、自卑自怜,进而自我封闭,对外部世界采取消极的态度。他
情调弥漫为压倒优势的基本问题。这种色彩基本上遍染了所有诗人的精神凝结物。戴望舒无
们仿佛已经看破了世间诸相,以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单纯执着对人生、人性做形而上的思索,在诗
奈地咏叹道“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我的素描》),生活是“从黑
歌创作中给人以凄艳又空灵的惊人美感。但历史给了他们人格成熟的机会。抗日战争爆发后
茫茫的雾,到黑茫茫的雾”(《夜行者》),所以自己“漂泊的孤身”“要与残月同沉”(《流浪人的夜
的民族危机,不仅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能力,也间接地使一群做梦的年轻人在更
歌》),悲观与沉重已力透纸背。何其芳对寂寞品味深切,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整本诗集蕴含的
广阔的社会现实中磨炼自己,使他们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白自己的价值和目标,了解自
就是青春病态,是“刻骨的相思,恋中的征候”(《季候病》),是飘忽而微茫的心灵语言。徐志摩的
己的社会定位和使命,不再“恐惧”,也就不会再“抑郁”。这也是每个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充满了哀楚与惶惑。李心若厌弃人世,《无题》与《灯》都是寂寞
会经历的一个普遍过程。
与凄清的写照。孙大雨、张君甚至把丑恶异化的事物也牵引进纯净的诗中,《自己的写照》与《肺
另一方面,三十年代的现代诗派又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性。“五四”的历史青春期特征体
结核患者》都充满了现代都市的异化景观和荒原感受,都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现代性。
现为行动的热情一青年有改造社会的决心和勇气,向往着离开旧家庭,到广大社会上干出一
总之,几乎每个诗人的诗都仿若秋蝉败叶,忧郁颓唐,蒙上了一种“欲语泪先流”的阴影,甚
番事业,且怀着“改造社会”的启蒙热情,是一种带有强烈理想色彩的青春。相比之下,三十年代
至有的还流露出了一定程度上无奈的命定观念,这是抒情群体远离时代和人民的必然报应。同
的这群青年则“实际”得多,他们离开家来到城市,只是为了谋生而已,因为这是现代社会文人的
时也可以看出,大革命的失败给予知识者的精神震动,在力度上远远超过了新文化运动,大量具
一条通路。他们或参与仕途,或致力于文化。对于性格较为“自我”的现代派诗人来说,显然进
有困惑感、寂寞感、孤独感的诗篇,正是社会激荡的心理折射与映照反应。虽然它感伤气太浓,
行社会工作是难以胜任的,而从仕也需要家庭背景,因此“文学”变成了不二选择。他们对“文
但它也寄寓着诗人们对黑暗现状的不满和怀疑。
学”首先是一种爱好,后来“文学”成为一种专业,再后来成为一份职业(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学
(摘编自罗振亚《病态的诗化青春一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情思空间》)
院研究)。总之,“文学”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别的什么一不再是“五四”时期在“启蒙”的大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景下要求文学有助于“改造”社会。因此,他们的作品还体现出青春期的另外一些特征:感伤、迷
A.“失落”而陷入“抑郁”是现代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情感,是青年社会人格不成熟的
惘、缺少功利性的行动而专于形而上的思考。
一种表现。
罗振亚将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情感空间以“病态的诗化青春”加以概括,认为其情感是
B,现代派诗人自卑自怜甚至自我封闭,消极处世,所以能在诗歌创作中给人以凄艳又空灵
“浊世哀音”,表现了纤弱幽微的现代情绪。笔者以为这一描述对现代派诗歌的价值未给予充分
的惊人美感
的正视。近年来,对现代诗派(以及三十年代的其他现代性创作)的评价,我们不再将其作为“现
C.罗振亚将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情感空间概括为“病态的诗化青春”,缺乏对现代派诗
实主义”的对立面加以斥责,而是肯定其美学价值和它作为左翼主流之外另一种文学形态的合
歌价值的肯定。
理性。正如詹明信所说,我们对现代主义往往注意其形式技巧的价值,而经常忽略了现代主义
D.现代派诗人偏爱以碎破感去评价诗歌的价值与意义,逃离现实,憧憬世外桃源是他们的
的创作也是有现实内容的,是对社会现实有所反应的。只不过这种反应,经过了作家主观世界
普遍特点。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4-50A·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
·24-50A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B项,强加因果关系。C项,“缺乏对现代派诗歌价值的肯定”曲解文意,原文是“笔者以为
这一描述对现代派诗歌的价值未给予充分的正视”,对现代派诗歌的价值没有充分地正视不
代表缺乏肯定,而且这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不能等同事实。D项,“憧憬世外桃源是他们的
普遍特点”说法绝对,原文是“几乎是所有现代派诗人的普遍特点”)
2.C(材料二第三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3.D(“使诗人对现实感到绝望”错误,诗人对现实感到的是失望和不满,而不是绝望)
4.①青年的社会人格并不成熟,但历史给了他们人格成熟的机会。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族危
机,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能力,他们或参与仕途,或致力于文化,或从事文学。②青
年的作品经过了作家主观世界的折射和融汇,是对社会现实有所反映的,他们的创作与自身
的社会经历、社会化人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
5.①现代诗人置身于白色恐怖中,他们逃离现实,憧憬世外桃源,抒唱视点总是偏向于个体心灵
的隐秘之隅,而对群黎苦痛与时代风雨采取疏离态度。②大革命的失败给予现代诗人以精神
震动,由此产生了大量具有困惑感、寂寞感、孤独感的诗篇,寄寓着诗人们对黑暗现状的不满
和怀疑。(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6.C(“这令她非常沮丧”错误,原文是“‘下车就下车,走好了。’也宝并没有气馁”)
7.B(“也宝庆幸不已,并因此而开心”错误,也宝没有庆幸不已,也没有因此而开心)
8.①也宝以为,只要逃出令人室息的孤儿院,找到哥哥,就能获得幸福和自由,她对逃出后的生
活充满期待和向往。②两个少年被捕的经过、自己和哥哥无依无靠的境况,都让也宝意识到,
现实如同一张罗网,处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里,无论是谁,无论他身处何处,都逃不过残酷
的现实和艰辛的生活。(每点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
9.①大量的心理描写,直接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也宝内心的情感,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强
烈的“抒情性”。②文中有多处饱含哲理性和人生感悟的句子,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回味,具有
强烈的“抒情性”。如“路是长的,但不能没有一个尽头!”③多用短句、整句,使小说语言结构
相似,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情感丰富,有诗歌的韵味,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如“橱窗里的灯
亮了,路灯亮了,住家窗户里的灯也一盏一盏地亮了”。(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
10.BDF[(原文标点)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11.A(A项,第一个“谢”译为“道歉”,第二个“谢”译为“推辞”。B项表述正确。C项,两个“异”
都译为“感到惊奇”。D项,第一个“且”译为“将近”,第二个“且”译为“况且”)
12.D(“勉励弟弟们在衰乱时期更要团结”错误,原文是“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即勉励弟弟
们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
13.(1)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5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