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兼爱
《墨子》
壹
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
贰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叁
能够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理解作者的观点。
肆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学习目标
墨子,名翟(dí),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军事家、逻辑学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
天才匠人,孤独侠客
“科圣”“中国科学家始祖”
思想核心是“兼爱”
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
在科技上,墨子创立了光学、力学、几何学等整套科学理论,制造出了木鸢、辘轳、滑车、车梯等,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
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隐学:通常是指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
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和孔子并称“显学大师”,当时有“非儒即墨”之称。
知识链接
穿草鞋、爱科学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是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的平民思想家。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而奔忙。
道德的最高准则。即无差别的爱,不分厚薄亲疏,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兼爱
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即反对一切非正义(侵略)的战争。主张和平、宽容和相互理解。
墨子十论
非攻
反对世袭制度,强调举贤不分门第,不分亲疏贵贱,以贤能为用人标准,没有才能不能做官。
尚贤
墨家认为治理天下需要全国上下思想统一,遵从上天意志。尚同即在“尚贤”的基础上,推选贤者仁人上位,要求不论是天子还是平民都要将上天的“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尚同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主张凡不利于实用,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的,应一概取消。
节用
葬礼不分贵贱,反对厚葬久丧。
节葬
提倡废止音乐。墨子认为音乐耗时伤财,浪费资源消磨意志,因此要禁止音乐。
非乐
提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生存态度,鼓励人们强力从事、改变现世中的不平等状态。
非命
认为“天”有赏善罚恶的意志,它规范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法律的来源,也强调了法律的公正和平等。
天志
认为除上帝之外,还有鬼神。鬼神也是以上帝的意志为意志。他们帮助上帝赏“兼相爱”的人,罚“别相恶”的人。
明鬼
拓知识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墨子》
▲《墨子》书影
兼爱
“兼爱”指普遍平等的爱,即博爱,不分血缘的亲疏和等级的贵贱而给予无差别的爱,“爱无差等”。
题解
兼, 本义,一手执两禾,有兼顾、一同、一并之意。
标题解读
疏通文意(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以……为:把……作为
治:治理;
事:事务
所自起:兴起的原因;自:从;起,兴起,发生
焉:于是
譬之如:把它比方作,好比
攻:治疗
然:这样
弗fú:否定副词,相当于“不”。
何独:何尝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
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思考1:本段的中心句是: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思考2:本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
类比论证
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相似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是通过已知推出未知,逻辑力量强。
推出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构成 本体和喻体 本体和客体(类体)
方式 比喻 比较
要求 本体与喻体性质不同; 只在某一点相似; 喻体可以虚构。 本体与客体性质相同;
相似点多多益善;
客体材料客观真实。
效果 说理形象和具体化 说理严密性和逻辑性
标题解读
疏通文意(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
察:明察,考察
当:同“尝”,尝试
孝:孝敬
自爱:爱自己【宾语前置】
亏:使受损失
自利:使自己得利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起于人与人不相爱。
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说的混乱。
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 因而使父亲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弟弟爱自己,不爱兄长,因而使兄长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臣下爱自己,不爱君上,因而使君主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混乱。
虽:即使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慈:慈爱
标题解读
疏通文意(第二段)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
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
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主不慈爱臣子,这也是天下所谓的混乱。
父亲爱自己,不爱儿子,所以使儿子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兄长爱自己,不爱弟弟,所以使弟弟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君主爱自己,不爱臣子,所以使臣子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
标题解读
疏通文意(第二段)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虽至:即使是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室:家
窃:偷窃
利:使……得利
“贼”1:名词,劫夺财物者。“贼”2:动词,伤害
乱:侵夺
家:卿大夫的封地
国:诸侯的封地
乱物:纷乱之事
具此:全都在这里,具:完全、齐全
即使是在天下偷窃和抢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劫夺别人以利自身。
这是为什么呢?都起源于不相爱。
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各自的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扰别人的封地以利他自己的封地;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以利他自己的封国。
天下的纷乱之事(的原因),全部都在这里了。
盗和贼的区别
窃货曰盗——《荀子.修身》
害良为贼——《荀子.修身》
盗:1、偷窃;2、偷东西的人;3、谗佞小人
贼:1、害,祸害,害人的人;2、杀,暗杀,杀人的人, 作乱等危害国家的人;3、强盗。
思考1:本段的中心句是:
思考2:本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举例论证
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
子自爱,不爱父
弟自爱,不爱兄
臣自爱,不爱君
父自爱,不爱子
兄自爱,不爱弟
君自爱,不爱臣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
,
大量事例
层层深入
标题解读
疏通文意(第三段)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若使:假使
若:像,如
犹:还
视:看待
恶wū施:怎么实行。恶:相当于“何”“怎么“
弟子:弟弟和子女
亡:同“无”,没有
有:同“又”
细察它从哪里产生的?都起源于不相爱。
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
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主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
看待弟弟、儿子与臣子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呢?
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
还会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盗窃?
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盗贼又没有了。
标题解读
疏通文意(第三段)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若:像
治:形容词,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还有大夫间相互侵扰封地,诸侯间相互攻伐封国吗?
看待别人的封地像自己的封地,谁还会侵犯呢?
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还会攻伐?
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的事又没有了。
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
思考1:本段的中心句是:
思考2:本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假设论证
天下兼相爱
“若使”
则天下治
正面论证
第二段
不相爱
则乱象横生
反面论证
对比论证
标题解读
疏通文意(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wù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第一个“恶” :怎么
第二、三个“恶”:动词,憎恨,讨厌
则:就
劝:鼓励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译文: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国家,相互憎恶就会使天下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这里啊。
思考:本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天下就会安定和谐。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文章论证结构
起
承
转
合
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本文认为“乱”起于人们的“不相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
说理特点
文本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③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
④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
如类比论证、假设论证等。
①论证思路清晰。
②论证手法多样。
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来阐明“乱皆起不相爱”。
引起读者的思考,加强了其观点的阐述,使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儒墨之爱的区别
比较分析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异同点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兼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兼爱》)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比较分析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异同点
【相同之处】:
1、内涵一致。
二者都显出了爱的普遍性,孔子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
2、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
都产生于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
比较分析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异同点
【不同之处】:
1、爱的基础
(1)兼爱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墨子强调的“利”,不是维护一己私利,更强调“利他”和“公利”的思想。人与人相互帮助,恰如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互利互惠”等
(2)仁爱是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的
儒家的爱,爱是以自己为中心,从天性中的情感出发,强调推己及人。(双亲——民众——万物)(推己及人——差序格局)在
比较分析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异同点
【不同之处】:
2、爱的关系
(1)兼爱一定是双向交互的。
墨子的兼爱思想站在功利的角度,提出对等互报的原则“兼相爱,交相利”。
(2)仁爱则不一定,也可以是单向不求回报的。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权利。
3、爱的含量
(1)兼爱是无差等的,均衡的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其去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践踏的人。
(2)仁爱是有差等的,不均衡的
探究墨家在历史中没落的原因
在当时的社会墨子的理想能实现吗
1.破坏血亲伦理
(1)孟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有着强烈的宗法观念和血缘意识.
(2)兼爱要求爱别人的父亲犹如爱自己的父亲,而父亲本是唯一的,爱人父若己父无异于消解了父亲的唯一性,也就破坏了最基本的血亲伦理。
2.空想脱离实际生活
孟子对墨子兼爱思想的否定,实际上是因为看到了兼爱缺乏人性基础和伦理基础, 过于空想化,难以操作。
除此,后来的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墨家
(1)墨子历史认识的局限性。
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因而它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等级社会能行得通吗 再者墨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末战国初,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根本的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它根本是不会实现的。
(2)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制约。
“兼爱”虽然不是评判一个人道德高下的标准,却也涉及到人的道德层面,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战争不止,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奔命,反映出的都是人自利自保的天性,对自身的道德要求根本不高,因此“兼爱”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推行。
(3)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令统治者忌惮。
墨子出身平民,他的思想和利益需求自然充满了民本的特点,他的草根精神是统治者所畏惧的,更何况,墨家自己有一个300多人的武装力量,令统治者忌惮。
亲望亲好
邻望邻安
预习检测
通假字
故不孝不慈亡有
“______”同“______”
亡
无
当察乱何自起
“______”同“______”,______
当
尝
故盗贼有亡
“______”同“______”
有
又
尝试
预习检测
古今异义
古义:古代贵族等级名称,亦为职官等级名称,其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
今义:医生
预习检测
治理
一词多义——“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社会安定、太平,与“乱”相对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整训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医治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惩治,惩处
不效,则治臣之罪
预习检测
同“尝”,尝试
一词多义——“当”
当察乱何自起
担当,充当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面对着
木兰当户织
抵挡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抵,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预习检测
连词,于是
一词多义——“焉”
焉能治之
疑问代词,哪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代词,相当于“之”,可译作“它”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呢”
则牛羊何择焉
助词,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
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预习检测
同“尝”,尝试
一词多义——“贼”
故贼人以利其身
担当,充当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面对着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抵挡
虽父之不慈子
抵,相抵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一词多义——“虽”
预习检测
词类活用
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用作动词,伤害
故亏父而自利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动用法,使……得利
预习检测
判断句
文言句式
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宾语前置句
子自爱
宾语前置句
故亏父而自利
宾语前置句
当察乱何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