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作者介绍
让·乔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获奖作品很多,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代表作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
背景链接
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课文原来的题目为《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据介绍,这篇短篇小说原是让·乔诺在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事后让·乔诺发表声明说,写的是故事,艾力泽·布菲虚构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主人公的精神却鼓舞了无数的人。
戳( ) tān( )塌 山毛榉( )
废xū( ) chóu( )劳 水qú( )
缝隙( ) 干涸 ( ) kāngkǎi( )
薄荷( ) 刨( )根问底
坍
墟
酬
渠
慷慨
chuō
jǔ
hé
bò he
给加色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páo
xì
:干枯,没有水。
:盘问事情的根源底细。
: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适龄的公民响应征兵号召。
根据意思写词语。
干涸
刨根问底
不毛之地
应征
划分段落,简单归纳每一段内容:
第一部分(1)交代一个好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20)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与艾力泽·布菲老人的三次交流过程及这片山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三部分(21)赞颂了牧羊人的崇高精神,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之情。
一访牧羊人,画面一:被弃置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田野
“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体会故事情节的进展
初遇牧羊人
再遇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八十七岁;住在凭自己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正面表现了牧羊人的自信、平和和不易。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这些描写牧羊人的细节内容,从侧面刻画了牧羊人的性格,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凡事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形象分析
牧羊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首先,他是一个普通人,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己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表现。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这是作者的信念,通过老人这个形象表现出来。
其次,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人们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牧羊人象征了现实生活中有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主题升华
文章的结尾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结尾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使全文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启发感悟
你从这个故事里明白到什么道理?
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去努力去做,人类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终将会被改变。
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牧羊人,放弃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示例: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什么寓意?
牧羊人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富饶丰美。
明 确
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
(1)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1.抓住特点写人物。
文章抓住老人的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等描写将植树老人平凡、孤独、安详、执着、无私、慷慨的性格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出来。
2.叙议结合显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者“我”一段跨越三十多年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男人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尤其令人震撼的是文章不仅仅是关于植树的故事,更是一种象征。
写作借鉴
考点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真题模拟] 第7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明确所给句子是细节描写,常见的细节描写有语言、神态、动作等;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细节描写的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渲染气氛,创设典型环境,标志时代特点,巧妙地展示人物的心理或精神世界,等等。
[参考答案] 细节描写。“挑选”“分开”“挑出”“拣”等动作细节,详细描写出牧羊人挑选橡子的过程,表现了牧羊人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做事态度。这也是他日后成功植树造林、改造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
牧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不爱说话
自信、平和
一丝不苟
积极生活
态度认真
勤劳不懈
坚韧执着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拓展延伸
写一句宣传环保的口号或标语。
1
示例:黄大发(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一汲清泠水 高风味有馀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请你找找身边这样的事迹,并为他(她)写一段颁奖辞。
2
【事迹】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颁奖辞】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