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8 10:4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19年5月4日街头传单的内容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导致这一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B.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D. 中国代表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
2.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虑;大义当前,决无退避者……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如图取材于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时散发的宣传漫画。此事件()

A. 使封建礼教受到了冲击 B. 推动了先进思想的传播
C. 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遭到南京国民政府镇压
4.下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内容节选。
上述内容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 ( )
A. 奋斗目标 B. 中心工作 C. 领导机构 D. 最低纲领
5.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湖北新军起义 B. 护国运动
C. “二次革命”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了《毛泽东大事年表》(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923年 6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4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2月,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等职
1925年 10月,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A. 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 党的工作重心仍在城市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D. 第二手史料可信度不高
7.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成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B.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C.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8.《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中记载: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为了“减少政局之纠纷”,提出共产党员可以以“请假”的名义离开政府,“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导与监督”。据此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B. 年幼的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C.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9.如图是八七会议旧址,1927年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紧急会议。这次会议()
A.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B.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D. 确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口号
10.1928—1929年红军新兵主要来源于前国民党部队,1930年以后则主要来源于根据地农民。这一变化是由于()
A. 土地革命逐步开展 B. 国民党放弃“围剿”红军
C. 国民革命蓬勃发展 D.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11.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鄂西、川陕等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可以发现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革命根据地基本都位于各省交界的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这种分布特点()
A. 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B. 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C. 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D. 表明中共尚未找到正确道路
12.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共产国际指导而提出的御敌策略。
1933年 提出“短促突击”的战术,“御敌于国门之外”,让装备很差的红军同具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敌军打正规战、阵地战、堡垒战
这带来的后果是 ( )
A. 为革命斗争探索出正确道路 B. 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
C. 造成军事上的右倾错误 D. 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13.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的召开地点位于()
A. 江西省 B. 贵州省 C. 陕西省 D. 河北省
14.有学者说:“1927年和1934年的两次严重挫败,倒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两次大转折的契机。”两次转折顺利实现的共同原因是()
A. 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 共产国际的帮助
C. 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D. 统一战线的建立
15.从1934年7月至1936年底,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废除了江苏、浙江、安徽、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广东、云南、甘肃等21省区,外加威海卫、北平市的苛捐杂税共6304种,计税款5844万余元。南京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
A. 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导致了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C. 加重了对人民群众剥削 D. 促进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
二、材料解析题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就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色歌谣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从“走日本人的路”,到“走美国人的路”,再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历程。
(2)材料二中红色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歌谣所述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出自己的路的?请简要说明。
17.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具有内在联系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
——摘自杨天树《世纪回望 是非成败从头说——辛亥革命的地位述论》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
材料三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5日)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民革命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探索,并指出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8.“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
——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1920年)
材料二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及其对孙中山的启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五四运动性质的认定及依据。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所具有的新特征。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具有这些新特征的原因。
19.研究性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某历史社团搜集了以下两则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1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史料2
(1)你认为该社团研究的课题是什么?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 2)围绕课题,为该社团推荐一个实地考察地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传单的内容可以判断此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B正确;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A错误;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C错误;中国代表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是五四运动的结果,D错误。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前仆后继,不少顾虑;大义当前,决无退避者”等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B项符合题意。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并没有趋于一致,A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C项排除。当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只有部分群体,D项排除。
3.【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卖国贼”“学界”“商界”可以判断出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正确;使封建礼教受到了冲击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A;鸦片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尚未建立,D排除。
4.【答案】A
【解析】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材料中的“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叙述一致,据此可知,该党纲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故A项正确;中共一大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点,故B项错误;中共一大上,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但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党的最低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制定的,而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内容,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8年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D选项符合题意。湖北新军起义是在1911年10月10日,A选项排除。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B选项排除。“二次革命”是革命党人于1913年在中国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革命,C选项排除。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1923年”“1924年”“1925年”“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选A;材料只反映了毛泽东的个人情况,未提及党的工作重心,故排除B;此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抗战尚未开始,故排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判断此革命指的是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是北伐战争的成果,D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是国民革命的前提,A项颠倒了两者的关系,A项错误;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与北伐战争的成果不符,B、C两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 ……‘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导与监督 ”等信息说明,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这成为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B正确;A、C、D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但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排除。
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南昌起义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故选C;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故排除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193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口号提出于八七会议后,故排除D。
10.【答案】A
【解析】1930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保卫胜利果实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地农民成为红军新兵的主要来源,故选A;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930年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C;1930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没有发生改变,排除D。
11.【答案】C
【解析】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革命根据地基本都位于各省交界的边区,主要是因为中国当时特殊的国情,当时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各省交界的边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适合发展革命力量进行斗争,C正确;反“围剿”斗争的失利主要是因为党内出现了“左”倾错误,A不正确;中共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不是俄国的城市中心暴动的方式,B不正确;当时中共已经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具体的实践,D不正确。
12.【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御敌策略不顾当时的实际情况,针对敌人的“围剿”在军事上采取“左”倾冒险主义的做法,“御敌于国门之外”,导致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故B为正确答案,A、D不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共中央在军事上犯了“左”倾错误,C不正确。
13.【答案】B
【解析】根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位于贵州省,故选B。
14.【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最终取得了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由此可知,这两次转折顺利实现的共同原因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故A正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故B错误;第二次转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故C错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两次转折无关,故D错误。
15.【答案】A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废除部分地方的苛捐杂税,对于民族资本主义而言,能够减轻企业成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正确;官僚资本膨胀主要是依靠国家力量,如抗战时期实行战时体制,能够迅速壮大官僚资本,废除苛捐杂税不会导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排除B;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的举措有助于减轻百姓负担,排除C;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排除D。
16.【答案】(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历史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解析】(1)奋斗目标,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历史事件,据材料“讲起‘八一 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可知,反映的是南昌起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秋收暴动”即秋收起义;据材料“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可知是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说明,据所学可知,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7.【答案】(1)辛亥革命开启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或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得以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2)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广;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影响更加深入。
(3)探索:分析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影响:为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基础。
【解析】(1)说明:结合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及思想领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说明即可。
(2)特点:根据材料“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可归纳出国共合作;结合其性质来看,可归纳出反帝反封建;根据材料“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可归纳出群众基础广;根据材料“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可归纳出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根据材料“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可归纳出影响深远。
(3)探索:根据材料“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可归纳出分析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基础。
18.【答案】(1)关系:五四运动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启发:改造民众思想。
性质:爱国运动。
依据:五四运动反对英、美等国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中国国家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五四运动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要求政府拒绝在卖国和约上签字。
(2)新特征:参与的知识分子更多、觉悟更高;与工农民众运动相结合;反帝反封建更彻底等。
原因:新文化运动提高民众觉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等。
【解析】(1)关系:根据材料“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可归纳出二者的关系是五四运动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启发:根据材料“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可归纳出改造民众思想。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依据:可从五四运动的口号、目的及导火线等方面分析。
(2)新特征: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可归纳出参与的知识分子更多、觉悟更高;根据材料“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可归纳出与工农民众运动相结合;根据材料“不曾有的姿态……反封建主义”可归纳出反帝反封建更彻底。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及阶级关系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9.【答案】(1)课题:“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创与发展。(围绕根据地或革命道路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价值:两则史料均为第一手史料,价值较高。史料1为研究“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提供了依据;史料2为研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证据。
(2)示例
地点:江西瑞金。
理由: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对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发展壮大做出重要贡献。(如答井冈山、古田等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史料1、2可知,该社团研究的课题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创与发展。第二小问,由所学可知两则史料均为第一手史料,价值较高。史料1为研究“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理论提供了依据;史料2是实物史料,为研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证据。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地考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创与发展可以选择瑞金或者井冈山。以选择江西瑞金为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对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发展壮大做出重要贡献。
第15页,共1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