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8 10: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为整顿吏治加强集权,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此后明朝中央政治制度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
A. 设置“三省六部” B. 废除宰相制度
C. 设置“二府”“三司” D. 废除科举制度
2.《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内阁)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 君主制不是政府的主要形式 B.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C. 君主与内阁大臣有同等的决策权 D.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3.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大量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从异国带回的珍宝则大多进入市场,赚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A.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航海结果 B. 社会制度不同决定对外政策差异
C. 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 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4.徐光启说:“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他进而认为,“惟市而后可以靖倭,惟市而后可以知倭,惟市而后可以制倭,惟市而后可以谋倭”。据此可知,他主张()
A. 开放贸易以制倭 B. 鼓励商业发展 C. 实行海禁政策 D. 打击海上走私
5.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的局面。其原因是()
A. 明朝国力强盛,蒙古骑兵不敢进犯 B. 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C. 长城的修缮阻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 D. 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6.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发布文告: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要,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一政策( )
A. 推动了回族前身的出现 B. 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人制”
C. 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 D. 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
7.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其规模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中。下面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
时期 机构或重大事件
唐朝 文成公主和亲
元朝 宣政院
明朝 乌思藏都司
A. 和亲是民族交往的主要形式 B.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
C. 西藏地区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D. 政府注重藏族上层人士的作用
8.明朝前期,中央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作为管辖这一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奴儿干都司的设立()
A. 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B.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C. 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 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9.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在北京东安门北建立了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贴刑二员,“掌刺缉刑狱之事”。东厂的设置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备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监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D. 宦官权力的扩大
10.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内容是( )
A. 郑和下西洋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雅克萨之战
11.明初,政府在西北边境一些地方设茶马司,以茶叶换藏马;在东北边境设互市市场,以布匹、粮食换蒙古族的毛皮、牛马、木材等。明末,女真族兴起,明政府在开原、抚顺设互市市场,交换女真族的人参、马匹、东珠、貂皮等。这表明明朝( )
A. 北方贸易比南方发达 B. 对外贸易比对内贸易发达
C.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发展 D. 边境放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2.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明朝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对明朝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 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 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 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13.清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实行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军国大事由八旗旗主及满洲王公共同讨论决定。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天聪十年(1636年)仿明朝制度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入关后,顺治帝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
A. 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B.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 加速了满族的封建化进程 D. 有利于社会稳定
14.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曾五次北征蒙古,与此同时,他还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先后派亦失哈5次巡视奴儿干,招抚女真各部。结合下面表格,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朱棣五次北征蒙古时间 亦失哈五次北巡奴儿干时间
永乐八年2月出发,7月还京 永乐九年春
永乐十二年3月出发,8月还京 永乐十年冬
永乐二十年3月出发,9月还京 永乐十三至十八年
永乐二十一年7月出发,11月还京 永乐十八年前后
永乐二十二年4月出发,8月还京 永乐二十一年春出发,
二十二年秋返回
A. 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引发了明蒙战争 B. 奴儿干都司支持了明朝边疆战略的实施
C. 奴儿干都司的官员要定期朝觐述职 D. 奴儿干都司奠定了我国北部疆域的版图
1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下列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郑)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 《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
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 《明书》
(郑)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明史》
A. 郑和航海活动遍布欧亚沿海 B. 明太祖遣郑和远航海外诸国
C. 郑和远航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D. 郑和下西洋为追求经济效益
二、材料解析题
16.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殷重,欲广聪明,措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角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扆(皇帝宝座后的屏风)前密勿谟画(认真谋划),率漏下数十刻。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商讨处理)。
——《明政统宗》
根据材料概括明成祖设置内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对以后政治制度产生的深远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基本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可知,利玛窦认为明朝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决策受到内阁大臣的牵制,说明这一时期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故选D项;材料“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强调明朝政府的主要形式是君主制,排除A项;明朝行政大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排除B项;“同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题干主要讲述了对于郑和下西洋和西方航海家所带回的珍宝的不同处理,郑和下西洋所得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赏赐给王公大臣,而西方航海家所得大多进入市场获取利润,这是由中西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故D项正确。
A.题干没有涉及郑和下西洋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的航海结果有何不同,故排除A项。
B.该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B。
C.根据题干可知二者在航海中都有获利,但无法判断谁多谁少,故排除C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惟市而后可以靖倭,惟市而后可以知倭,惟市而后可以制倭,惟市而后可以谋倭”可知,徐光启主张通过放松海禁政策,开展商业贸易来“靖倭”“知倭”“制倭”“谋倭”,故选A项,排除C项;题干中徐光启强调通过放松海禁政策来治理倭患,其目的并不在于鼓励商业发展,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打击海上走私”无关,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与明朝修好,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故选D项;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形成鞑靼和瓦剌两大集团,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据所学可知,瓦刺首领没有接受明朝册封,排除B项;长城的修缮并没有阻止蒙古骑兵南下,排除C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民族政策。据材料可知这一政策有利于与蒙古、色目人等通婚,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社会稳定,故选C项;回族前身在元朝时就已出现,排除A项;元代“四等人制”强调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之间的等级、待遇差别,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元朝灭亡后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元朝与明朝的中央政府通过和亲、设立机构等方式加强了西藏地区与中央的联系,这说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 奴儿干都司是明朝设置的管辖边疆地区的地方军政机构,不是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误,B项正确;奴儿干都司是中央在地方设置的机构,并没有改变中央行政体制,故C项错误;奴儿干都司的设置侧重于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并没有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东厂是明朝特务情报机关,不是常规的中央机构,由皇帝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只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故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本题考查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的沿海形势。据“日本海盗”“台州九战九捷”可以确认其学习内容与倭寇侵扰中国和戚继光抗倭相关,故选B项;郑和下西洋是发生在明代永乐到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倭患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清代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的民族关系。明朝在边境地区设立的互市市场,主要是与少数民族交换物品,显然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明朝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并没有比较南北方贸易的信息,故A项错误;明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仍属于国内贸易,不是对外贸易,故B项错误;明朝政府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放弃该政策,故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材料“九边重镇防范蒙古”的结果是蒙古军“威逼北京”,而“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的结果是蒙古基本“不再对明朝构成边境威胁”,说明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故D项正确;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是游牧经济而不是中原农耕经济,故A项错误;诸王守边加强了边地防御力量,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明朝前期”和“明朝后期”对蒙古的政策不同,不能说明堵疏并用,故C项错误。
本题考查明代的民族关系。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清代政治制度。八旗制度的实行实际上对君主专制是一种制约,与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有类似之处,而内阁和六部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故选B项。
14.【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历史解释考查明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结合当时明代北部边疆形势可知,亦失哈在朱棣北征蒙古前后巡视奴儿干地区,意在保证女真各部忠于明朝,从而间接削弱了蒙古,说明奴儿干都司支持了明朝边疆战略的实施,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明蒙战争的背景及奴儿干都司的官员对中央的义务,排除A、C项;仅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无法奠定我国北部疆域的版图,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郑和下西洋。根据“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所历占城……凡三十余国”可知,三则史料都反映了郑和船队到达多个国家及地区,这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C项正确;“遍布欧亚沿海”表述不恰当,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始于明成祖,“明太祖”表述错误,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发展友好关系,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D项错误。
16.【答案】原因:废除宰相后,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内阁可以帮助皇帝分担部分工作,为皇帝建言献策,以便皇帝能更好地治国理政。
影响: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解析】 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念机务殷重,欲广聪明,措天下于理也”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废除宰相后,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内阁可以帮助皇帝分担部分工作,为皇帝建言献策,以便皇帝能更好地治国理政。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可知,内阁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第2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