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史学界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显示出旧时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下列措施反映其新时代特征的是( )
A.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B. 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C. 以法治国,发展工商业 D.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2.《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一个近代化方案,在太平天国后期作为带有指导性意义的文献加以颁布。该方案颁布的初衷是( )
A. 解决太平天国危机 B.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与西方的联系 D. 满足农民土地需求
3.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 )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4.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开始废除移民禁令,鼓励民众前往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垦荒,并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其主要目的是( )
A. 缓解财政压力 B. 推动民族交流 C. 促进农业发展 D. 应对边疆危机
5.“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 )
A. 新式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B. 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
C. 民族资产阶级登台领导 D. 面临的敌人来自东方
6.《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免收内地税。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续约中亦作了此类规定。诸如此类的规定( )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属于主权国家间平等的经济往来
C. 反映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的利益诉求 D. 体现了殖民侵略之下的资本输出
7.下图是一张法国明信片上的漫画,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情形。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形出现在( )
A. 《南京条约》之后 B. 《北京条约》之后 C. 《马关条约》之后 D. 《辛丑条约》之后
8.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时说:“交织着现实和幻梦、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的图画。它既有由斗争烈火燃烧起的大胆想象,又充分暴露了……阶级局限性。”这一革命纲领()
A. 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 B.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D.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9.孙中山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由此可见,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 领导者的贪污腐化 B.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C. 没有建立独立政权 D. 未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
10.下表为太平天国的出版和宣传机构(部分)及其职能。由此可知,太平天国出版和宣传机构的成立()
机构名称 职能
诏书衙 主管编书和填写表册等事
诏命衙 撰写诏旨、榜示,也兼管编书
镌刻衙 雕刻书版
刷书衙 印刷书籍、榜示等
删书衙 删改儒家经典等传统书籍
A. 以毁灭儒家文化为主要目标 B. 旨在宣传洪秀全的宗教思想
C. 体现了中国舆论宣传近代化 D. 有助于其思想和政策的宣传
11.洋务派官僚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更有淮军将领张树声批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材料反映了()
A. 洋务派内部官僚矛盾逐步加深 B. “天朝上国”心理仍十分强大
C. 洋务派主张停止使用“中体西用”口号 D. 洋务运动在实践中存在缺陷
12.针对有人提出的反对西征、坚持海防为先的观点,左宗棠指出“敌人如要侵犯东南沿海,不能无因而至,要看西陲的成败决定动静。……保住西北边塞,正是有利于东南海防”。据此可知,左宗棠()
A. 认为塞防价值高于海防 B. 辩证认识解决边疆危机的不同策略
C. 吸取了黄海海战的教训 D. 希望尽快收复新疆以加强中央集权
13.“是役败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均权之说昌,中国乃不国矣。”材料中的“是役”导致了()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被割让给日本
14.19世纪末,英国与清政府达成一项照会,不得将长江流域让租他国。其后英国又与俄国在瓜分铁路利权上达成协议:“英在扬子江一带承办铁路之事,俄不阻隔;俄在长城以北承办铁路之事,英不阻隔。”这反映了()
A. 清政府完全丧失了主权 B. 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C. 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D. 列强在华利益之间的矛盾
二、材料分析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工业成就。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时期的工业成就进行历史解释。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就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而言,其未必有心打破旧轨,但其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反映了学者对近代洋务运动的认识,对此认识请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纲领。A、B是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解决生产资料分配的内容,D是《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产品分配的原则,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平均主义的大同社会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不符合“新时代特征”,故排除;《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部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文件,“以法治国”体现了学习西方的制度,“发展工商业”符合“新时代特征”,故C正确。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资政新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提出的拯救太平天国危机的方案,A正确;B是《资政新篇》的内容,并非初衷,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初衷,排除。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促进清廷向西方学习、汉人士大夫觉醒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并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是太平天国运动,B项正确;鸦片战争与材料所述没有关系,A项错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进行的洋务运动受到“这场革命”的影响,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时,李鸿章等人推行的洋务运动已经破产,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边疆危机。19世纪6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与边疆的联系,巩固边防,应对边疆危机,清政府采取了鼓励民众到边疆地区垦荒、设立行省等措施,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是指近代化的战争,从形式上看应该是热兵器战争,而且军队应该是经过近代化训练和具有近代化装备的,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建立的近代化海军之一,其装备也是近代化的舰艇和武器,故选A;B、D不是“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的标志,排除;甲午战争后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排除C。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可以投资设厂,这适应了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对外资本输出的需要,故答案为D项;《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这一规定是清政府战败后被迫接受的,不是国家间平等的经济往来,排除B项;这一规定只是列强的利益诉求,排除C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在中国进一步深入,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所以选C。
8.【答案】A
【解析】根据“交织着现实和幻梦、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的图画。它既有由斗争烈火燃烧起的大胆想象,又充分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学者评价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朝田亩制度》,其反映出农民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故A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施,不能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也没有良好的实践效果,故B、C两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小生产者的要求,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可知,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故选B项;领导者的贪污腐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政权,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彻底的纲领,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的出版和宣传机构划分精细、职责明确,有助于宣传太平天国的思想及政策,故选D项,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成立出版和宣传机构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政策,以加强思想控制,并且其中的删书衙也只是“删改儒家经典等传统书籍”,并不是为了毁灭儒家文化,排除A项;太平天国“衙门”式的管理,依然带有封建统治的色彩,不是“近代化”的宣传方法,排除C项。
11.【答案】D
【解析】据“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遗其体而求其用”可知,材料说明洋务运动未学习西方体制,只学习了其科学技术,即存在重大缺陷,故选D项;材料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不足,但这并不代表洋务派内部官僚之间矛盾加深,排除A项;材料中官员的反思并不是“天朝上国”心理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官员反思洋务运动的不足,并未体现停止使用“中体西用”的口号,排除C项。
1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左宗棠认为西北地区的安危影响列强对中国东南地区的态度,因此保住西北边疆有利于东南海防。左宗棠将西北边疆危机和东南海防结合在一起考虑,体现了其辩证认识解决边疆危机的不同策略,故选B项。左宗棠认为应当优先重视西北边防,这是从重视程度而非价值高低进行的判断,排除A项;黄海海战发生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答案】D
【解析】据“是役败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可知,该战役后,“三国干涉还辽”,这表明该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被割让给日本,故选D项。导致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A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排除C项。
14.【答案】B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19世纪末英、俄强租中国领土,且英、俄相互认同对方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故选B项;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拥有一定的主权,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排除C项;题干讲的是英、俄相互认同彼此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排除D项。
15.【答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一方面逐渐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导致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诞生了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其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都属于近代工业,普遍使用机器生产,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近代工业的出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近代工业始终未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推动近代化方面作用有限。(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赋分)
【解析】本题的中心点在于对“工业成就”的解释。首先学生要根据图片信息判断出具体的历史时期为鸦片战争之后,其次要知道这一时期工业成就的表现为洋务企业的创办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最后还要了解历史解释的基本答题思路。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包括区分史实与解释,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有理有据表达自己的看法;能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就本题而言,解题方法关键在于信息归类、探讨因果、客观评判。
16.【答案】观点: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说明:鸦片战争的失败,打破了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洋务派为了“自强”,创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推动了经济近代化;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科技著作,推动了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创办轮船公司、修建铁路、办电报局,推动了交通和通讯近代化。所以,洋务运动虽然是一场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解析】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结合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可得出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第二小问说明,首先提出鸦片战争的失败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统治危机,其次说明洋务派在军事工业、海防建设、近代教育以及交通和通讯等方面的措施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最后,结合上述论述,对洋务运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2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