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篇双
考场锦鲤
二巴、考点点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
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
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标准中推荐古诗文
136篇(段)。其中1一6年级75篇,7一9年级61篇。1一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
7-9年级的背诵篇目除诗歌外也选人了一些短篇散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
言文的能力,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一)诗词鉴赏考点归类
1.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
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
(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和祖国的大好风光。或寓情于
景、情景交融,或勾勒意境。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②托物言志诗,通过对所咏之物独特的赞赏,来表达诗人的品质或理想。如
虞世南的《蝉》。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点事或眼前景物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思乡、
赠人等。如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感
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抒写边塞将士杀敌
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⑥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饮酒》。
⑦羁旅行役诗,所写内容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所思所想,是
羁旅滞留他乡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如马致远的《天净
沙·秋思》。
57
UR
测老场锦鲤中考满分语文读·写·练
⑧赠友送别诗,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或直接抒写依依不舍的
离别之情,或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或安慰劝诫,或叮咛嘱咐
或言志祝福,或兼而有之,表达了多种多样复杂难遣的离愁别绪。如王
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③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慷慨悲壮的形象,如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⑤忠君报国的形象,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壮志难酬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⑦故国之思的形象,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⑧羁旅之思的形象,如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
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
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
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羁旅之愁、故国之思、
闺怨情愁等。
2.考查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
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一根本。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
曲中重点字词在其中的含义、辨别用词的妙处、分析重点句子的含义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所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
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从音调、节奏、用韵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
节奏美、韵律美。
(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
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4)分析诗词中的意象。诗词是借助意象抒发感情的,而诗词的意象是浸染了作
者特有情感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一般指某个特定景物,如明月、山水、杨柳、杜鹃等,
把握诗词的形象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感情。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