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18: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习目标
1.梳理字词,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感受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词、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
创作背景:
豪放词派: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屏障,扩大词的题材,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豪放派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
解题:“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五、了解“怀古诗”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六、预习检查
1.解释词语
①大江: ②故垒:
③雄姿英发: ④羽扇纶巾:
⑤樯橹: ⑥故国:
⑦多情: ⑧华发:
⑨尊: ⑩酹: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垒(lěi) 公瑾(jǐn) 浪淘尽(tāo) 跻身(jī)
B.凝噎(yē) 纶巾(lún) 千堆雪(duī) 浣衣(huàn)
C.何妨(fáng) 蓑衣(suō) 酹江月(lèi) 粗糙(cāo)
D.吟啸(xiào) 料峭(qiào) 生华发(fā) 糟粕(pò)
【答案】C【解析】A项,“淘”应读“táo”;B项,“纶”应读“guān”;D项,“发”应读“fà”。
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诗馀”“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苏轼打破词为艳科的屏障,扩大词的题材,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答案】C【解析】“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4.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答案】A【解析】A项是豪放派,其余三项均为婉约派。
内容概括 具体所写(用原文词语)
上片:吟咏赤壁、怀想古人 所见:①
所想:②
下片:仰慕英雄、感叹自己 所忆:③
所慨:④
1.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1)“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的出场造声势。
(2)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哪些词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的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做了铺垫。
5.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用哪些手法刻画周瑜形象的?
形象特点:周瑜儒将风流,少年得志、春风得意、英俊潇洒、本领高超、扭转乾坤、从容镇定。
手法:先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以绝世美人为英雄作陪衬,使人物不仅有“雄姿英发”的一面,也有温柔缠绵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周瑜“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的形象。“雄姿英发”是刻画周瑜形象的关键句,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羽扇纶巾”描绘他的服饰装扮,现其儒雅娴静之风度;下阕“谈笑间”写其神态,突出他大敌当前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潇洒;“樯橹灰飞烟灭”与前面的“谈笑间”又构成了时间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如何理解“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光阴虚掷,自笑多情,自我解嘲,透出一种无奈和苍凉。
7.“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我认为是积极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感到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他以酒祭奠江月,表现了一种洒脱。
8.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试从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等方面分析其“豪放”特点。
①描绘壮美之景: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纵横驰聘、游刃有余的描写,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
②刻画风流之人:选取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智慧才能卓越三个方面,把周瑜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生动形象。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奇功的英雄身上,正寄托着词人的人生理想。
③抒发旷达之情:生不逢时,一腔抱负无法施展,只能仰望古人。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9.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总结上片,带起下片,前句对大自然发出由衷的赞叹,后句则由“江山”引出“豪杰”。
B.《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格调清新,上片侧重写景,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出了历史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叹。
D.“铜雀春深锁二乔”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间接描绘二乔将要承受的命运,把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
B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中作者都借用周瑜的典故,各有何用意?
苏词借此引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反衬自己年华老去却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杜诗蕴含造化弄人的意味,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苏轼坎坷而豁达的一生
坎坷人生 豁达胸襟
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密州 ——“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安慰之语;
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被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
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
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
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世人对苏东坡的高度评价
获人生哲理
畏惧困难的蛹,永远蜕变不成美丽的蝴蝶;畏惧烈火的鸟,永远不会有涅槃后的重生。人生往往就是这样,政治上的失意成就了东坡文坛上的辉煌,正所谓,有得必有失。
请你谈谈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那些无法避免的苦难与挫折?
我的人生感悟:
拓展延伸
教师赠联
遭逢逆境,需恬淡豁达欣赏美;
饱经忧患,亦积极热情乐观活。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