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学年度
余姚中学 高二地理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第 一 学 期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陈浙建 审题:范钧维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0 年 7 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
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 1、2题。
1.按自然灾害的类型划分,滑坡属于
A.气象灾害 B.生物灾害 C.海洋灾害 D.地质灾害
2.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 GPS 采集雨量信息 ②利用 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 RS 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④利用 GIS 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23 年 6 月 16 日在斐济群岛发生 7.2 级地震,震
源深度 130 公里,右图为地震中心及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 3、4 题。
3.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4.本次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原因正确的是
A.此次地震震级小
B.此次震源深度小
C.震中周边人口密度小
D.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 5、6题。 第 3、4 题图
第 5、6 题图
5.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 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褶皱隆升一固结成岩一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一断层错位一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一褶皱隆升一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一断层错位一固结成岩
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信息:连续三年的拉尼娜事件于 2023 年春季结束。下图为南太平洋
大洋环流模式图。完成 7、8题。
第 7、8 题图
7.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形成受陆地轮廓影响明显 B.受④影响沿岸多雨
C.③势力 1月份比 7月份强度大 D.该环流为副热带环流
8.拉尼娜现象与洋流、大气关系密切。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加 B.图中洋流④势力减弱
C.东太平洋鱼类大量死亡 D.秘鲁沿海气温升高
下图为某月份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 9、10 题。
第 9、10题图
9.图中四地大气的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①地气流上升运动 B.②地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
C.③地吹西南风 D.④地吹西北风
10.该月份
A.北京香山枫叶正红 B.我国东北大雪纷飞
C.浙江沿海台风频发 D.我国南方高温酷暑
下左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下右图为非洲某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 11、12 题。
第 11、12 题图
11. 甲、乙在左图中分别对应
A.②、⑤ B.④、② C.③、⑤ D.③、①
12.②地自然植被的特征有
A. 四季常绿,叶片覆蜡 B. 雨季葱郁,旱季枯黄
C. 植被稀疏,地表裸露 D. 板状根系,多生茎花
图为 2022 年 3 月 10 日 20 时某区域天气形势图。完成 13、14 小题。
第 13、14 题图
13.甲、乙、丙分别为
A.冷锋、冷锋、暖锋 B.冷锋、暖锋、冷锋
C.暖锋、暖锋、冷锋 D.暖锋、冷锋、暖锋
14.图中阴影区是
A.低温区 B.云雨区 C.大风区 D.高压区
盐土是排水不畅或蒸发强烈地区具有明显积盐过程的土壤。下图为我国某内陆盆地山前冲
积平原断面图,沿坡分布多种盐土。完成 15、16 题。
第 15、16 题图
15.该区域盐土地域分布呈现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16.图中甲地盐土盐分含量高的原因可能是
A.地下水位低 B.地势较高 C.蒸发旺盛 D.植被稀少
水资源测算时,由于测站的位置不同而导致水量的重复测算从而形成重复量。下表为2020
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相关统计数据。完成 17、18 题。
第 17、18 题表
人均水资 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总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 面积
地区 8 3 源 量 量量(10 m ) 源重复量(108m3) (1043 8 3 8 3 km
2)
(m /人) (10 m ) (10 m )
全国 31605.2 2239.8 30407.0 8553.5 7355.3 960
甲 801.0 3111.3 759.6 503.5 462.1 166
乙 25.8 117.8 8.2 22.3 4.7 1.7
丙 1026.6 1598.7 1008.8 224.4 206.6 10
云南 1799.2 3183.5 1799.2 619.8 619.8 39
17.甲、乙、丙分别是
A.新疆、北京、浙江 B.新疆、浙江、北京
C.北京、浙江、新疆 D.北京、新疆、浙江
18.云南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直接原因是
①地势高 ②降水多 ③土质疏松 ④可溶岩广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为2022年2月23日15时小方同学在浙江杭州千岛湖某度假酒店观景台拍摄到的照片,
图中观景塔的影子正好将通往观景塔的桥完全遮住。完成 19、20 题。
第 19、20题图
19.图中桥的大致走向为
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20.不考虑天气等因素,小方想 15 时在同一地点再拍到图示现象的另一日期接近
A.3 月 22 日 B.4 月 22 日 C.9 月 21 日 D.10 月 21 日
二、选择题 II(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浙江省山多地少,耕地有限,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民众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其
中在地势低平地区发展基塘农业,下图分别为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立体农业示意图和基塘
农业景观图。据此完成 21、22 题。
第 21、22题图
21.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发展立体农业,其成因正确的是
①扩大生产规模 ②充分利用地形 ③优化农业结构 ④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近年来浙北基塘农业已由过去的桑基鱼塘改造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导致这种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A.科学技术进步 B.市场需求变化 C.交通运输完善 D.政府政策支持
下图所示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部分数据,其中,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为上海、
广东、辽宁和西藏,人口数值是指常住(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完成 23、24题。
第 23、24 题图
23.依据所示人口普查结果数据,可推知四地中
A.甲地社会养老负担最重 B.乙地人口老龄化水平最低
C.丙地劳动人口数量最少 D.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24.造成乙、丙两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A.人口迁移 B.医疗水平 C.人口政策 D.生育观念
初夏时节,随着雪域高原气温回升,被誉为“天湖”的西藏纳木错进入开湖期,蓝天
白云湖水雪山相互辉映,吸引了众多游客。图 1 为纳木错景观图,图 2 为大气的受热过
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25 题。
图1 图2
第 25题图
25.游客在纳木错游玩时晚上需做好保暖,主要原因是
A.①作用强、②作用弱 B.②作用强、④作用弱
C.③作用弱、④作用强 D.①作用弱、③作用弱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5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 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主要表现形式为雨滴击溅和径流剥蚀。太行山绿化工程是我国重大
减灾项目之一,工程目标是营造森林 356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 15%提高到 35%左右。下图为
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年降雨量和气象站点分布图。
(1)图中降雨量最大的气象站是______________,解释其原因。(3 分)
(2)简述雨水侵蚀土壤对太行山脉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5 分)
(3)说明森林增加对减少雨水侵蚀土壤的作用。(4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广义黄土高原范围,西以乌鞘岭为界,东到太行山东麓,北抵阴山,南至秦岭。图
1为黄土高原周边要素图。
材料二:山西省是中国能源大省,因为生产煤炭而久负盛名。截止 2017 年,山西省煤炭基础
储量 917.3 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煤田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开采。
图 2为山西煤田火电厂分布图,图 3为山西太原(约 38°N)太阳能总辐射月总量分布图。
第 27 题图 第 27 题图 2 第 27 题图 3
(1)分析冬季风对黄土高原形成及黄土颗粒大小分布的影响。(5分)
(2)山西省地势总体特点为 ,判断理由是 。(4 分)
(3)有专家认为山西省太原市利用太阳能发电难以取代火力发电,请从资源角度分析理由。
(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设施农业是指采用技术手段创造出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环境,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
的农业。近年来,青海省大力发展高原设施农业,努力打造优质蔬莱供应基地,满足了群众
各个季节对新鲜蔬菜的需求。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境内,下图是黄河流域主要灌区分布图。
材料二:下表是黄河流域灌溉农业相关数据统计表。
河段 灌溉面积(万公 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亿 m3)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
顷) m3)
甲上游 39.61 26.17 277.44
甲至乙 165.9 158.9 54.31
乙下游 592.82 208.84 203.12
(1)简述图示区域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5分)
(2)简述青海省打造优质蔬菜供应基地的气候条件,并指出冬春季节的雪灾对当地高原设施
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3)从水循环角度,说出甲上游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最丰富的主要原因。(4分)
(4)黄河流域单位耕地面积灌溉需水量最高的河段是_______,简析上游水库建设对保障黄
河流域主要灌区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5分)
余姚中学 2023 学年高二地理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Ⅰ(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A C D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C B C A B C D
二、选择题Ⅱ(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D A 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5 分)
26.(1)五台山(1 分);夏季风带来水汽(1 分)受地形抬升明显(1 分)
水土流失加剧(1 分),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1 分);生物多样 性
减少(1 分);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下降),下游泥沙淤积严重(1 分),洪涝灾害加剧
(1 分)(答出 5 点得 5 分) (3)森林植被增加,拦截雨水(1 分),减少雨水对土壤
的直接冲刷(1 分);植被枝干和根系能阻滞径流增加下渗(地表、地下)(1 分),,径
流减少(1 分);减少径流对土壤剥蚀(1 分)(1 分 1点,共 4点)
27(1)黄土高原冬季盛行西北季风(1分),由西北向东南,随着冬季风势力逐渐减弱,风
速降低(1分);冬季风所携带的沙尘沉降在黄土高原地区(1分);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黄
土颗粒呈现由粗变细分布规律(2分)。
(2)东北高西南低 (2 分) ;境内主要河流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2分)。
(3)煤炭储量丰富,开发条件好(2分);冬季太阳高度较小,日照时间较短,太阳能资源
不稳定(2分)。
28.(20 分)
(1)分布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降水量空间变化小;(1 分
1点,共,2 点)
原因:东南季风带来水汽;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距海远再加上地形阻挡降水少(1 分 1
点,共 3点)
(2)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气温低,病虫害
少。(1 分 1点,共 4点)
影响:低温影响农作物存活和生长发育;积雪压塌农业设施(温室大棚);积雪遮挡阳光,
阻碍农作物光合作用。(1 分 1点,共 2点)
(3)降水较多;有冰雪融水补给,地表径流汇入多;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气候高寒,
蒸发量小。(1 分 1点,共 4点)
(4)甲至乙平原(2分);增加灌溉水源;调节径流,合理配置水资源,增加耕地面积;减
少旱涝灾害,提高产量。(1 分 1点,共 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