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
—冯友兰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教学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难点: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关系
(一)旧石器时代
1.遗存代表:
2.生活特征:
3.分布特点:
元谋人牙齿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
火烧过的朴树籽
肿骨大角鹿头骨
(打制)
元谋人、北京人
渔猎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
目录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目录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数量多,分布广泛,以中原为核心,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
(磨制)
1、分布特点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碳化稻米
半坡文化(左)与河姆渡文化(右)的房屋
原始农业、使用陶器、
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2、生活特征
3、代表遗存
(磨制)
(1)前期(~~距今约5000年):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下)
大汶口文化(下)
仰韶文化(中\彩陶)
(2)后期(距今约5000年~~):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
3、代表遗存
(1)前期(~~距今约5000年):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下)
大汶口文化(下)
仰韶文化(中\彩陶)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辽河流域:
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黑陶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目录
补充: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特点?
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我们一般说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这是指文明初期发展的情形。如果再向早期追溯,这个摇篮又是由多个更早的原始文化源地共同凝聚而成的。在地理空间中,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的历史演变过程。
——唐晓峰.给孩子的历史地理[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4)
1.地理分布: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1)具有多样性,分布广泛且不均匀
(2)集中在大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2.历史发展:源远流长、兼收并蓄
名词解释:
多元:分布广泛,各具特色
一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三)原始社会三阶段
1.三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2.图示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5000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晚期(后期)
前期
后期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元谋人
仰韶文化
良渚文化
目录
(三)原始社会三阶段
母系氏族社会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未贫富分化)
(三)原始社会三阶段
1.三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2.图示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5000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晚期(后期)
前期
后期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未贫富分化
元谋人
仰韶文化
良渚文化
(三)原始社会三阶段
父系氏族社会
贫富分化和不平等
私有制
阶级分化
良渚文化墓葬
(三)原始社会三阶段
1.三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2.图示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5000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晚期(后期)
前期
后期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未贫富分化
贫富分化和不平等
私有制
阶级分化
元谋人
仰韶文化
良渚文化
目录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BC2070年)
良渚古城复原图
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和水利系统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社会经济的发展
统治者强大的调动组织能力
公共权力设立
补充: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生产力发展
私有制
阶级
分化
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国家产生
统治者
被统治者
(公共权力)
(原因: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
贫富分化
文明诞生的标志
1、三皇(母系)
神话色彩浓厚
2、五帝(父系)
(1)前期:炎黄部落联盟(华夏始祖)
(2)后期(万邦时代/龙山文化时代):
①制度:禅让制(选贤与能/公天下)
②遗址代表:陶寺遗址———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一)三皇五帝/神话时代/部落时代
三皇五帝
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1、概况:
2、发展:
3、灭亡:
4、遗存: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二)早期国家——夏朝(奴隶制国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在阳城建立夏朝
(1)制度:世袭制(家天下)
商汤灭夏(原因:桀暴虐无道)
二里头遗址
(2)管理机构:
a.中央:设有机构与职官
(3)历法:《夏小正》
b.地方:对夏部族以外间接统治
夏朝存在吗?
后人记述,转载
二手资料
一手资料
原始资料
相互
印证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结合,彼此印证
(二)早期国家——夏朝(奴隶制国家)
1、概况:
2、发展:
3、灭亡:
4、遗存: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二)早期国家——夏朝(奴隶制国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在阳城建立夏朝
(1)制度:世袭制(家天下)
商汤灭夏(原因:桀暴虐无道)
二里头遗址
(2)管理机构:
a.中央:设有机构与职官
(3)历法:《夏小正》
b.地方:对夏部族以外间接统治
二重证据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史学研究方法
(一)商朝(最早的信史时代—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1、概况:
2、文化成就(殷墟遗址):
3、政治制度:
BC1600年,汤在亳建立商朝(盘庚迁殷)
(1)甲骨文(2)青铜器
安阳殷墟遗址
加强对地方控制,但地方管理相对松散
(2)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以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
(3)地方:内外服制度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4、灭亡: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二)西周
1、概况:
2、政治制度:
BC1046年,周武王在镐京建立西周
(1)分封制(授民授疆土)
①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③对象:同姓诸侯、先代贵族、异姓功臣
④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⑤影响:
a.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b. 消极:诸侯独立性强,为春秋战国割据埋下隐患
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二)西周
1、概况:
2、政治制度:
(2)宗法制
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天子
天子
天子
天子
诸侯
诸侯
诸侯
大夫
大夫
士
嫡长子
其余诸子
小宗
大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礼乐制:维护社会秩序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
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
特点①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特点②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1)分封制(授民授疆土)
(二)西周的统治
补充: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血缘纽带)
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礼乐制度维系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
宗法制
分封制
礼乐制
血缘纽带(里)
政治体现(表)
维护工具
维护工具
(二)西周
1、概况:
2、政治制度:
(2)宗法制
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天子
天子
天子
天子
诸侯
诸侯
诸侯
大夫
大夫
士
嫡长子
其余诸子
小宗
大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礼乐制:维护社会秩序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
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一簋。
3、灭亡: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平王东迁
(1)分封制(授民授疆土)
特点①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特点②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三)商周的经济(奴隶制社会经济走向繁荣)
1、农业
(1)土地制度:
(2)生产工具:
(3)耕种方式:
2、手工业:
3、商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滕文公下》
井田制
实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实际上国王私有,不能随意买卖
木骨等,青铜农具极少
集体耕作
青铜铸造
奴隶买卖/初步发展
(四)商周的思想文化
1、文化:
(1)甲骨文(2)青铜文化
2、思想:
(1)殷人事鬼神
(2)周人敬天保民
“后母戊”青铜方鼎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礼记·祭义》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周书·梓材》
补充: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政治: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占卜、祭祀)
2.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分封制、宗法制)
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从内外服制到分封)
经济:
1.青铜铸造发达(大量青铜器)
2.奴隶主土地国有,集体劳动(井田制)
思想:
1.浓厚的鬼神迷信色彩(占卜)
2.早期“民本”思想 (敬德保民)
3.系统文字/成熟文字 (甲骨文/金文)
4.开始/逐渐形成统一的心理认同(华夏文化,炎黄子孙)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