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18 13:5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生物(北师大版)
安顺市贯城河
1382年
2016年
2022年
安顺贯城河由清→浊→清的原因是什么?
思 考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
任务一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0-81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凯巴森林的各种生物通过相互制约,各种生物之间和谐生存。
2、1925年以后凯巴森林中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
由于没有天敌,鹿的数量剧增,植被被破坏,食物锐减,导致鹿的数量不断减少。
3、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
鹿由多变少;凯巴森林的变化是由于人类的不恰当干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黑尾鹿的自述可知,借助食物链,生物间彼此制约,数量、比例维持在稳定平衡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
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任务二 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性的?
草原生物数量变化示意图
上述实例告诉我们,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 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任务三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性,是否说明它就无坚不摧呢?




汶川地震
安顺贯城河的变化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任务四 天灾和人祸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那么生态系统是否都能通过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原样?
活动:弹簧实验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一旦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失去它的稳定性,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所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
有限的
安顺贯城河由清→浊→清的原因是什么?
1、清→浊:
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超过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浊→清:
因为我们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资金高达14亿用于治理。
课堂练习
1、在食物链草→鼠→狐中,若消灭全部的狐,鼠的数量会( )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仍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2、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其后果是( )
A、减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促进生态系统平衡
C、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 D、丰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D
A
课后拓展实践
社会调查: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问卷调查
提示:
1、了解公众对空气、水等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观满意程度,设置“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
2、调查内容包括:(一)调查对象的身份信息,包括年龄、居住地、居住年限;(二)调查对象对居住地居住生活环境情况的满意度;(三)调查对象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