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8.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18 13:5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知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物数量变化示意图,阐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知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难点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教材分析】
教材中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超出一定的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自然恢复或部分恢复,有时则完全不能恢复。本节知识目标对学生来说较容易,所以教学中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持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种类等一些知识,为本节授课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本课的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安顺贯城河的变化。 认真观看图片,用心体会感悟,并产生自己的疑问,如贯城河为什么会发生由清→浊→清的变化,它到底经历了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根据所感,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 借助学生熟悉的贯城河放松学生心情,吸引学生走进生物课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导入环节借助于贯城河的视频,引发学生产生疑问,由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好奇心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新课讲授】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活动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80-81内容,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2、1925年以后凯巴森林中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一头来自凯巴森林黑尾鹿的自述 思考问题,在阅读、自学活动中尝试着解决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能找到关键语句和词语,并思考理解关键语句和词语的内涵。)归纳出: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 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就有了目标,能提高学习的效果。特别是问题都是自己提出的,更有了自己找到答案的愿望,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此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态现象,轻松化解教学难点。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出示“草原生物数量变化示意图”。 指导学生解读相关曲线,归纳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
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提问: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是否说明它就坚不可摧呢?出示图片:火山爆发、地震之后生态系统被破坏的景象。除上述自然因素外,会有哪些因素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讨论:安顺贯城河被破坏的原因活动二:弹簧实验 学生讨论通过贯城河被破坏的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归纳出: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演示《弹簧实验》体会和感悟:一旦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失去它的稳定性,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所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到人类活动已经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通过此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态现象,轻松化解教学难点。
解决导入所留问题:安顺贯城河由清→浊→清的原因? 清→浊: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超过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浊→清:因为我们政府的高度重视,投入资金高达14亿用于治理。 加强巩固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在具体实例分析中指导学生认识“破坏生态系统的原因”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并体会人为因素占主要原因。
【情感渗透】1、播放2020年春节前,习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视频。2、提问:我们中学生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该怎么做?引导学生自己切身感受,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教育。 培养关注新闻、报道。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新科技、新政策、新成绩的习惯。学生从中感受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己”。 自然过渡,将本节课的内容升华为对学生的情感渗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情感。
【课堂练习】 学生学以致用。 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拓展延伸】社会调查: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问卷调查 学生亲身实践。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实践”的意识。
【板书设计】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
(1)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等。
(2)人为因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乱排污水等。
【教学反思】
在该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等情感。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表现适时、适度的鼓励、表扬、肯定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在教育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