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8 15:0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名副其实的“乱世”,尽管分裂是这个时期的整体特征,但是社会并没有停滞不前,还是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一个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教学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区域开发和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问题设置:
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呈现怎样的历史脉络?
2.导致这一时期国家分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为什么能得初步开发?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5.推动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啥意义?
背诵
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呈现怎样的历史脉络
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意义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意义、性质
(一)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形势图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1、魏国: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即曹魏
2、蜀国: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即蜀汉
3、吴国: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南京),即孙吴
一、三国与西晋
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位的治理



三国时期
西晋
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二)西晋(短暂统一)
2、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西晋)
3、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完成统一
4、西晋灭亡:五胡内迁、八王之乱;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西晋形势图
一、三国与西晋
1、曹魏灭蜀: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
八王之乱示意图
五胡内迁示意图
五胡内迁



三国时期
西晋
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东晋
(一)政治方面:政权更迭
(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司马睿
二、南方:东晋与南朝
(2)政治特点:士族专权
1、东晋
门阀士族政治
士族专权: 从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东晋政治的基本特征
士族专权形成的原因
A.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政治原因: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C.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提供政治保障。
士族专权形成主要特征
A.政治:门第森严,世代任官。
B.经济:自给自足、经济实力雄厚。
C.文化:崇尚清谈和玄学,担任清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二、南方:东晋与南朝
(一)东晋
知识拓展
D.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庄严经济
(一)政治方面:政权的更迭
(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二、南方:东晋与南朝
(2)政治特点:士族专权
衣冠南渡、北民南迁、江南地区开发过程中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
1、东晋
2、南朝
宋(武将刘裕)、齐、梁、陈,皆为建康为都,合陈“南朝”



三国时期
西晋
东晋




南朝
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二)经济方面:江南地区的开发
(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二、东晋与南朝:南方政权的更迭
(2)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1、原因
(3)南方自身优越的地理条件
(4)统治者的政策支持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江南)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二)经济方面:江南地区的开发
(1)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二、东晋与南朝:南方政权的更迭
(2)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2、表现
(3)商业:商业海外贸易业迅速发展
牛耕图
施肥图
龙骨翻车
(二)经济方面:江南地区的开发
(1)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后世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二、东晋与南朝:南方政权的更迭
(2)推动了南方民族交融
3、意义
1、原因
2、表现
(一)十六国
1、政权特点:
(1)大部分由少数民族建立
(2)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3)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匈奴 羯 鲜卑 汉·前赵 北凉 夏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氐 羌 賨 汉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北方民族内迁
三、北方:十六国与北朝
2、前秦(短暂统一北方)
(2)淝水之战被东晋打败,前秦迅速瓦解
(1)4世纪下半叶,前秦(氐)统一北方



三国时期
西晋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晋
淝水之战




南朝
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一)十六国
1、政权特点
2、前秦(短暂统一北方)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三、北方:十六国与北朝
(二)北朝(北魏及北魏的分裂)
1、概况
北魏
西魏
东魏
北周
北齐
北朝




三国时期
西晋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晋
淝水之战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南朝
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三、北方:十六国与北朝
(二)北朝(北魏及北魏的分裂)
1、概况
北魏
西魏
东魏
北周
北齐
北朝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民族交融成为时代潮流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三、北方:十六国与北朝
(二)北朝(北魏及北魏的分裂)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民族交融成为时代潮流
(2)措施:
①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加强对中原控制
②移风易俗:改籍贯、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定门第、与汉族士族通婚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三、北方:十六国与北朝
(二)北朝(北魏及北魏的分裂)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性质:
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改革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4)意义: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



三国时期
西晋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晋
淝水之战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朝
北朝




南朝

隋朝统一
政权更替频繁,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统一
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时期 民族交融的表现 方式
三国时期
西晋时期 东晋至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 北朝时期 列举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和方式
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五胡内迁
衣冠南渡、北民南迁、江南地区开发过程中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少数名字建立政权;大多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朝的典章制度,各族之间频繁接触
民族迁徙
战争
友好交往
统治者改革
四、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的途径
①少数民族内徙
③友好往来
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
⑤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借鉴和学习了汉族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
②联合斗争
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民族人民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迫使各民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④各民族间的征战
当时各民族的征战打破了各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有利于民族交融。
表现:五胡乱华
原因:气候条件、中原王朝内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政治:政权更迭频繁,国家于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江南地区开发,经济于曲折中不断发展
民族: 胡汉杂糅 孝文帝改革 民族于碰撞中不断交融
局部统一的尝试
民族大融合
江南地区的开发
奠定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混乱中孕育新生
课后练习
1.(2023·宜昌高一质检)南朝时期,中书省长官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地位很高,“清贵华重”,多由士族担任。但中书省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地位较低的中书舍人手中。中书舍人“既总重权,势倾天下”,多由庶族地主担任。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反映 ( )
[A]三省体制初步形成 [B]中央机构权力失衡
[C]门阀士族逐渐衰落 [D]中书权力制约皇权
2.(2023·广州高一月考)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 )
[A]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
[B]士族势力受到削弱
[C]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迟滞
C
A
感谢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