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yu wen
复
习
学习
时间只不过是考验
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一、字词成语复习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01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标注拼音
确凿 皂荚树 窜 脊梁 脑髓 竹筛
宿儒 倜傥 锡箔 搓捻 给予 斑蝥
攒 收敛 蝉蜕 居心叵测 拗 秕谷
争执 混为一谈
záo jiá cuàn jǐ suǐ shāi
rú tì tǎng bó cuō niǎn jǐ yǔ máo
cuán liǎn tuì pǒ ǎo bǐ
zhí hùn
2.根据下列拼音写汉字。
云xiāo( ) 夜xiāo( ) tǎng( )若
jiàn( )赏 渊bó( ) shēn( )士
人迹罕zhì( ) 人声dǐng( )沸 zhàn( )开
cán( )愧 奥mì( ) jié( )然不同
huǎng( )然大悟 花团锦cù( )
霄 宵 倘
鉴 博 绅
至 鼎 绽
惭 秘 截
恍 簇
3.请补充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只用于( )之所。
人声鼎沸:形容( )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形容人( )。
不求甚解: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 ),不求( )。含( )。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 )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 )。不能形容( )之间的关系。
花团锦簇:形谷( ),十分华丽的景象,也形容( )华丽。
很多
荒凉、偏僻
人声
懂得大概
深刻了解
贬义
事物
事物
人与人
五彩缤纷
文章辞藻
3.请补充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美不胜收:( )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多指( )。
恍然大悟:形容对某一事物( )明白或醒悟。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 )地产生。只能形容( )情感。
美好 自然景物
突然
自然而然 内心
二、文学常识、课文内容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02
4.请补充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知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朝花夕拾 周树人
豫才
狂人日记
4.请补充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知识。
(2)《再塑生命的人》选自《 》,海伦·凯勒,
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全文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请补充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知识。
(3)《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 言行的一部书,共 篇。宋代把《论语》与《 》《 》《 》合称四书,以 和对话体为主。孔子,名 ,字 , 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圣人”。五经是 。
孔子及其弟子
20
大学 中庸 孟子
语录体
丘 仲尼 鲁
《诗经》《尚书》《周易》
《礼记》《春秋》
三、文言文知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03
5.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
②不亦说乎
③人不知而不愠
④吾日三省吾身
⑤为人谋而不忠乎
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⑦传不习乎
⑧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按时
同“悦”,愉快
生气,恼怒
每天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5.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⑨三十而立
⑩四十而不惑
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越过
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能忍受
喜爱,爱好
5.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
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1.择其善者而从之
22.子在川上曰
23.逝者如斯夫
24.三军可夺帅也
以……为快乐
吃
介词,对,对于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点
河流 代词,这,指河水
代词,这,指河水
改变
5.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25.博学而笃志
26.切问而近思
27.仁在其中矣
坚定
恳切
仁德
6.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古今异义。
①有朋自远方来:
②不亦君子乎:
③可以为师矣:
④饭疏食,饮水: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古义: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古义:粗糙。
今义: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
6.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古今异义。
①饭疏食,饮水:
②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冷水。
今义:包括冷、热水。
古义:改变。
今义:强取,抢。
7.解释下列加红词语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同“悦”,愉快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动词,了解)
(动词,知道、懂得)
而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连词,表顺承,然后)
8.一词多义
博学而笃志
(连词,表并列)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堪其忧
(代词,他们的)
(代词,那种)
(形容词,快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名词,喝的东西(水)]
(动词,喝)
(介词、替)
(动词,做、担任)
乐
不亦乐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饮
一瓢饮
饭疏食,饮水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舍
不舍昼夜
太丘舍去
(动词,停止)
(动词,舍去)
公大笑乐(《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①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词类活用
②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④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9.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9.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9.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0.《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4.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5.《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6.《论语》中“( )”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 ;
7.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
8.《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9.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0.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11.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
1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
1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1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读书不趁早,
后来徒悔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