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8 11:1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6个字。重点理解“开、回、出”等意思。
2.读懂古诗题目,了解相关信息,理解古诗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PPT、音频资源、板贴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亦、宜”5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5个字。
2.初读古诗,知道三首古诗描写的景色。能借助注释、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大致理解《望天门山》的诗句意思,初步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教学过程】
一、明晰单元任务,揭示课题
1.出示篇章页,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和要求。
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出示祖国河山组图)这个单元,我们将跟随课文畅游祖国,领略美景,一起感叹: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在这个单元,我们还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身边的一处美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古诗,去看看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美景。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板贴:17 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古诗:第17课中收录了三首写景的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还有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上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关注诗题,边读边想: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并说说你的理由。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我们关注诗题,结合注释或把诗题与诗的内容联系起来,知道了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这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三、学习《望天门山》
(一)引出新授,初识“天门山”
1.了解天门山: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交流。
3.齐读诗题《望天门山》: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圈画“诗中景”
1.播放课文录音,边听边圈出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交流: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多种形式朗读,指导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中意”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逐字逐句品悟,细细感受这首山水诗的意境吧。
1.学习“天门中断楚江开”,感受“山之雄伟”。
(1)指名读第1句诗。
(2)学习生字“断、楚”,借助注释和图片了解“楚江”。
(3)哪个字令你印象最深刻?(断、开)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断、开”。
(5)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长江浩荡撞破天门山)
(6)指名交流,同桌互说句意。
(7)从中你体会到了天门山和长江的什么特点?(山高水险)
(8)指导朗读: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水劈山断”的画面,一起吟诵,再次感受长江的澎湃与奔腾吧。(指名读句,全班朗读。)
2.学习“碧水东流至此回”,感受“水之壮阔”。
(1)指名读第2句诗。
(2)学习生字“至”。
(3)看动图想象,理解“回”。(回旋)
(4)同桌交流:你通过“回”这一个字仿佛看见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听见了什么声音?(水流湍急,拍打天门山壁)
(5)男女生赛读诗句。
(6)全班齐读第1、2句诗:第1句借山表现水的湍急,第2句借水表现山的雄伟,这两句诗句是多么奇妙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过渡:刚才我们围绕诗句中的景物,借助关键词“断、开、回”,理解了前两句诗的意思,想象了诗句描绘的画面。接下来,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3、4句诗句。
3.学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感受动态美。
(1)指名读第3、4句诗。
(2)学习生字“孤、帆”。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比较“两岸青山相对出”和“两岸青山相对立”。这个“出”字好在哪里? (赋予了动态美,点明了作者的位置)
(5)想象画面:说说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6)小组读诗句,全班齐读。
四、感悟诗情,小结背诵
1. 看图悟情(出示图片):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2.配乐朗诵,齐读诗歌。
3.同桌互背古诗,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五、写字指导
1.田字格出示“断、楚、至、孤、帆”,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偏旁。
2.播放“孤”的书写指导视频。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圈画诗中景物,理解字词意思,说说古诗诗意,再朗读感悟诗情的方式学习了李白的《望天门山》。古诗紧扣一个“望”字,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长江的壮阔。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再去杭州看看,瞧一瞧江南水乡的别样风情。
2.课后作业:见(五)单元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热爱祖国山河)
唐·李白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饮、初”等11个字。
2.能借助注释、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授
1.引导学生背诵《望天门山》。
2.回顾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预设:我们反复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好停顿。
我们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理解词语和诗句。
我们可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出示西湖和洞庭湖的景色图片,说一说: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水的美景?
4.交流后出示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圈画诗中景物,理解字词意思,说说古诗诗意,再朗读感悟诗情的方式学习了李白的《望天门山》。这节课,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先自学这两首古诗,去领略西湖和洞庭的美丽风光。
二、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视频导入,初识“西湖”。
(1)欣赏西湖风光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2)补充资料:西湖有一处美景,名字叫“苏堤春晓”(出示苏堤春晓的图片)。主持修建苏堤的人就是这首诗的作者——苏轼。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潋滟、空蒙、淡妆浓抹”
(3)出示停顿符号,跟着录音读一读。(播放录音)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小结:我们在朗读古诗时要根据诗句的意思,正确停顿。
3.迁移学法,理解诗意。
(1)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古诗。
(2)交流诗中写到的景物并板贴:水光、山色、雨、西湖
(3)同桌交流:借助插图和注释,说一说每句诗描写的大致内容。
4. 交流分析,理解诗情。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过渡:这么美的西湖令诗人不禁想起了一个美人。
①出示:西施图片,介绍西施。
②诗人为什么将西湖比作西施?他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③交流“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意;学习生字“宜”。
④指名读第3、4句诗,小组赛读。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①西湖的“淡妆”与“浓抹”分别指的是什么?(晴天、雨天)
②说一说:哪句诗写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哪句诗写了西湖雨天的美景?
③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结合注释,理解“潋滟”“空濛”的意思。
④指名读诗句。
⑤交流:西湖的景色奇在哪里呢?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潋滟”“空蒙”等词语,理解“奇”在诗中是指奇妙、奇特的意思。
⑥想象画面,并朗读第1、2句诗。
5.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和着音乐,有感情地读整首诗。
(2)结合板书,抓住这些景物,背诵古诗。
(3)看着画面背诵。
三、学习《望洞庭》
过渡:苏轼将西湖比作了西子,那刘禹锡又将洞庭湖比作了什么呢?
1.指名读诗,交流答案:诗人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洞庭山水比作青螺。
2.小组合作学习,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交流分析,理解诗情。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①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磨”。提问:“磨”的另一个读音是什么?给它组词。
补充资料:在4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把凹凸不平的铜面进行反复打磨,把镜面磨平、磨光,制作成铜镜。
理解“镜未磨”:铜镜在没打磨之前看起来就是这种朦胧的感觉,也就是诗中所说的“镜未磨”。诗人眼中的洞庭湖面微波荡漾,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镜子。
②交流第1、2句诗的意思。
③这句诗句中写了几处景物?
小结:月光如水,水中有月,两种景物融合在一起,非常——“和”,“和”怎么理解?(和谐、调和)
④想象画面:秋月映照洞庭湖面,柔和的月光与洞庭波光粼粼的湖面两相辉映,朦胧、淡雅,美丽极了。
⑤指导朗读。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指名读诗句。
②交流诗句的意思。
③讨论:为什么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洞庭山水比作青螺?
④(出示“洞庭湖中的君山”图片)想象画面:波光粼粼的湖面,就像白银盘一样美丽,湖中的君山就像一颗青螺一样可爱。
⑤感情朗读。
4.回顾总结: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的诗人都慕名而来。也正因为诗人如此喜爱洞庭湖,才能用诗句描绘出如此生动美丽的景色。
5.齐读古诗。
6.跟着老师再读一遍,记一记。
7.借助板书提示,自己试着背一背。
四、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总结:我国地大物博,山水美如画,有许多的文人墨客都为祖国的山水留下了动人的诗歌,请你们再去积累一些其他诗人的名篇佳作,再次感受祖国的美景吧。
2.布置作业:见(五)单元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宋·苏轼 唐·刘禹锡
水 晴 好 湖光 秋月 和
潭面
山 雨 奇 洞庭山水
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