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四季之美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四季之美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20: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季之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导入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四季之美》。【师板书课题《四季之美》,齐读课题】
2.这篇散文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写的,齐读对清少纳言的简介。你知道了什么?请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没错,清少纳言是日本散文的鼻祖。她的文学造诣极高,那么这样一位作家,她笔下的文字会有怎样的独到之处呢?打开书,读一读看看有哪些发现?【板书:独特】
3.读完课文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1:课文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一篇散文能摸清楚它的顺序的顺序,才能把文章读明白;预设2.下写的是四个季节的时间}
4.同学们,四季之美人人都想写,如果让你写,你会写什么?比如说春天.....
春天最美的是…….
夏天最美的是……
秋天最美的是……
冬天最美的是…….
5.但是我们来看看作者,她写的是什么?读一读【出示幻灯片4】你有什么发现吗?{作者写的都是四个季节的时间,而我们写的都是事物,事物视角是比较常见的,但作者写的四个时刻,时空的视角却是很独特的【板书:视角】
二、深入文本
1.让我们随着作者独特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一起读一读,尽可能的把你感受到的那种美读出来。【第1遍读】
【我建议注意自己读自己的读出自己的节奏、感受、味道。】【第2遍读】
a.让孩子展示读:{读的真好,她的“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好像让你看到了什么?”【那是一种动态的变化】
b.再找一个孩子说一说:{鱼肚色、红晕、红紫……你听出了什么?”【这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她能从文字中读出了色彩的画面美,你来读】【第3遍读】
2.你们欣赏过黎明吗?其实在我们生命中,我没有欣赏过几个美好的黎明,而清少纳言不一样,她享受着每个黎明,她爱着黎明中变化的色彩,她爱着黎明里悠然的气息,春天------读【全班齐读4遍】
【夏天】
3.走过春天的黎明,我们来到夏天的夜晚,自己读一读文章,想象文字当中的画面。
4.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了,能描述一下吗?【给孩子时间让交流】
a.师:其实我们想一想会发现,作者写了三种夜晚分别是:明亮的月夜,漆黑的暗夜,朦胧的雨夜
b.这三种夜晚蕴含的画面非常丰富,但作者写的却非常简洁。明亮的月夜只用了三个字“固然美”。后面的几种夜,也只用了一句话,他为什么写的这么简洁呢?请同学们琢磨一下【给孩子时间让交流】
师:也就是说作者没有把这些画面给到你的眼前,而是给到你的脑海里,给到你的心里了,这种表达也是很独特,而且在在文章之中处处显现,这就是作者的另一个独特之处:表达独特【板书:表达】
5.我们现在读一读这三种夜,带着我们的想象。这组同学每人读一种夜。【第1遍读】
A.这句话里有一个词它很重要,它好像能把月夜的画面美送到你的心里去。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B.你把翩翩飞舞的画面读的特别美,但是这句里面也有一个词,它本身没有什么画面感,但是它能把那个画面送到心里去。师范读“也有”
C.这句话是不是也有一个词,它本身没有画面,但能把那种画面送到你的心里。你觉得应该是哪个词? “即使,也”
师小结:读着读着我们就会发现,有些词它本身没有画面感,但是它能把这三种夜连缀起来,而且一层比一层细腻的渗到我们心里。
咱们接着再听,第一个你读,第二个,第三种更细腻【再找三个孩子读,第2遍读】
6.这情景着实迷人?是什么把作者迷住了呢?【找学生起来说】
7.如果只从第三句找答案呢?【找学生起来说,如果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迷住清少纳言的不是单一的事物】
8.这蒙蒙细雨的夜晚是一个大背景,这种宁静、静谧让其中点点萤火虫的动态之美更加迷人,这种宁静的背景下动态之美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
9.你们谁用心感受过夏夜吗?奥,只有几个人,其实快节奏生活已经几乎让我们忘记了感受夏夜的美好。但是清少纳言爱着每一个夏夜,明亮的月夜,她觉得美,漆黑漆黑的暗夜她觉得美,蒙蒙细雨的夜晚也美,在这夏夜,她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静静地微笑,夏天————读【全班齐读,第3遍读】
【秋天】
10.走过夏天的夜晚,我们来到秋天的黄昏,自由读一读,看看这段里面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交流,说出描写的景物即可)
10.蒙蒙细雨的夜晚,和点点萤火的动态之美让清少纳言着迷,而夕阳斜照点点飞鸟的动态描写给了她感受。
A.乌鸦为什么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它着急回去干什么?(喂孩子,喂妈妈,乌鸦反哺)
B.什么是“比翼双飞”?翅膀挨着翅膀,比喻同事或同学朋友肩并肩向前进。这就是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啊!这是什么美?情感美!
11.同样是飞鸟的动态描写,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鸟的天堂》里面也有。请同学们读一读,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交流讨论 时间久一点)
11.两个作者也有想通之处,都要写飞鸟,但一开始都不写飞鸟,为什么呢?琢磨琢磨
12.正是因为或温暖或宁静的大的背景的衬托,这点点飞鸟的动态之美才更加生动,整个画面才更有意境。象这种写法,这段里面还有,你能找的到吗?
( 你来读) 第二句你来,第三句你来【第1遍读】
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就会发现大的背景下的动态美是如此的生动,我们接着读 ,第一句你来,第二句你来,第三句你来 【第2遍 三个孩子读】
三、情感升华,诵读全文
走过冬天的早晨,我们再一次走进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
春天的黎明中变化的色彩,那悠然的气息你来读;
夏天的夜晚,朦朦细雨中的点点萤火虫的动态之美,无限的遐想,你来读;
三、能力提升,小练笔
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只属于清少纳言,别人他看不到,他也写不出来。我们自己心底一定也有一份最美最难以忘记的景色,他属于谁?对,属于我们自己。让我们写一写自己心中最美、最难以忘记的景色。如果你能在大的背景中,写出一点动态之美就更好了。三分钟的时间,请开始
四、作业
1.把描写四季美景的句子抄下来。喜欢春天的孩子老师推荐你读朱自清的《春》;喜欢夏天的孩子,老师推荐你读汪曾祺的《夏天》;喜欢秋天的孩子,老师推荐你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喜欢冬天的孩子,老师推荐你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2.课下观察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季节,请你以小短文的形式展示一下,写出你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的特点。
板书设计:
四季之美
独特
视角 表达 韵味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学起来不费力。整堂课学生们情绪高涨,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动手能力、吟诵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每个环节都能让每个学生参与,但是没有深度,学生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对含有深层意思的句子没能预设好的气氛,课堂的层次不够明显。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品读,读出语言的韵律美,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根底,让我的教学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