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4《石壕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4《石壕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20:1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进现实生活:反复诵读课文,了解叙事诗的特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吏和妇的人物形象。
2、体悟诗人情怀:培养文言语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促成传统文化与情感相融合。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现实生活、体悟诗人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吏的“怒”、妇的“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叙事诗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一篇深沉蕴藉、现实主义的叙事诗《石壕吏》。从刚才这句话中,同学们了解到本诗的题材是什么?写在课题旁边。(板书课题、作者。)从字面上感受叙事诗的特点。
预设: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在之前学习记叙文,我们讲过叙事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的第一段,找出表明叙事要素的关键词。
预设:时间:“暮”(黄昏、傍晚天色昏暗之时),地点:“石壕村”,人物:“吏”(小官,这里指差役)、“老翁”、“老妇”,事件:“捉人”(抽丁,补充兵力)。
是谁在“捉人”,为什么要“捉人”?
预设:历史事件:安史之乱,谁在“捉人”:唐军,为何“捉人”:补充兵力。
唐肃宗乾元元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两军大战于安阳一带,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为补充兵力,四处抽丁,强征百姓充军,造成百姓困苦不安。
3、作者为什么写“捉人”而不是征兵?官吏又为何在夜里捉人?
预设:当时朝廷腐败,百姓负担沉重的兵役,繁重的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是时征兵性质已变,因而是“捉人”。
官府捉人之事时有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只有夜间“捉人”。可见人民处境之艰难凶险,官府手段之卑劣狠毒。
4、面对官吏的“捉人”,老妇如何面对?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走进现实生活
1、作者在课文第二段分别用哪两个字来准确地写出了吏、妇两方的情感态度?
预设:吏“怒”,妇“苦”
2、老妇的“苦”作者是如何得知的?
预设:是作者隔门听到的。从“听妇前致词”的“听”可以得知。
3、从老妇对差役的致词里听出她的哪些“苦”?
预设:“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服役惨景之苦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家中困境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被迫服役之苦
4、如果你也在现场,可以透过窗户看见差役和老妇,你将看到怎样的场景?面对这样的场景,你内心有怎样的感觉?小组交流,将你此时此刻的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
5、差吏在听完老妇的致词后,事情结果如何?
预设:从最后一段“如闻泣幽咽”的“泣”,“独与老翁别”的“别”可见,老妇最终还是被差役带走。
4、作者在本诗中采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尝试补白吏“问”的部分。
预设:
吏:汝家有男丁否!
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闻男童哭泣声)尚有他人否?
妇: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必得出一人!
妇: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5、“藏问于答”是作者故意将问话藏起来,只写答语。运用这种手法,言简意丰,委婉含蓄,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课文讲到这里,想必同学们对老妇的苦难遭遇深表同情,也对差吏的残酷行为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恨。可是,差役就没有他们的“苦”吗?
三、体悟诗人情怀
1、夜晚捉人的差吏经历了什么,他们是否有属于自己的“苦”?
预设: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和军队的溃败
吏的“苦”在于:残酷战争带来的肉体之苦;不得不服从朝廷命令,执行捉人的无奈之苦;朝廷昏庸腐朽,家国危在旦夕的绝望之苦等等。
3、其实,妇有她的“苦”,吏也有他们的“苦”。这些“苦”究竟是从何而来?根本原因是什么?
预设:“安史之乱”是一场叛乱,“苦”来自残酷的战争。
4、本诗题为《石壕吏》但却明写老妇的对话,暗写了差役的捉人部分,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预设:表明了作者的思想矛盾。杜甫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战争是维护统一、制止分裂的正义战争,国难当头,人民应该为此做出牺牲。他赞扬了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对差役残暴只是储蓄地予以揭露。
四、读、思、悟
1、反复诵读本诗,思考时代环境所带来的“苦”,感悟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2、小结: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叙事诗“让事实本身说话,避免主观情感”以及本文言简意丰、构思巧妙、充满情感张力的写作特点。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反复阅读,体会到在战乱年代,一个家庭的苦难遭遇,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传统文化和情感的交融。这种传统文化既不是狂妄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妄自菲薄的自我哀嚎,而是基于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价值观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