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20:2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诗经·国风·周南》
芣 苢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一、《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内容:“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铺陈叙述)

(比喻)

(起兴)
表现手法: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诗 经 六 义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风”“雅”“颂“
1、“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2、“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
铺陈叙述。
比:“以彼物喻此物”。
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由描写其他事物来使人产生相似或相关联想,再引起主题。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1、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感受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场景。
2、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学会鉴赏诗歌。
3、学习《诗经》相关文化知识、杨万里相关知识,了解古人劳动生活,深入体会劳动的崇高与美丽以及辛勤劳动等价值意义。
二、教学目标
《芣苢》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
三、创作背景
四、诵读诗歌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意轻重音、停顿,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带着欢欣的情感
(一)初读诗歌
结合注释,尝试将本诗翻译成现代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五、研读诗歌
1、朗读诗歌,把字音读准,反复诵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⑴采采:采而又采。
⑵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⑶有:取得。
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2、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明确:这首诗每句都是四个字,称为四言诗;诗中重复的语句较多,出现叠词。
3、我们读的很多古体诗是五言、七言,但是诗经中的很多诗是以四言为主,且重复较多,要怎样才能读出它的节奏感呢?
明确:四言诗经大多都可以用2/2的节奏来读,因其循环重复的特点,所以读起来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4、这首古老的诗经究竟给我们讲了什么呢?请用一句话概括诗意。
明确: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
5、 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诗经》是我国文化的源头,诗歌结构形式重章复沓,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音乐美感。而苏诗则为律诗,律诗的格律非常严整。在学习时要注意对这两首不同体裁诗歌结构进行赏析。
1.《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芣苢》运用重章叠唱,回环往复,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了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6、每句诗都是一副画,圈出动词:采、有、掇、捋、袺、襭,借助动词的注释再读读,想象一下诗经中女孩采芣苢是怎样的画面呢
明确: “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从一开始的采摘,到最后的满载而归,表现出劳动者劳动成果由多变少,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7、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 “采之”“有之”,之后,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8、《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为我们真实再现古代普通劳动者丰收的喜悦,劳动之美;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
六、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六个动词的变化,表现了古代女子采芣苢时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也从侧面烘托出了采芣苢的女子朴素、自然之美。
七、拓展延伸
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无论是欢愉的劳动场面,还是劳动者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都表明,劳动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如果只关注生活的质量,不关注生活质量的来源,就
会脱离生活实际,走进空虚和腐朽
没落。关注生活中的劳动者,才能
真正认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正是
一位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创造
了生活的物质条件,开拓了生活的
智慧空间,让我们能够幸福生活。
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
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
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
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
了我们这个时代!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
正确的劳动观。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