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册单元同步练习卷
大规模的冰川退缩与扩张会影响海平面的垂直变化,也会引起局部地区地壳的垂直变化。终碛堤是冰舌前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而逐渐堆积起来的弧状堤坝,可以显示冰川的变化,进而显示气候的变化。左图为冰川地壳受力示意图,右图为某冰川冰舌,2万年以来,该冰川依次发育了甲、乙、丙三道终碛堤,其中丙终碛堤只在冰川底部保留了残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区气温变化符合( )
A. B.
C. D.
2.右图地貌形成过程显示气候变化具有( )
A.交替性 ;随机性 B.持续性 ;交替性
C.间歇性; 交替性 D.随机性 ;间歇性
3.下列情况符合冰川退缩、扩张对地壳、海平面影响的是( )
①冰川退缩引起地壳上升、海平面上升
②冰川退缩引起地壳下降、海平面下降
③冰川扩张引起地壳下降、海平面下降
④冰川扩张引起地壳上升、海平面上升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5.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风化坑(岩石顶面上积水风化作用而成)和壶穴坑(河流挟带沙粒侵蚀而成)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貌。福建省长乐市三溪河地区花岗岩广布且多裂隙发育,三溪水库筑坝截流后下游部分河床出露,在河床中发现大量壶穴坑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风化坑可能主要分布在( )
A.①研究点 B.②研究点 C.③研究点 D.④研究点
7.与壶穴坑相比,风化坑( )
A.平面形态更圆 B.宽深比小 C.口径边缘圆滑 D.底部更平
某山前洼地位于大别山山地丘陵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在亚热带地区,降雨量的变化影响地表径流强度,决定着径流搬运物颗粒的粗细和多少,进而影响沉积物粒径。下图示意该山前洼地M地层剖面形成不同阶段(I-VII)沉积物粒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阶段
深度(m)
平均粒径(um)
粒径分布范围(μm)
Ⅶ
0.30-1.10
17.66
12.39-30.99
Ⅵ
1.10-1.65
36.15
0.27-168.89
Ⅴ
1.65-2.12
25.07
7.51-119.60
Ⅳ
2.12-2.97
22.18
10.84-49.86
Ⅲ
2.97-3.65
25.46
11.49-108.54
Ⅱ
3.65-4.10
43.43
10.99-187.94
Ⅰ
4.10-4.50
26.31
10.73-73.27
8.与阶段II相比,阶段I地表径流( )
A.强度较大,变动幅度大 B.强度较大,变动幅度小
C.强度较小,变动幅度小 D.强度较小,变动幅度大
9.大气降水较多且波动明显,强降水过程多发的阶段是( )
A.I、VII B.II、VI C.III、V D.IV、V
10.总体来看,该山前洼地土层沉积物( )
A.粒径均匀,沉积环境稳定 B.粒径较细,沉积环境不稳定
C.粒径较粗,沉积环境稳定 D.粒径均匀,沉积环境不稳定
长江流域某河段受上游水库运行、“清水”下泄影响,2015年枯水期最低水位呈下降趋势。下图示意该河段及河段内2个水文站的横断面(河床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1.造成该河段枯水期最低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库蓄水 B.河段蒸发加剧 C.河流下切侵蚀 D.流域降水减少
12.上游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枯水期沉积物颗粒数量变化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多、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增强 B.减少、河床变深,与下游高差减小
C.减少、水量增加,侵蚀作用增强 D.增多、水量减少,沉积作用增强
下图为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示意。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村里的数百亩农用地主要种植葡萄,葡萄加工、销售是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可知,该村庄( )
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 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
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 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
14.该村庄的传统民居特征;体现出当地( )
A.土层深厚,透水性强 B.植被茂密,四季常绿
C.干燥少雨,日温差大 D.河网密布,水源丰富
15.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鼓励该村庄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此( )
A.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升产量 B.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C.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扩大市场 D.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呼图壁河位于天山北麓,从河源至河口地区大致可以分为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区和北部沙漠区三大地貌单元。右图为清中后期呼图壁地区主要聚落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清中后期呼图壁地区聚落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土地资源丰富 C.灌溉农业发展 D.水旱灾害频繁
17.呼图壁河中下游河道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下图为某地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影响该地林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风向 C.光照 D.水分
19.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 )
A.横断山区 B.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 D.呼伦贝尔大草原
20.在河流变迁过程中,河道景观的演化过程是( )
A.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 B.牛轭湖→曲流→草地→林地
C.林地→草地→曲流→牛轭湖 D.草地→林地→牛轭湖→曲流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1.甲处的地貌类型为( )
A.三角洲 B.冲积平原 C.海岸地貌 D.风沙地貌
22.青岛航母基地所在地的海岸地貌的特征很可能是( )
①地势平坦
②地势险峻
③滩涂广阔
④坡陡水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境内,石林由黄色砂砾岩构成。这里奇峰耸立,绝壁凌空,石柱、石笋大多高度为80—100米,最高的超过200米。该石林是由燕山运动、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加上风蚀、流水冲蚀、重力崩塌等地质作用形成的。下面图甲为黄河石林景观图,图乙为云南路南石林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3.景泰黄河石林的形成过程是( )
A.固结成岩—风化水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水蚀
C.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D.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水蚀—侵蚀搬运
24.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柱高度—般在几米到40多米,与黄河石林石柱高度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厚度不同 B.所受地质作用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人类保护程度不同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镰刀形沙洲一般形成于河流转弯处,洲体向河道凸岸弯曲,似如镰刀或月牙,当河水遇河流弯曲时,表层流侵蚀河岸一侧,物质脱落后,被底层流搬运到另一侧堆积,形成沙洲(如图)。
(1)说明图示河段的河道形态特征。
(2)分析图中沙洲面积季节变化大的原因。
(3)推断河中沙洲将逐渐与哪岸(甲岸或乙岸)相连,并分析原因。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内陆绿洲地区人类活动遗址众多,这些遗址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如下图)。小明是该考古队的成员,同时也是某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生。通过研究,小明发现在距今2万~1万年期间,此处沉积了厚达5m的洪积物,形成了老洪积扇;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大致形成于距今1万~9千年期间,且中部夹杂盐碱结晶层;距今3500年前后,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并留下了大量放牧牛羊、谷物种植的遗迹。之后,该遗址被新的洪积物掩盖埋藏。
(1)分析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古人类生活留下的遗迹,判断距今3500年前后该地带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
(3)推测距今2万年以来该地区气候的干湿变化。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海位于东非大裂谷上,在距今约4000万年前,非洲和阿拉伯两个大陆隆起部分轴部的岩石基底,发生了地壳张裂。当时有一部分海水进入,使裂缝处成为一个封闭的浅海。在大陆裂谷形成的同时,海底发生扩张,熔岩上涌到海底地表,不断产生新的海洋地壳,古老的大陆岩石基底则被逐渐推向两侧。后来,这里的海水又慢慢地干涸了。到了距今约300万年时,海水再次进入红海。红海海底沿主海槽轴部裂开,形成轴海槽,并沿着轴海槽发生缓慢的海底扩张,东西两侧的非洲和阿拉伯大陆也在缓慢分离,形成的红海也成了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下图为红海所在的区城图。
(1)距今约4000万年前,非洲和阿拉伯两个大陆隆起部分轴部的岩石基底,发生了地壳张裂,形成封闭的浅海,但后来海水又慢慢地干涸,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目前红海仍在继续扩张,其扩张速率为每年1.0~1.5厘米,如果照此发展下去,那么两千多万年后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图中依次形成了甲、乙、丙三道终碛堤,显示气候间歇性变暖,冰川间歇性退缩。丙终碛堤形成后,气候变冷、冰川扩张,受到侵蚀,丙终碛堤只在冰川底部保留了残迹。注意横坐标时间向右是距今越来越远,所以应该从右向左看。故符合图示地貌形成过程的气温变化情况是A。故选A。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终碛堤是冰舌前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而逐渐堆积起来的弧状堤坝”,当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会形成终碛堤,故任一终碛堤形成时气候相对稳定,说明气候并非持续性变暖,而是具有间歇性;图中依次形成了甲、乙、丙三道终碛堤,冰川退缩,显示气候变暖。丙终碛堤形成后又受到侵蚀,显示气候变冷,说明气候变化具有交替性,C正确。故选C。
3.答案:D
解析:冰川退缩,对地壳的压力减轻,会引起地壳上升,同时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①正确;反之,冰川扩张,会引起地壳下降,同时海平面下降,③正确。故选D。
4.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岩石为石灰岩,且地表多峰林景观,因此该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石灰岩广布、气候较湿润、地势较高的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主要在我国云贵高原及附近地区,多分布于云南(云或滇)、贵州(贵或黔)、广西(桂)等地区,江苏(苏)、湖南(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等地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相对较差,喀斯特景观相对较少,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5.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处处于上层的石灰岩尚未被全部侵蚀,不是侵蚀最强烈的地区,A错误;乙处岩层属于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乙处沟谷是由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因此乙处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B错误;丙处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松散,地形坡度较大,且为顺向坡,地质不稳,易发生滑坡,C正确;丁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构造,地貌上属于典型的向斜山,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积水风化作用而成。壶穴坑是河流挟带沙粒侵蚀而成。图中②③点位于河谷地区,受河水侵蚀作用强,可能有较多壶穴坑分布。①④点分布海拔较高,但①位于山脊处,风化作用更强烈一些,所以图中风化坑可能主要分布在①研究点,A正确故选:A。
7.答案:D
解析:壶穴坑是河流挟带沙粒侵蚀而成,由于旋转水流不断侵蚀打磨,所以壶穴口径侧壁和口径边缘应圆滑,因此壶穴坑平面形态和口径边缘更圆,AC错误。壶穴因河水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河流中断层、岩性不同或是跌水的下方在水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坑穴,因此壶穴坑的宽深比更小,B错误。由于旋转流水不断侵蚀壶穴坑底部,使得少壶穴底部不平,向下凹陷,因此风化坑底部更平,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降雨量的变化影响地表径流强度,决定着径流搬运物颗粒的粗细和多少,进而影响沉积物粒径,结合表中信息,与阶段Ⅱ相比,阶段Ⅰ沉积物平均粒径小,说明地表径流的强度较小,搬运能力较弱,粒径分布范围比阶段Ⅱ小,说明地表径流的变动幅度较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大气降水较多且波动明显,使地表径流强度增大,搬运能力强,沉积物粒径分布范围大,结合表中信息Ⅱ、Ⅵ阶段平均粒径较大,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10.99~187.94和0.27~168.89,范围大,说明大气降水较多且波动明显,地表径流强度大且波动大,故B正确;而I、Ⅶ、Ⅲ、V、Ⅳ阶段的粒径范围都相对Ⅱ、VI阶段较小,说明降水波动相对不明显,故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各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单位都是um,粒径细微,但各阶段的粒径范围差异较大,说明沉积环境不稳定,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C
解析:读材料结合图形可知,长江流域某河段受上游水库运行、“清水”下泄影响,图中看出2015年河床加深,由于河流下切侵蚀,河床降低,从而造成该河段枯水期最低水位下降,C正确;枯水期时水库应主要处于放水状态,A错误;蒸发和降水多少取决于气候条件,2015年气候未发生显著变化,故不是导致水位低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水库修建后增加了库区以下河段落差,水流速度加快,加上枯水期水量较建坝以前增加,侵蚀作用增强,沉积作用减弱,河段内沉积物颗粒数量减少,C正确,AD错误;受上游水库运行、“清水”下泄影响,河流下切侵蚀,河床加深,这样使本河段与下游高差减小,会导致往下游的水流速度减缓,从而促进泥沙淤积,沉积数量应该增多,B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的空间分布。从图上可以看出,公共用地位于村庄的中心,目的是方便村民进行活动,A正确。根据图可知,住宅沿县级公路分布较少,主要沿河流分布,B错误。农用地主要沿河流两岸分布,灌溉便利,C错误。住宅东岸多,西岸少,并不对称,D错误。
14.答案:C
解析:根据文字材料可知,当地民居具有以下特征:墙体厚实,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根据传统民居的特征,可推断此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冬冷夏热,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力大,C正确。由于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表土侵蚀严重,土层稀薄,A错误。西北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景观为主,植被稀少,B错误。西北降水少,属内流区,河流稀少,D错误。
15.答案:D
解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葡萄装点庭院、美化村庄,美化环境,改善村庄和居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葡萄庭院旅游产业,带动葡萄观赏、葡萄采摘、葡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D正确。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缺水),不适宜扩大种植面积,A错误。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不明显,而且葡萄种植对绿地面积影响不大,B错误。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主要是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以此带动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葡萄的销售起到一定作用,但目的不是扩大葡萄的销售市场,培育葡萄优良品种由专门农业部分负责,并不是村庄的能力范畴,C错误。
16.答案:C
解析:图中聚落由南部山区向中部平原区和北部沙漠区方向迁移,其根本原因是灌溉农业发展,使得中部平原区和北部沙漠区可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故选C。
17.答案:D
解析:图中聚落由少到多,灌渠由少到多反映出河道受人类活动影响发生演变,演变顺序为②③①,故选D。
18.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在大草原上形成了林地,一般草原上降水较少,在温度带一样的情况下形成林地的主导因素是水分。D项正确。
19.答案:D
解析:牛轭湖是河流曲流自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而连续河湾是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河湾,之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多见于地形平坦河段,A、C项错误,D项正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干旱地区,蒸发旺盛,水分缺乏,不易形成牛轭湖,B项错误。
20.答案:A
解析:曲流形成后,河水仍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地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此时牛轭湖周围水分条件好,故林木生长较好,形成林地;随着泥沙淤积,牛轭湖最终变小直至消亡,周边水分逐渐减少,变成草地。故河道的演化过程是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A项正确。
21.答案:A
解析:甲处为黄河三角洲。
22.答案:D
解析:航母为大型水面舰船,吃水线很深,因此海岸地貌可能坡陡水深。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由材料“由燕山运动、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加上风蚀、流水冲蚀、重力崩塌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并结合图甲可判断黄河石林为沉积岩,由此推知其先经历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砂砾岩,然后经历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再加上风蚀、流水冲蚀、重力崩塌等地质作用,之后经流水侵蚀、搬运作用,最终形成了景泰黄河石林。综上可知,景泰黄河石林的形成过程为: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水蚀—侵蚀搬运,D项正确。
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思维。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柱较矮,景泰黄河石林中的石柱较高,主要是因为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厚度没有黄色砂砾岩厚度大,石柱更易被侵蚀,导致形成的石柱较矮,A项正确;云南路南石林和黄河景泰石林都是通过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搬运等地质作用形成的,B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和人类保护程度不同不是云南路南石林和黄河景泰石林石柱高度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C、D项错误。
25.答案:(1)河道弯曲;平缓;宽浅;多汊流、沙洲、河漫滩分布。
(2)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为雨水补给;该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导致露出水面的沙洲面积季节变化大。
(3)将与乙岸相连甲岸位于河流凹岸,河水不断侵蚀,河岸后退;乙岸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强。
解析:(1)图示河段由镰刀形沙洲分布,由材料可知,镰刀形沙洲形成于河流转弯处,故图示河段的河道较为弯曲;沙洲的形成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可知该河段河道较为平缓,落差较小;河道泥沙沉积较多,导致河道宽且浅;受沙洲影响,河道分叉,形成汊流。
(2)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河段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导致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当河流水位高时,沙洲底部被淹没,面积减小;当河流水位低时,沙洲裸露面积增大。
(3)由图可知,甲岸位于河流凹岸,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河岸后退;乙位于河流凸岸一侧,河水流速慢,泥沙沉积多,沙洲在乙岸一侧增长,最终沙洲将与乙岸相连。
26.答案:
(1)(物质来源)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动力条件) 季节性山洪频发,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
(2)(气候)地势低,气候较温暖; (水源)地下水埋藏浅(或有泉水出露) ,水源相对充足; (地形、土壤)地形平坦,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 (植被) 草木茂盛。
(3)由湿润趋于干燥,再变湿润。
解析:
(1)从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动力条件两方面入手分析。该地位于西北某山地南坡,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为沉积物提供了物质来源:西北地区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整体而言,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出现季节性山洪,山洪发生时,洪水携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2)主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植被等方面入手分析。从示意图上看,遗址所在处地形相对平坦:从材料: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可知,遗址所在处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位于南坡(阳坡)且地势低,气候较温暖;该处地下水埋藏浅,水源相对充足;在水源附近,植被生长茂盛。(3)结合第三问图中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可知,距今2万年以来该地区气候由湿润趋于干燥:新洪积扇的出现反映出该地再次湿润,故该地气候由湿润趋于干燥,再变湿润。
27.答案:(1)封闭的浅海水量较少;在大陆裂谷形成的同时,海底发生扩张,水域的蒸发面积加大;熔岩上涌导致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加之该地纬度低,常年受副高、信风控制,气温高,蒸发大,所以后面海水又慢慢干涸。
(2)阿拉伯半岛不断向亚洲挤压,两千万年后波斯湾可能变成湖泊甚至消失,阿拉伯半岛紧靠亚欧大陆,不再是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