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2张PPT)
第7讲 生物大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基础落实课)
逐点清(一) 糖类
(一)糖的组成和分类
[注意] ①糖不一定均符合通式Cm(H2O)n,如脱氧核糖(C5H10O4);符合通式Cm(H2O)n的有机物不一定均是糖类,如乙酸(C2H4O2);②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有的糖有甜味,如葡萄糖等;有的糖没有甜味,如纤维素等。
(二)单 糖
1.葡萄糖
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有甜味 结构 葡萄糖分子式为__________,分子中含有醛基,属于醛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多羟基醛
化学性质 ①醛基性质(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与银氨溶液混合水浴加热,有______出现;与新制Cu(OH)2共热,有__________出现。
②羟基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等
C6H12O6
CH2OH(CHOH)4CHO
银镜
砖红色沉淀
续表
2.果糖
存在和应用 在水果和蜂蜜中含量较高,比蔗糖的甜度高,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的生产中
性质和结构 ①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吸湿性强。
②分子式为__________,是________的同分异构体。
③果糖是一种多羟基酮,属于酮糖
C6H12O6
葡萄糖
3.核糖与脱氧核糖
作用 它们分别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__ (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构 它们都是含有5个碳原子的单糖。核糖分子式为_________,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O;脱氧核糖分子式为C5H10O4 ,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糖核酸
C5H10O5
CH2OH(CHOH)2CH2CHO
(三)二 糖
1.蔗糖
C12H22O11
葡萄糖
果糖
2.麦芽糖
C12H22O11
葡萄糖
[注意] ①蔗糖和麦芽糖二者分子式相同,但是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②乳糖也是二糖,乳糖经发酵可生成乳酸。
(四)多 糖
1.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特点
(1)它们是由大量葡萄糖单元相互连接组成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6H10O5)n,也可以表示为[C6H7O2(OH)3]n,因为二者的n值不同,所以组成和结构也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2.淀粉
3.纤维素
醇羟基
硝酸纤维
醋酸纤维
[注意] 淀粉和纤维素都不能被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属于非还原糖。
[题点考法·全面练通]
题点(一) 糖类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糖类都具有甜味
B.糖类都含有羰基,对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表现出还原性
C.糖类的组成都符合Cm(H2O)n的通式
D.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解析:淀粉、纤维素等无甜味,A错;
淀粉、蔗糖等不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B错;
脱氧核糖不符合通式,C错误。
答案:D
2.(2022·广东等级考)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碳循环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淀粉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
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都属于烃类
C.1 mol CO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
D.22.4 L CO2被还原生成1 mol CO
解析: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可得到葡萄糖,故A正确;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但含有O元素,不属于烃类,故B错误;1个CO分子含有14个电子,则1 mol CO中含有14×6.02×1023个电子,故C错误;未指明气体处于标准状况下,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答案:A
题点(二) 糖类的性质实验探究
3.(2021·山东等级考)某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操作如下:向试管Ⅰ中加入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打开盛有10%NaOH溶液的试剂瓶,将玻璃瓶塞倒放,取1 mL溶液加入试管Ⅱ,盖紧瓶塞;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CuSO4溶液。将试管Ⅱ中反应液加入试管Ⅰ,用酒精灯加热试管Ⅰ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
A.1 B.2 C.3 D.4
解析:第1处错误: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检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中的醛基时,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否则作水解催化剂的酸会与氢氧化铜反应,导致实验失败,题干实验过程中蔗糖水解后溶液未碱化;第2处错误: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不能用玻璃瓶塞,否则NaOH与玻璃塞中SiO2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Na2SiO3,会导致瓶盖无法打开。
答案:B
4.有以下实验过程。
结合实验过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解析: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淀粉液在酸性环境下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再加入碘水,因为碘水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通过溶液不变蓝说明溶液中没有淀粉,在碱性环境下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淀粉已经水解,所以通过实验能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但是否水解完全无法确定。
答案:D
[思维建模]
(1)在酸性条件下糖类水解产物(葡萄糖)检验时,水解液要加碱中和至碱性。
(2)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
①实验步骤
②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A 现象B 结论
a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尚未水解
b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部分水解
c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 淀粉完全水解
逐点清(二) 蛋白质 核酸
(一)蛋白质
1.氨基酸的分子结构
(1)氨基酸是羧酸分子烃基上的氢原子被_____取代得到的化合物。分子中既含有______又含有______。
(2)天然氨基酸几乎都是α-氨基酸,其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α-氨基酸除甘氨酸外,一般均含有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具有对映异构体。
氨基
羧基
氨基
2.氨基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天然氨基酸均为_____晶体,熔点_____,一般都能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无色
较高
(2)化学性质
两性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酸性基团___________,碱性基团_______,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如甘氨酸与HCl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OOH
—NH2
续表
肽键
两个
蛋白质
3.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通过肽键等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主要含有C、H、O、N、S等元素,属于天然________化合物。
高分子
(2)蛋白质的性质
水解 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最终生成_________
两性 含有_______显碱性和含有_________显酸性
盐析 某些浓的无机盐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而使蛋白质从水溶液中析出,为______过程。可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
变性 加热、加压、搅拌、振荡、超声波、紫外线、放射线和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乙醇、甲醛等条件下,一些有机物会使蛋白质变性,属于________过程。是杀菌、消毒的原理
显色反应 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加热显黄色——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燃烧 有__________的气味——检验毛、丝纺织品
氨基酸
—NH2
—COOH
可逆
不可逆
烧焦羽毛
(3)酶
概念 一类由细胞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催化特点 条件温和,不需加热
具有高度的________性
具有高效________作用
专一
催化
(4)蛋白质盐析和变性的比较
盐析 变性
条件 较浓的轻金属盐或铵盐溶液,如(NH4)2SO4、Na2SO4溶液等 加热、紫外线、放射线、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甲醛等
特点 可逆,蛋白质仍保持原有活性 不可逆,蛋白质已失去原有活性
应用 分离、提纯蛋白质,如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或(NH4)2SO4]溶液,使蛋白质析出 消毒、灭菌,给果树施用波尔多液,保存动物标本等
(二)核酸——生物大分子
天然核酸根据其组成中所含戊糖不同,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它们对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核糖核酸的形成
2.脱氧核糖核酸的形成
[题点考法·全面练通]
题点(一) 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结构性质
1.人类借助于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单个的蛋白质分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
B.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蛋白质可完全水解生成氨基酸
D.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能水解,有些蛋白质在
适当的条件下不能水解
解析:蛋白质都可以水解最终生成对应的氨基酸。
答案:D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蛋白质析出,即使再加入水也不溶解
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次合成的
③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
④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了显色反应
⑤蛋白质溶液里的蛋白质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⑥灼烧可以用来检验蛋白质
⑦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高温下有很强的活性,几乎能催化人体中的各类反应
A.①④ B.①④⑤
C.①⑤⑦ D.⑤⑥⑦
解析: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蛋白质析出,此过程为蛋白质的盐析,蛋白质没有失去生理活性,加水后可以继续溶解,①错误;蛋白质溶液里的蛋白质分子属于高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⑤错误;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化学反应,不能催化身体中的各类反应,⑦错误。
答案:C
3.(2022·北京等级考)高分子Y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多肽,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F中含有2个酰胺基
B.高分子Y水解可得到E和G
C.高分子X中存在氢键
D.高分子Y的合成过程中进行了官能团保护
答案:B
[思维建模] 氨基酸的成肽规律
题点(二) 核酸的组成、结构与生物功能
4.下列关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C.R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还指挥着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分裂
D.对核酸的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生命活动规律
答案:D
5.对某个DNA分子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54%,又知该DNA的一条链(A链)所含的碱基中腺嘌呤占28%,问与A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
A.26% B.24% C.18% D.11%
解析: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54%,可知G=C=27%、A=T=50%-27%=23%。又因DNA的一条链(A链)所含的碱基中腺嘌呤占28%,假设每条链有100个碱基,两条链共含腺嘌呤等于200×23%=46,A链中腺嘌呤的数量等于100×28%=28,则另一条链中腺嘌呤数为18,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18%,C正确。
答案:C
[归纳拓展] 碱基互补配对的两个规律
逐点清(三) 合成高分子
(一)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1.高分子的特点
(1)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般有机化合物大得多,通常在104以上。
(2)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平均值,聚合反应得到的是分子长短不一的混合物。
[注意] 因为n值不确定,所以高分子化合物的成分也不确定,所以不是纯净物,一般认为是混合物。
2.加成聚合反应
(1)概念:由单体分子间通过_______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_______反应。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称为_____________,简称加聚物。
(2)加聚物的组成与结构(以聚氯乙烯为例)
已知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
加成
加聚
加成聚合物
单体 能合成高分子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单体。由此可知聚氯乙烯的单体是____________
链节 高分子链中可重复的结构称为链节,又称重复结构单元。聚氯乙烯的链节是________________
聚合度 高分子链中含有的_______数目称为聚合度,通常用n表示
加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加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质量×n
CH2==CHCl
—CH2—CHCl—
链节
3.缩合聚合反应
(1)概念:由单体分子间通过______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反应称为缩合聚合反应,简称______反应。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称为___________,简称缩聚物。
(2)反应特点
①在生产缩聚物的同时,还伴有_______的副产物(如H2O等)的生成。
②大多缩聚反应是_____反应,为提高产率,并得到具有较高聚合度的缩聚物,需要及时移除反应产生的小分子副产物。
缩合
缩聚
缩合聚合物
小分子
可逆
(3)缩聚物的结构简式
书写缩聚物的结构简式时,一般在方括号外侧写出端基原子或原子团。例如,
(4)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①各单体物质的量与缩聚物结构简式的下角标一般要一致,大部分化学方程式中的都是n。
②注意生成的小分子的物质的量: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物质的量一般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物质的量一般为(2n-1)。如:
(二)高分子材料
1.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2.通用高分子材料
(1)塑料: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塑料可分为:
热塑性塑料 性能:可以反复加热熔融加工
实例: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热固性塑料 性能:不能加热熔融,只能一次成型
实例:酚醛树脂等
①聚乙烯
分类 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高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与链的长短有关,高分子链越长,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高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越大,软化温度和密度越高
应用 低密度聚乙烯可做食品包装袋等,高密度聚乙烯较硬,可做瓶、桶、板、管与棒材等。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具有高强度和高耐磨性,使用温度范围广,耐化学腐蚀,可用于制造防弹服、防弹头盔、绳缆等
[注意] 聚乙烯不属于纯净物。聚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所以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高、低密度聚乙烯加热均可熔融。
合成方法 在酸催化下,等物质的量的苯酚与甲醛发生反应,苯酚邻位或对位的氢原子与甲醛的羰基加成生成羟甲基苯酚,然后羟甲基苯酚之间相互脱水缩合成线型结构的高分子。具体反应如下:
在碱催化下,苯酚与过量的甲醛反应,生成羟甲基苯酚的同时,还生成二羟甲基苯酚、三羟甲基苯酚等,继续反应生成_______结构的酚醛树脂
②酚醛树脂
网状
性能及应用 具有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受热后不能软化或熔融,也不溶于一般溶剂。酚醛树脂主要用作绝缘、隔热、阻燃、隔音材料和复合材料。可用于生成烹饪器具的手柄,一些电器与汽车的零部件,火箭发动机、返回式卫星和宇宙飞船外壳等的烧蚀材料
续表
(2)合成纤维
①聚酯纤维
合成方法 合成纤维中产量最大的是聚酯纤维中的涤纶,是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性能与应用 涤纶纤维的强度大,耐磨,易洗,快干,保形性好,但透气性和吸湿性差。涤纶大量应用于服装与床上用品、各种装饰布料、国防军工特殊织物,以及工业用纤维制品等
②聚酰胺纤维
合成方法 聚酰胺纤维中的锦纶是较早面世的合成纤维之一,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又称锦纶66、尼龙66),化学方程式为
性能及应用 聚己二酰己二胺不溶于普通溶剂,拉制的纤维具有天然丝的外观和光泽,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可用于生产丝袜、降落伞、渔网、轮胎帘子线等
(3)合成橡胶
①性能及应用:橡胶是一类具有弹性的物质,在外力作用下,橡胶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去除外力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橡胶在耐磨、耐油、耐寒、耐热、耐腐蚀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顺丁橡胶
合成方法 顺丁橡胶是以1,3-丁二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得到以顺式结构为主的聚合物,化学方程式为
橡胶的硫化 呈线型结构的橡胶,分子链较柔软,性能较差。将其与硫等硫化剂混合后加热,硫化剂将聚合物中的双键打开,以二硫键(—S—S—)等把______结构连接为______结构,得到既有弹性又有强度的顺丁橡胶。但硫化交联的程度不宜过大,否则会使橡胶失去弹性。顺丁橡胶具有很好的弹性,耐磨、耐寒性好,主要用于制造轮胎
线型
网状
3.功能高分子材料
(1)高吸水性树脂
①应用:可在干旱地区用于农业、林业抗旱保水,改良土壤。可以用于婴幼儿纸尿裤等。
②合成思路:一是改造纤维素或淀粉分子,接入强亲水基团;二是合成新的带有强亲水基团的高分子。
③淀粉、纤维素等天然吸水材料的改性。在淀粉或纤维素的主链上再接入带有_________基团的支链,提高吸水性能。例如,淀粉与丙烯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以淀粉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为防止此共聚物溶于水,还需在交联剂作用下生成网状结构的淀粉-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
④用带有强亲水基团的烯类单体进行聚合,得到含亲水基团的高聚物。例如,在丙烯酸钠中加入少量交联剂,再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可得到具有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
强亲水
(2)高分子分离膜
性能 分离膜一般只允许水及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其余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另一侧,形成浓缩液,达到对原液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分类 分离膜根据膜孔大小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等,可用于分离不同的物质
主要材料 主要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如醋酸纤维、芳香族聚酰胺、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
应用 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饮用水的制取,以及果汁浓缩、乳制品加工、药物提纯、血液透析等领域
[题点考法·全面练通]
题点(一) 聚合反应及单体的判断
1.(2022·山东等级考)下列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正确的是 ( )
解析:聚乳酸是由乳酸[HOCH(CH3)COOH]分子间脱水缩聚而得,即发生缩聚反应,A错误;聚四氟乙烯是由四氟乙烯(CF2==CF2)经加聚反应制备,B正确;尼龙-66是由己二胺和己二酸经缩聚反应制得,C错误;聚乙烯醇
由聚乙酸乙烯酯 发生水解反应制得,D错误。
答案:B
A.Y的分子式为C15H18O2
B.Y的分子结构中有2个羟基
C.X与Y生成R的反应是缩聚反应
D.X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有4种(仅考虑构造异构)
答案:A
[思维建模] 高聚物单体的推断方法
推断单体时,一定要先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并找准分离处。
(1)加聚产物单体判断
加聚产物的主链一般全为碳原子,按“凡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的规律画线断键,然后半键闭合、单双键互换。
题点(二) 高分子材料及应用
3.(2021·河北等级考)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芦苇可用于制造黏胶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聚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可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
C.淀粉是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的天然高分子物质
D.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可降解材料
解析:芦苇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用于制造黏胶纤维,A说法正确;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不粘锅的耐热涂层是聚四氟乙烯等耐热材料,B说法错误;淀粉是天然高分子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C说法正确;大豆蛋白纤维可降解,D说法正确。
答案:B
4.(2022·湖南等级考)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m=n-1
B.聚乳酸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C.1 mol乳酸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1 mol H2
D.两分子乳酸反应能够生成含六元环的分子
答案:B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