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基础知识复习[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基础知识复习[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4-05 09: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中考基础知识复习系列语音中考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

2、能正确辨识常用的多
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方法指导1、形声字变异如:炽、涸、莠、枢、提2、近似字辨别如:蹒、券、绽、绰、淀3、多音字区别如:强、称、和、发、累4、前后鼻音辨析5、声调符号标注文字中考要求:1、掌握必学课文中的常
用字,能正确使用常见
的同音字、形似字、多
音多义字
2、书写规范、工整,避
免写错别字
3、能熟练地使用字典、
词典,会用部首和音序
两种检字法。词语1、掌握必学课文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和作注的疑难词语
2、理解关键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3、根据语境,能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语言中考要求:句子中考要求:1、懂得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
几种常用句型的表达作用,并能根据语言环境正
确使用。
2、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并列、选择、递进、
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常用复句,正确使用
常用的关联词语。
3、能辨识和修改常见的比较明显的语病。常用关联词语表并列:……又……又…… …既…又…
…不是…而是…表递进:…不但…而且… …不仅…也…表选择: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表转折:虽然…但是(可是) … 尽管…却(也) …表因果:既然…就…表条件:只要…就… 只有…才…
不论(不管) …都…表假设:如果(假使) …就… 即使…(哪怕) …也…1、用词不当 2、成分残缺
3、结构混乱 4、搭配不当
5、重复累赘 6、不合逻辑
7、产生歧义 8、复句常见的语病
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原因:由于乱用介词而导致在这篇文章里,热情地歌颂了新风尚。例句: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2、缺少谓语:原因:状语较长,省略了谓语中心语例句: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
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句子末尾加上“而努力”)3、缺少宾语:原因:定语被误认为宾语。例句:我们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向雷锋
同志学习”。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
爱劳动。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句: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的愉快的笑容
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
回响。(注意:并列短语中常常有搭配不当的现象)2、动宾搭配不当:例句:1、清明节前后,我校派800多人次,
参加郊区的植树活动。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人次”改为“人”)(“目的”改为“态度”)3、主宾搭配不当:例句:1、职工提出的问题,得到了领导的支持。(“支持”改为“答复”)2、只靠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
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
任的态度。(“态度”改为“人”)4、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不当:例句:1、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2、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3、他的感情表现得很丰满。(“人群”改为“人”)(“深思”改为“思考”)(“丰满”改为“丰富”)语序不当: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例句: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
队的篮球女教练。(应改为: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
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注意:a.表示领属性或时间、处所的
b.表示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
f.带“的”的定语位于不带“的”的定语之前。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例句: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同他热
情交谈。(应改为: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的
同他交谈。)注意:状语的排列次序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介词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3、分句次序不当:例句: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大勇
的革命烈士,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应改为: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4、词序不当:例句:王先生亲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
说:“要当心!”(“亲切地”移到“说”字前面)不合逻辑1、前后矛盾:例句:同学们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数学竞赛。(“基本”和“都”任意去掉一个)2、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例句: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
的人不皱眉头呢?(算清否定的次数)注意:前半句有肯定、否定连用,后半句也
一定要有肯定、否定的连用。例句: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
锻炼。后半句改为“关键在于平时有没有多锻炼。”重复累赘:例1:通过宣传教育,有的青年已经改邪归
正,走上了正途。例2:最近,有伪造的假人民币流入市场,严
重扰乱国家的货币流通。歧义句:例句: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解 题 策 略:1、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糊
的,就有可能有语病。2、审读法:通过审慎地阅读,去发现句子
中的毛病。3、简缩法:将结构复杂的句子按提取主干
的方法简化后进行检查。(理枝叶、查主干、合逻辑)正确使用成语的标准1、词语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
2、词语之间搭配要恰当;
3、词语组合的顺序要正确;
4、要符合文体、语体及感彩;
5、要符合语法规范及用语习惯成语误用例说望文生义用反词义褒贬颠倒配错对象不明典故过轻过重范围不当
颠倒关系搭配不当标点符号中考要求1、能正确使用标点符

2、理解引号、破折号、
省略号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的作用。标点符号专题知识知识归纳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
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
不用顿号,只用逗号。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
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
能使用逗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
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二、问号的使用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
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9、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
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
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
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三、冒号的使用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
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
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
容。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
出下文。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
种并列的情况)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
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5、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7、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同时使用。
四、引号的作用 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且引号前用冒号。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
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
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
以此类推。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
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五、破折号的使用1、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
2、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分:
(1)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果
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部分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2)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
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的则不行。
(3)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
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3、破折号和括号的区分:双破折号的作用与句内括
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是
在句中插入解释或补充;
但句内括号中的内容在诵
读时不读出来,而两个破
折号之间的部分是正文的
一部分,必须要读出。六、括号的使用1、句内括号:注释句中的某些词语,紧贴在被注释或说
明的词或句子后面。如所注词语后面有标点,要标在括号
的后面;括号内的语句之间可加标点,但末尾不用标点
(问号、感叹号除外),直接用括号收住。
2、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在句末标点后面;
它的内部可用标点,句末标点可用可不用,要用时
要标在括号内。七、书名号的使用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
电影剧作等。
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3、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4、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5、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
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八、省略号的使用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
等”连用。
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
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九、标点符号的位置1)句号、问号、感叹号、
分号、冒号、逗号、顿号
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紧挨
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
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2)引号、括号、书名号都
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
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
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
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
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不
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3)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
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
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
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
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
现前行末尾占一格,后行开
头占一格的情况。4)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
间,书写时占一个字格。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
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
标志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5)着重号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修辞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对偶、对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在语言
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2、根据表达需要,能恰当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
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
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
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
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
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
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
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
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
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
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
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
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
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
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
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
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
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
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
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
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
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
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
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
“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
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
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
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梨儿。总结1、概括中心或要点 : 对象+特点段落句子词语
组织表达2、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对象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