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7 22:0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 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写生字“熏”,正确理解前两首诗古诗中难懂的词语。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两首古诗。
3. 通过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 搜集资料,了解背景
1、 教师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
以岳飞的《满江红》为例:
师:(出示《满江红》)这是我们在课外背诵的词,其中有一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提到的“靖康耻”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资料,或者与父母交流,了解历史事件——靖康之耻。
二:课上回顾导入
1、(出示四年级相关课文图片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下册时学习了用自己的身体挡子弹的黄继光,四年级上册学习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都是非常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今天,我们将再来一起学习两首爱国诗——《示儿》、《题临安邸》,请打开课本。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爱国文章,铺垫课堂整体基调即爱国,再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学习历史背景
1、 师:请同学们齐读前两首诗的诗题、朝代以及作者,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宋代作者写的。
师:有关宋代的历史你了解吗? 教师出示相关课件,即宋元国土变化图。介绍相关时代背景:北宋的都城为汴州,北宋的北边就是金国,金国对北宋的国土虎视眈眈,所以他们大举南侵,一下子抢去了北宋将近一半的国土,当时身在汴州的一些北宋朝廷的王师、权贵们,他们不得不向南逃到了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在杭州建立了临时政府南宋,这就是著名的历史事件——靖康之耻,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以及南宋的建立。
师:今天这首诗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我们来好好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通过介绍相关的历史知识,再加上同学们的课前预习,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含义,加深记忆。
四、学习《示儿》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示儿》,学生边听边画出停顿。学生齐读,注意读得正确流利,读出停顿来。
2、师:谁能解释一下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通过注释可以知道“示儿”的意思就是“写给儿子看”。
师:看来关注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同桌两人合作,根据注释,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讨论交流一下诗意。
3、 汇报交流,两人合作,一人读诗,一人解意。
诗意:我原本知道人死后就什么都与我无关了,我只是悲伤看不见国家的统一,等到朝廷的军队北上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举行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你们的父亲。
教师注意点拨“但”的意思为“只是、仅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也积累了很多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两人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古诗,即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养成自主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二)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师:这首诗是陆游在 85岁高龄时写下来的,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当时他躺在床上,感觉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首诗就是他的临终——
预设:遗言、遗嘱、遗愿......
1、体会情感。
师:一个人的临终遗愿往往隐藏着他最大的心愿,假设陆游现在只能说三句话了,你猜他会说哪三句?
生: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两句话呢?
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一句话呢?
生: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是啊,看来陆游一生的心愿都是希望看到国家统一,可是他活不到那一天了,他看不到这个好消息了,所以他在写这首诗时的情感是怎样的?预设:悲。陆游悲——不见九州同。逐句缩减,领会诗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概括能力。
2、 走进陆游,体会家国情怀。
陆游不光是悲不见九州同,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生活,仔细来看一下。(出示相关课件)
师:在陆游 20岁时,他就激情高诵: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这是他希望自己能够亲临战场,上阵杀敌,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 在他 68岁这一年,他看到生活在北方的中原老百姓在金兵的铁蹄之下苦苦挣扎,生不如死,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了多少辛酸。 陆游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报国无门,眼看着自己的青丝变成了黑发,只能将满腹凄凉化成了一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在他老病僵卧之际,他在梦中梦见自己上马杀敌,将北方失地收复回来,写下了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他壮志未酬的悲伤写照。最终,在自己 85岁即将去世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等不到收复失地的好消息了,于是写下了临终遗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读完这些诗句,你感受到陆游还悲在哪里?
预设:对自己壮志未酬,不能上阵杀敌的悲伤。 对北方老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感到悲悯。
师:我们感受到陆游的悲之切,其实这浓浓的悲源于一个深情的字眼,那就是陆游对自己国家深深的——爱。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国家爱之深,所以此刻他感到悲之切。
教师通过拓展课外陆游的诗歌,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陆游情感,也就加深了对本首诗的理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陆游的悲之切,更带着爱之深的感情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五、学习《题临安邸》
(一)解读诗题,整体感知初步体会。师过渡:中国从不缺乏有骨气的爱国文人,老骥伏枥的陆游是这样,忧国忧民的林升也是这样,时间转换,地点转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边,听听林升的质问。
1、 教师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停顿来。
2、 学生解读诗题,即写在临安旅店里。
3、 教师点拨:
师:休是什么意思?
(预设:停止)
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一下,是谁在西湖这里歌舞不停?
预设:是那些忘了国难,只知道贪图享乐的王师权贵们。
师:难道这些王师权贵们不知道自己的国土被金兵抢去一半了吗,难道他们
不知道北方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水深火热吗,他们都知道,但哪怕他们什么都知道,他们依然在这里歌舞不停,所以林升发出了这样的质问——西湖歌舞几时休?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悲愤、愤慨的语气情感来。
(二)重点字词指导,深化情感
1、游人、暖风。
师:“游人”是不是指现在我们所说的到某个地方游玩的人?“暖风”是不是指吹在我们身上的温暖的风? 生结合时代背景思考。
预设:“游人”是指那些忘了国难,寻欢作乐的朝廷官员们。“暖风”是指社会上颓废的风气。 带着体会再次读一读诗的后两句。
2、找一找哪个字最能体现出当时朝廷官员们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精神状态?
预设:醉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设你现在就在朝廷里,你看到了那些王师权贵们,通过这个“醉”字,你具体看到了什么?
3.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得具体。
师:所以这个“醉”是纸醉金迷的醉,是醉生梦死的醉,是烂醉如泥的醉......
4、 除了“醉”字,哪个字还用得很精妙?
预设:熏。
师:我们把“熏”换一个字,暖风还可以怎么样游人醉?
预设:吹、拂、使、染......
师:为什么作者不用吹、拂等,而是用“熏”呢?关注“熏”的字形变化以及本义。教师讲解,金文的“熏”字形最接近他的本义,下面的四点底代表着“火”,中间有一扇窗户,火从窗户里探出火苗来,火在下面慢慢烘烤,使之沾染上烟火气息,乃至被熏黑了。即“熏”的本义就是:慢慢烘烤,使之沾染上烟火气息,乃至熏黑。结合本义,学生交流“熏”字的精妙之处。
预设:“熏”字用在这里可以体现出这些朝廷官员、王师权贵们越来越腐败无能的状态。教师通过“换字”的形式,让学生在字的对比和字的本义两方面结合着理解“熏”的精妙之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5、 带着理解,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三)点明情感,深化主题
师:这“暖风”非常具有腐蚀性,让那些王师权贵们忘了此刻身处杭州而不是曾经的汴州,还忘记了......
生自由发言。
预设:还忘记了国家的灭亡,忘记了收复失地的使命,忘记了北方老百姓们......
师:看到这些,想到这些,怎么可能让人不生气不愤慨,所以林升在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怎么样的?
预设:愤怒的,悲愤的。带入情感,齐读古诗。
六、点明主旨,激发爱国情结。
师小结:不管是陆游的悲也好,还是林升的愤也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情感那就是——爱国。翻开单元主题页,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陆游死不瞑目,真是因为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林升发出振聋发聩的质问,也是因为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我们坐在这里一起学习这两首古诗,也是因为我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自由发言。
预设:我们要珍惜现在安居乐业的生活。
预设:我为我们祖国现在的日益强大感到骄傲......就让我们饱含着爱国之情,一起来试着背诵一下这两首古诗吧!
七、课后作业
师:你还知道那些爱国诗,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预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岳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王昌龄
课下请同学们积累更多的爱国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