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生物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生物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17 22:00:33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生物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
1.下列关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卵生 B.体外受精
C.变态发育 D.成蛙用鳃呼吸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过渡类群,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根本原因是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环境;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为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从两栖动物个体发育来看,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水陆两栖,主要呼吸器官是肺,但是肺功能不强大,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所以ABC正确,D错误,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故答案为:D。
【分析】 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两栖动物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但是其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限制了其分布,所以两栖动物种类较少,分布狭窄的一个类群。
2.如图是男性成对染色体排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B.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C.男性精子中含有23条染色体
D.男性只能产生一种精子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 人体内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染色体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是一样的,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还有一对染色体在男性和女性体内不一样,与性别决定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22对+XY,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X或22条+Y;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22对+XX,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X。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产生两种不同精子的比例为1:1;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即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介个的机会相等,XY结合为男孩,XX结合为女孩。所以ABC正确,D错误,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分别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
故答案为:D。
【分析】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
3.三胎政策放开后,一对夫女妇想再生一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是(  )
A.0% B.25% C.50% D.100%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 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产生两种不同精子的比例为1:1;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即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介个的机会相等,XY结合为男孩,XX结合为女孩,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占50%,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
4.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4条,则其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
A.24对,24对 B.24条,24条 C.12对,12对 D.12条,12条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要减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同时其上成对的基因也相互分离。故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所以,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4条,则其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2条,12条,D符合题意,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要减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同时其上成对的基因也相互分离。故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5.我国古代把传染病称为“瘟疫”,为了控制瘟疫,我国古人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抗疫措施。以下对古人抗疫措施分析错误的是(  )
A.秦代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控制传染源
B.宋代官府要求民众多吃药,民间还发明了“人痘”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明代医生开始使用早期的防护服,并开始使用纱布口罩——保护易感人群
D.明清时期将“患病之家”病人的衣物在锅上蒸煮——一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秦代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属于针对传染源进行处理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A正确;
B、宋代官府要求民众多吃药,民间还发明了“人痘”疫苗,属于提高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措施,为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明代医生开始使用早期防护服,并开始使用纱布口罩属于针对传播途径进行的处理措施,为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
D、明清时期将“患病之家”病人的衣物在锅上蒸煮,属于针对传播途径进行的处理措施,为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染源进行处理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针对传播途径进行的处理措施)和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措施)。
6.一枚受精的鸽卵中,孵化后将发育成雏鸽的部分是(  )
A.胚盘 B.卵黄 C.卵白 D.系带
【答案】A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鸽,A符合题意;
B、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C不符合题意;
D、系带固定卵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在一个鸟卵中,卵黄膜相当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卵黄相当于细胞质,胚盘中有细胞核,使胚胎发育的部位。卵黄、卵黄膜、胚盘共同构成了一个卵细胞。
7.(2022八下·乾安期中)2020年2月,东非地区蝗灾肆虐,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未见。蝗虫的发育过程是(  )
A.卵→若虫→成虫 B.卵→蛹→若虫→成虫
C.卵→蛹→成虫 D.卵→幼虫→蛹→成虫
【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不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例如蝗虫的发育过程就是卵→若虫→成虫,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昆虫的两种发育形式的比较: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
8.红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与支持,也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如图所示途径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不安全性行为传播,所以日常生活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同桌进餐、交谈等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我们要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关爱艾滋病患者,所以①握手、③同桌进餐,⑤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艾滋病有效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目前无可供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和治愈药物),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病毒,不是传染病
B.艾滋病可以经过血液、唾液、精液、乳汁等体液传播
C.艾滋病人的免疫系统正常,能正常地进行劳动
D.目前控制艾滋病的蔓延主要是对艾滋病人进行治疗
【答案】D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是传染病,A错误;
B、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不安全性行为即精液进行传播,B错误;
C、艾滋病的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而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C错误;
D、目前针对艾滋病主要预防措施为切断传播途径,针对艾滋病人进行治疗,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艾滋病有效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目前无可供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和治愈药物),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10.下列哪项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
A.皮肤和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不符合题意;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不符合题意;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C符合题意;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低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指人出生后,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包括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没有。
11.(2016七上·洛阳月考)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钱学森 B.杨振宁 C.袁隆平 D.巴斯德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解: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面积达10.5亿亩,为我国水稻增产增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为此,1981年袁隆平荣获了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7年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在国内外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
故答案为:C
【分析】1、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等。
2、路易·巴斯德,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爱国化学家,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
3、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
12.(2020八下·简阳开学考)下列各种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B.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D.人的身高和体重
【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属于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表现,属于相对性状,故A不符合题意;
B.番茄的红果和黄果属于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属于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身高和体重是同一种生物,不同性状的表现类型,不属于相对性状,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13.人工种子的获得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利用的繁殖方式是(  )
A.压条 B.扦插 C.组织培养 D.有性生殖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 人工种子的获得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利用的繁殖方式是无性生殖中的组织培养,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一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发育成新个体,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有性生殖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即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有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繁殖速度慢,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14.“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应关注饮食安全,远离垃圾食品
B.打喷嚏时应遮掩口鼻或避开他人
C.吸毒有损身心健康且危害社会
D.感冒后可以随意服用抗生素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人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远离垃圾食品,A正确;
B、要养成打喷嚏时应遮掩口鼻或避开他人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B正确;
C、吸毒品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对本人、他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正确;
D、要合理用药,是药三分毒,不能滥用抗生素,D错误.
故选:D.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5.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则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神经元、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0条、46条、23条 B.46条、46条、23条
C.46条、23条、23条 D.23条、46条、46条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成熟的红细胞中染色体数为0条;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所以在神经元中染色体数目为23对即46条;精子为生殖细胞,染色体成单存在,所以在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23条,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DNA的载体,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含有遗传信息。
2、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要减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同时其上成对的基因也相互分离。故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16.下列关于性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性状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及行为方式
B.每种性状有两种表现型
C.猪的长鼻子是猪的性状
D.生物的性状并非都能用肉眼看到
【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性状指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核行为等特征的统称,A正确;
B、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为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表现形式有多种,B错误;
C、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猪的长鼻子为猪的一种性状,C正确;
D、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看见,有的肉眼看不到,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纯合个体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17.遗传变异对生物本身的意义是(  )
A.能培育出新的品种
B.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C.能把性状传给后代
D.既保持种族的延续,又能使后代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遗传保持了生物体的稳定性,保持了物种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变异是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在基因上发生了改变,表达出了不同的性状,变异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使后代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所以遗传和变异对生物本身的意义是既保持了种族的延续,又使后代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体变异的原因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18.时下流行的驴友、暴走等户外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户外运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了解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技能,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做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都应该观察到患者的胸廓随着吹起而起伏
B.动脉出血,血量大,鲜红色,要摁压伤口远心端血管止血
C.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
D.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
【答案】B
【知识点】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A、做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都应该观察到患者的胸廓随着吹起而起伏,并且吹气后气体能够从口排出,A正确;
B、动脉出血,血量大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的涌出,要伤口近心端指压止血或用止血带止血,B错误;
C、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进行急救,C正确;
D、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安全用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急救指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有无呼吸或意识,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19.下列实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发炎反应
C.人患过麻疹后就不再患麻疹 D.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皮肤的屏障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发炎反应是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吞噬病菌,使病菌失去致病性,属于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人患麻疹后体内产生了对麻疹病毒的抗体,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是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在起作用,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低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指人出生后,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包括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没有。
20.新冠病毒的变异类型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下列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奥密克戎病毒属于传染源
B.德尔塔病毒侵入人体,人体不会产生免疫反应
C.注射抗生素可以治疗新冠肺炎
D.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奥密克戎病毒是新馆病毒的变异类型,是病原体,A错误;
B、德尔塔病毒侵入人体,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B错误;
C、抗生素是某些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不能用于治疗新冠肺炎,C 错误;
D、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染源进行处理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针对传播途径进行的处理措施)和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措施)。
21.下列预防遗传病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加强体育锻炼 B.对空气进行消毒
C.禁止近亲结婚 D.接种疫苗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禁止近亲结婚是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措施,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近亲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妻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增大,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增加。
22.下列植物中,常用扦插繁殖的是(  )
A.桃 B.玉米 C.萝卜 D.月季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扦插指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然后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使其生根或发芽称为新植株;材料的处理上端平切(减少水分散失),下端斜切(增大吸水面积);去掉部分叶(减少蒸腾作用),保留芽(发育成枝条),常用扦插的植物有甘薯、葡萄、菊、月季、柳等,所以D符合题意,A桃常用嫁接的方法,B玉米和C萝卜采用种子繁殖,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即由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卵→新个体,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即母体→新个体,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23.下面关于病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类结构特殊的生物,不同于其他生物
B.病毒离开活细胞,也有生命活动
C.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禽流感、口蹄疫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是一类结构特殊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而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的细胞体内,B错误;
C、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正确;
D、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都是动物病毒,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4.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心情愉快的方式有(  )
A.听音乐、散步
B.向朋友和老师、亲人倾诉
C.换角度思考、用恰当的方式宣泄
D.以上方式都可以
【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有: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散步),倾诉或宣泄(如向朋友倾诉)和爱我安慰(换角度思考,保持乐观的态度),所以ABC三项都是保持心情愉快的方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25.李红的妈妈二胎生了一个小弟弟。弟弟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是(  )
A.22对+XY B.45条+X C.44条+XX D.45条+Y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所以弟弟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是22对+XY,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产生两种不同精子的比例为1:1;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即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介个的机会相等,XY结合为男孩,XX结合为女孩。
26.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疫苗是一种能直接杀死病原体的物质,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病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只是由皮肤构成的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形成的,A错误;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正确;
C、 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有效的预防传染病,C错误;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低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指人出生后,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包括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没有。
27.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
A.遗传信息基因染色体 B.遗传信息染色体基因
C.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D.染色体遗传信息基因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DNA的载体,所以①为染色体;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所以②为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③为遗传信息,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DNA的载体,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含有遗传信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们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
28.蚊子吸食了甲的血液后,又吸食乙的血液,甲的血液中含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了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此过程中,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分别是(  )
A.甲乙两人和蚊子 B.甲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蚊子 D.乙和蚊子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 蚊子吸食了甲的血液后,又吸食乙的血液,甲的血液中含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了流行性乙型脑炎,在这个过程中甲为传染源,乙为易感人群,乙型脑炎病毒为该传染病的病原体,蚊子为传播途径,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9.生活中有很多“俗语”,以下“俗语”中比较符合健康生活理念的是(  )
A.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 B.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C.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D.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所以C符合健康生活理念,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健康是指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30.人的成熟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精子细胞、血小板中的染色体条数是(  )
A.46,23,46,23 B.46,46,23,46
C.0,46,23,0 D.0,23,23,46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体内的染色体数为0;口腔上皮细胞为人体体细胞,人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为23对,即46条;精子细胞为生殖细胞,染色体成单存在,为23条;血小板无细胞核,所以染色体数为0,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DNA的载体,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含有遗传信息。
2、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要减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同时其上成对的基因也相互分离。故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1.已知豌豆花的颜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颜色,不同的豌豆性状杂交后的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杂交组合 亲代 子代花的颜色及数量
紫花 白花
一 甲(紫花)×丙(白花) 45 47
二 乙(紫花)×丙(白花) 73 0
三 甲(紫花)×甲(紫花) 52 18
(1)豌豆花颜色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它们由DNA上的   控制。
(2)第一组子代中决定紫花的遗传信息来自亲代中的   。
(3)豌豆花颜色中   是隐性性状。
(4)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甲的基因组成是   。
【答案】(1)相对性状;基因
(2)甲
(3)白花
(4)Aa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 豌豆花颜色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它们由DNA上的基因控制;
故答案为:相对性状;基因。
(2)第一组中决定紫花的遗传信息来自亲代中的甲;
故答案为:甲。
(3)根据杂交组合二:亲代紫花和白花,而后代中全是紫花,凭空消失,消失的为隐性可以判断出白花是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
故答案为:白花。
(4)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从组合二和组合三我们可以判断出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可以判断出白花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亲代甲(紫花)×丙(白花aa),其后代中有白花也有紫花,并且白花和紫花的比接近1:1,所以亲代甲(紫花)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故答案为:Aa。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纯合个体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显性性状大的基因组成为DD、Dd;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dd。
2、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纯合个体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如高茎),未表现出来的性状未隐性性状(如矮茎)。
32.(2023八下·江津期中)请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人类有肤色之别。根据肤色特征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棕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不同人种肤色的基因组成是不同的。但是长期晒太阳的非黑色人种,肤色也会变黑。
资料二: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
(1)肤色是一种性状,是由   控制的。
(2)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孩子,若这对夫妇肤色的基因组成均为Aa(如图),则这个孩子肤色的基因组成是   。这对夫妇想再生一个孩子,孩子肤色正常的概率是   。
(3)资料二中染色体主要由[   ]   和[   ]   组成。
【答案】(1)基因
(2)aa;3/4
(3)②;DNA;③;蛋白质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肤色是一种性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
(2)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父母亲的基因组成都是Aa,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则白化病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
这对夫妇想再生一个孩子,结合遗传图解可知,孩子肤色正常的概率是75%。
(3)资料二中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①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②DNA和③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33.根据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症状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对患者应隔离治疗,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能有效预防该病。
资料二:蛔虫病是由蛔虫引起的一种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患蛔虫病的人常常厌食并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严重时腹泻。预防蛔虫病:①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净、饭前便后洗手;②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腮腺炎病毒和蛔虫都称为   。与蛔虫相比,腮腺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对资料二中预防蛔虫病的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属于   (填“抗体”或“抗原”),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1)病原体;遗传物质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原;接种疫苗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免疫及其功能;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1) 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腮腺炎病毒和蛔虫都称为病原体。与蛔虫相比腮腺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故答案为:病原体;遗传物质。
(2)资料二中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净、饭前便后洗手;②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切断传播途径。
(3)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接种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属于抗原,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或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
故答案为:抗原;接种疫苗。
【分析】 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染源进行处理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针对传播途径进行的处理措施)和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措施)。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病毒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1 / 1甘肃省武威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生物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
1.下列关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卵生 B.体外受精
C.变态发育 D.成蛙用鳃呼吸
2.如图是男性成对染色体排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B.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C.男性精子中含有23条染色体
D.男性只能产生一种精子
3.三胎政策放开后,一对夫女妇想再生一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是(  )
A.0% B.25% C.50% D.100%
4.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4条,则其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
A.24对,24对 B.24条,24条 C.12对,12对 D.12条,12条
5.我国古代把传染病称为“瘟疫”,为了控制瘟疫,我国古人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抗疫措施。以下对古人抗疫措施分析错误的是(  )
A.秦代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控制传染源
B.宋代官府要求民众多吃药,民间还发明了“人痘”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明代医生开始使用早期的防护服,并开始使用纱布口罩——保护易感人群
D.明清时期将“患病之家”病人的衣物在锅上蒸煮——一切断传播途径
6.一枚受精的鸽卵中,孵化后将发育成雏鸽的部分是(  )
A.胚盘 B.卵黄 C.卵白 D.系带
7.(2022八下·乾安期中)2020年2月,东非地区蝗灾肆虐,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未见。蝗虫的发育过程是(  )
A.卵→若虫→成虫 B.卵→蛹→若虫→成虫
C.卵→蛹→成虫 D.卵→幼虫→蛹→成虫
8.红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与支持,也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如图所示途径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病毒,不是传染病
B.艾滋病可以经过血液、唾液、精液、乳汁等体液传播
C.艾滋病人的免疫系统正常,能正常地进行劳动
D.目前控制艾滋病的蔓延主要是对艾滋病人进行治疗
10.下列哪项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
A.皮肤和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
11.(2016七上·洛阳月考)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钱学森 B.杨振宁 C.袁隆平 D.巴斯德
12.(2020八下·简阳开学考)下列各种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B.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D.人的身高和体重
13.人工种子的获得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利用的繁殖方式是(  )
A.压条 B.扦插 C.组织培养 D.有性生殖
14.“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下列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应关注饮食安全,远离垃圾食品
B.打喷嚏时应遮掩口鼻或避开他人
C.吸毒有损身心健康且危害社会
D.感冒后可以随意服用抗生素
15.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则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神经元、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0条、46条、23条 B.46条、46条、23条
C.46条、23条、23条 D.23条、46条、46条
16.下列关于性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性状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及行为方式
B.每种性状有两种表现型
C.猪的长鼻子是猪的性状
D.生物的性状并非都能用肉眼看到
17.遗传变异对生物本身的意义是(  )
A.能培育出新的品种
B.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C.能把性状传给后代
D.既保持种族的延续,又能使后代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18.时下流行的驴友、暴走等户外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户外运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了解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技能,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做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都应该观察到患者的胸廓随着吹起而起伏
B.动脉出血,血量大,鲜红色,要摁压伤口远心端血管止血
C.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
D.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
19.下列实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发炎反应
C.人患过麻疹后就不再患麻疹 D.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20.新冠病毒的变异类型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下列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奥密克戎病毒属于传染源
B.德尔塔病毒侵入人体,人体不会产生免疫反应
C.注射抗生素可以治疗新冠肺炎
D.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21.下列预防遗传病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加强体育锻炼 B.对空气进行消毒
C.禁止近亲结婚 D.接种疫苗
22.下列植物中,常用扦插繁殖的是(  )
A.桃 B.玉米 C.萝卜 D.月季
23.下面关于病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类结构特殊的生物,不同于其他生物
B.病毒离开活细胞,也有生命活动
C.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禽流感、口蹄疫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24.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心情愉快的方式有(  )
A.听音乐、散步
B.向朋友和老师、亲人倾诉
C.换角度思考、用恰当的方式宣泄
D.以上方式都可以
25.李红的妈妈二胎生了一个小弟弟。弟弟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是(  )
A.22对+XY B.45条+X C.44条+XX D.45条+Y
26.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疫苗是一种能直接杀死病原体的物质,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病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只是由皮肤构成的
27.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
A.遗传信息基因染色体 B.遗传信息染色体基因
C.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D.染色体遗传信息基因
28.蚊子吸食了甲的血液后,又吸食乙的血液,甲的血液中含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了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此过程中,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分别是(  )
A.甲乙两人和蚊子 B.甲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蚊子 D.乙和蚊子
29.生活中有很多“俗语”,以下“俗语”中比较符合健康生活理念的是(  )
A.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 B.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C.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D.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30.人的成熟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精子细胞、血小板中的染色体条数是(  )
A.46,23,46,23 B.46,46,23,46
C.0,46,23,0 D.0,23,23,46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1.已知豌豆花的颜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颜色,不同的豌豆性状杂交后的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杂交组合 亲代 子代花的颜色及数量
紫花 白花
一 甲(紫花)×丙(白花) 45 47
二 乙(紫花)×丙(白花) 73 0
三 甲(紫花)×甲(紫花) 52 18
(1)豌豆花颜色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它们由DNA上的   控制。
(2)第一组子代中决定紫花的遗传信息来自亲代中的   。
(3)豌豆花颜色中   是隐性性状。
(4)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甲的基因组成是   。
32.(2023八下·江津期中)请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人类有肤色之别。根据肤色特征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棕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不同人种肤色的基因组成是不同的。但是长期晒太阳的非黑色人种,肤色也会变黑。
资料二: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
(1)肤色是一种性状,是由   控制的。
(2)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孩子,若这对夫妇肤色的基因组成均为Aa(如图),则这个孩子肤色的基因组成是   。这对夫妇想再生一个孩子,孩子肤色正常的概率是   。
(3)资料二中染色体主要由[   ]   和[   ]   组成。
33.根据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症状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对患者应隔离治疗,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能有效预防该病。
资料二:蛔虫病是由蛔虫引起的一种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患蛔虫病的人常常厌食并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严重时腹泻。预防蛔虫病:①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净、饭前便后洗手;②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腮腺炎病毒和蛔虫都称为   。与蛔虫相比,腮腺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对资料二中预防蛔虫病的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属于   (填“抗体”或“抗原”),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过渡类群,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根本原因是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环境;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为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从两栖动物个体发育来看,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水陆两栖,主要呼吸器官是肺,但是肺功能不强大,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所以ABC正确,D错误,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故答案为:D。
【分析】 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两栖动物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但是其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限制了其分布,所以两栖动物种类较少,分布狭窄的一个类群。
2.【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 人体内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染色体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是一样的,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还有一对染色体在男性和女性体内不一样,与性别决定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22对+XY,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X或22条+Y;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22对+XX,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X。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产生两种不同精子的比例为1:1;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即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介个的机会相等,XY结合为男孩,XX结合为女孩。所以ABC正确,D错误,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分别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
故答案为:D。
【分析】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
3.【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 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产生两种不同精子的比例为1:1;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即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介个的机会相等,XY结合为男孩,XX结合为女孩,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占50%,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
4.【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要减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同时其上成对的基因也相互分离。故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所以,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4条,则其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2条,12条,D符合题意,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要减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同时其上成对的基因也相互分离。故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5.【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秦代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属于针对传染源进行处理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A正确;
B、宋代官府要求民众多吃药,民间还发明了“人痘”疫苗,属于提高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措施,为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明代医生开始使用早期防护服,并开始使用纱布口罩属于针对传播途径进行的处理措施,为切断传播途径,C错误;
D、明清时期将“患病之家”病人的衣物在锅上蒸煮,属于针对传播途径进行的处理措施,为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染源进行处理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针对传播途径进行的处理措施)和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措施)。
6.【答案】A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
【解析】【解答】A、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鸽,A符合题意;
B、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C不符合题意;
D、系带固定卵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在一个鸟卵中,卵黄膜相当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卵黄相当于细胞质,胚盘中有细胞核,使胚胎发育的部位。卵黄、卵黄膜、胚盘共同构成了一个卵细胞。
7.【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不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例如蝗虫的发育过程就是卵→若虫→成虫,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昆虫的两种发育形式的比较: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
8.【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不安全性行为传播,所以日常生活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同桌进餐、交谈等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我们要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关爱艾滋病患者,所以①握手、③同桌进餐,⑤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艾滋病有效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目前无可供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和治愈药物),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9.【答案】D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是传染病,A错误;
B、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不安全性行为即精液进行传播,B错误;
C、艾滋病的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而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C错误;
D、目前针对艾滋病主要预防措施为切断传播途径,针对艾滋病人进行治疗,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艾滋病有效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目前无可供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和治愈药物),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10.【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不符合题意;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不符合题意;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C符合题意;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低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指人出生后,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包括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没有。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解: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面积达10.5亿亩,为我国水稻增产增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为此,1981年袁隆平荣获了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7年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在国内外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
故答案为:C
【分析】1、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等。
2、路易·巴斯德,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爱国化学家,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
3、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
12.【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属于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表现,属于相对性状,故A不符合题意;
B.番茄的红果和黄果属于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属于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身高和体重是同一种生物,不同性状的表现类型,不属于相对性状,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13.【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 人工种子的获得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利用的繁殖方式是无性生殖中的组织培养,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一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发育成新个体,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有性生殖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即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有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繁殖速度慢,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14.【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人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远离垃圾食品,A正确;
B、要养成打喷嚏时应遮掩口鼻或避开他人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B正确;
C、吸毒品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对本人、他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正确;
D、要合理用药,是药三分毒,不能滥用抗生素,D错误.
故选:D.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5.【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成熟的红细胞中染色体数为0条;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所以在神经元中染色体数目为23对即46条;精子为生殖细胞,染色体成单存在,所以在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23条,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DNA的载体,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含有遗传信息。
2、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要减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同时其上成对的基因也相互分离。故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16.【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性状指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核行为等特征的统称,A正确;
B、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为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表现形式有多种,B错误;
C、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猪的长鼻子为猪的一种性状,C正确;
D、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看见,有的肉眼看不到,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纯合个体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17.【答案】D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遗传保持了生物体的稳定性,保持了物种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变异是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在基因上发生了改变,表达出了不同的性状,变异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使后代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所以遗传和变异对生物本身的意义是既保持了种族的延续,又使后代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体变异的原因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18.【答案】B
【知识点】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A、做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都应该观察到患者的胸廓随着吹起而起伏,并且吹气后气体能够从口排出,A正确;
B、动脉出血,血量大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的涌出,要伤口近心端指压止血或用止血带止血,B错误;
C、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应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进行急救,C正确;
D、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安全用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急救指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有无呼吸或意识,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19.【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皮肤的屏障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发炎反应是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吞噬病菌,使病菌失去致病性,属于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人患麻疹后体内产生了对麻疹病毒的抗体,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是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在起作用,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低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指人出生后,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包括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没有。
20.【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奥密克戎病毒是新馆病毒的变异类型,是病原体,A错误;
B、德尔塔病毒侵入人体,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B错误;
C、抗生素是某些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不能用于治疗新冠肺炎,C 错误;
D、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染源进行处理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针对传播途径进行的处理措施)和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措施)。
21.【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禁止近亲结婚是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措施,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近亲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妻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增大,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增加。
22.【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扦插指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然后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使其生根或发芽称为新植株;材料的处理上端平切(减少水分散失),下端斜切(增大吸水面积);去掉部分叶(减少蒸腾作用),保留芽(发育成枝条),常用扦插的植物有甘薯、葡萄、菊、月季、柳等,所以D符合题意,A桃常用嫁接的方法,B玉米和C萝卜采用种子繁殖,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即由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卵→新个体,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即母体→新个体,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23.【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是一类结构特殊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而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的细胞体内,B错误;
C、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正确;
D、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都是动物病毒,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4.【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有: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散步),倾诉或宣泄(如向朋友倾诉)和爱我安慰(换角度思考,保持乐观的态度),所以ABC三项都是保持心情愉快的方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25.【答案】A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所以弟弟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是22对+XY,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产生两种不同精子的比例为1:1;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即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介个的机会相等,XY结合为男孩,XX结合为女孩。
26.【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形成的,A错误;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正确;
C、 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有效的预防传染病,C错误;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低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指人出生后,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包括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没有。
27.【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DNA的载体,所以①为染色体;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所以②为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③为遗传信息,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DNA的载体,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含有遗传信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们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
28.【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 蚊子吸食了甲的血液后,又吸食乙的血液,甲的血液中含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了流行性乙型脑炎,在这个过程中甲为传染源,乙为易感人群,乙型脑炎病毒为该传染病的病原体,蚊子为传播途径,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9.【答案】C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所以C符合健康生活理念,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健康是指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30.【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体内的染色体数为0;口腔上皮细胞为人体体细胞,人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为23对,即46条;精子细胞为生殖细胞,染色体成单存在,为23条;血小板无细胞核,所以染色体数为0,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DNA的载体,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含有遗传信息。
2、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要减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同时其上成对的基因也相互分离。故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31.【答案】(1)相对性状;基因
(2)甲
(3)白花
(4)Aa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 豌豆花颜色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它们由DNA上的基因控制;
故答案为:相对性状;基因。
(2)第一组中决定紫花的遗传信息来自亲代中的甲;
故答案为:甲。
(3)根据杂交组合二:亲代紫花和白花,而后代中全是紫花,凭空消失,消失的为隐性可以判断出白花是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
故答案为:白花。
(4)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从组合二和组合三我们可以判断出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可以判断出白花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亲代甲(紫花)×丙(白花aa),其后代中有白花也有紫花,并且白花和紫花的比接近1:1,所以亲代甲(紫花)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故答案为:Aa。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纯合个体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显性性状大的基因组成为DD、Dd;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dd。
2、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纯合个体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如高茎),未表现出来的性状未隐性性状(如矮茎)。
32.【答案】(1)基因
(2)aa;3/4
(3)②;DNA;③;蛋白质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肤色是一种性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
(2)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父母亲的基因组成都是Aa,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则白化病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
这对夫妇想再生一个孩子,结合遗传图解可知,孩子肤色正常的概率是75%。
(3)资料二中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①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②DNA和③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33.【答案】(1)病原体;遗传物质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原;接种疫苗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免疫及其功能;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1) 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腮腺炎病毒和蛔虫都称为病原体。与蛔虫相比腮腺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故答案为:病原体;遗传物质。
(2)资料二中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净、饭前便后洗手;②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切断传播途径。
(3)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接种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属于抗原,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或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
故答案为:抗原;接种疫苗。
【分析】 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染源进行处理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针对传播途径进行的处理措施)和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措施)。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病毒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