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莓”、“吵”等8个生字,会写“坏”、“松”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与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松鼠与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纸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朋友,他们是谁呢?(出示松鼠和小熊的图片)
2、学生交流:(松鼠和小熊)你们喜欢他们吗?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3、板书课题:(纸船和风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把生字圈出来。
2、分组朗读,学生互评。
3、再读课文思考: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汇报:(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争吵,后来又重归于好。)板书:吵架、和好
5、他们之间为什么会发生争吵呢?谁愿意说一说?学生汇报:(松鼠说小熊不守信用,小熊忘记了送给松鼠的风筝。)板书:风筝
6、板书:草莓(引导学习生字“莓”)为什么松鼠和小熊还送礼物给对方呢?故事里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板书:珍贵的东西(指导学习生字“珍”)指导朗读。
7、故事里的小熊为了和松鼠和好,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说一说。(小熊为了和好,折了纸船送给松鼠)板书:纸船指导学习生字“折”指导书写。
8、松鼠收到小熊的纸船心情会怎么样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第8段)松鼠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把自己的风筝挂在树枝上)指导学习生字“挂”。板书:风筝指导书写。
9、此时此刻松鼠和小熊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第9段)板书:乐坏了(指导学习生字“乐”)齐读第9段。此时的小熊也不生气了,(指导学习生字“气”)齐读第10段。
10、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他们见面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呢?小组内分角色表演一下。(学生表演)你们表演得真棒!从你们的表演中,我看出了小熊和松鼠都为他们的友谊能够失而复得而感到高兴!让我们一起再高兴地读一读课文吧!齐读最后一段。
11、故事的结尾有两个词(示课件),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示“尽头”)(没有尽头)在故事中指什么意思呢?(他们没有发生过矛盾,友谊是永恒的。)示“永恒”(永远不会消失)指什么意思呢?(他们的友谊会一直延续下去。)多么美好的友谊啊!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个故事吧!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过和朋友发生矛盾的事情吗?如果有的话,请你们回想一下当时是为了什么事情而争吵?后来是怎样和好的?(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觉得生活中最纯真的感情就是这样的!无论是谁只要他有一颗愿意沟通而又宽容的心,即使发生再大的矛盾,也能化解掉的。那么当你们的友谊之舟遇到风雨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呢?(指名学生说一说)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有一颗愿意沟通而又宽容的心,你们的友谊一定会像小熊和松鼠一样会一直持续下去的。请你们相信这点好吗?我相信你们是最棒的!我相信你们是最勇敢的!此时此刻让我们把这首歌曲唱出来吧!课件播放音乐《永远是朋友》!(全班同学一起跟唱歌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友谊唱首歌吧!把这首歌送给你们的每一个朋友吧!请你们永远珍惜这份纯真的友谊吧!最后请同学们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一下我们最真挚的友谊吧!谢谢大家!下课!
【作业布置】
1、小组内分工合作,以“纸船和风筝”为题,排演课本剧。
2、搜集有关友谊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纸船和风筝
吵 架 → 和 好
小熊 松鼠
风筝 纸船
【课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词句的训练上。特别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象、交流来达到理解词句意思的目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应多读少讲,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教师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在识字环节中,我注意了字的音、形、义的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识字,如:带读、开火车读、齐读、小组读等。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4、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5、在指导书写时,我注意了突出重点字。如:“坏”字是上下结构,“松”字是左右结构,“草莓”的“莓”是上下结构,“挂”字是左右结构等。在教学生书写时,我采用了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从而写好汉字。
6、在拓展延伸环节中,我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怎样维护友谊等问题,使学生懂得了友谊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友谊,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这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