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一)》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一)》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18 00:4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圆的认识(一)》说课稿
目录
01.
说教材
07.
说板书设计
03.
说教学目标
05.
说教法与学法
02.
说学情分析
04.
说教学重难点
06.
说教学过程
08.
说教学反思
01
说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圆第1节《圆的认识(一)》的说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圆的过程,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能用圆规画圆。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02
说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绘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圆的认识和性质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很多与圆有关的事物,如轮胎、水池等,因此对于圆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03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01
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03
3.结合具体的情境,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02
2.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04
4.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04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难点: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05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圆的过程,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2.学法:启发式学习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性质和特征。
06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圆形的轮胎、水池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图形,引导学生说出“圆形”这个词汇。
3. 教师出示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呈现
教学过程
1. 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圆中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即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探究
1. 教师出示圆规和纸张,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用圆规画圆,并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帮助,如如何调整圆规的长度、如何固定圆规等。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出圆形,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相互观察和交流,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纠正。
3.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如由多个圆组成的图形,让学生用圆规进行拼合
教学过程
和绘制。
应用
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与圆有关的事物,如轮胎、水池等,让学生结合圆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
2.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发现这些物品中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特征和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圆形的轮胎为什么比方形的轮胎更加稳定?为什么水池的形状通常是圆形的?
3. 学生可以自己寻找生活中与圆有关的事物,进行解释和讨论。
总结
教学过程
1
3.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如练习用圆规画圆等。
3
2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结,说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自己的收获。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特征和作用,并进行复习。
07
说板书设计
圆的定义
圆的各部分名称
01
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02
圆的特征和作用
03
08
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 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操作,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避免学生出现错误。
01
2.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避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上。
02
3.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03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