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目前,已知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共有2200多颗。2022年9月26日,“DART”探测器经10个月的太空旅行,到达距地球1100万公里的指定位置(如下图),进行撞击小行星Didymos的卫星Dimorphos实验,测试它对小行星轨迹的实际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经10个月的太空旅行,“DART”探测器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与地球相比,小行星Didymos( )
A.昼夜温差小 B.体积、质量大
C.生命生存条件好 D.表面平均温度低
2023年6月20日,我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送入距地面700km的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对“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干扰最大的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B.影响地球上农作物收成
C.在浙江上空引发极光 D.能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4.“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外界
“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东汉·王充《伦衡·说日》)。三足乌,又称金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因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日中三足乌”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一太阳活动相关联?( )
A.日珥 B.耀斑 C.太阳风 D.太阳黑子
6.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1.5亿年前,下列关于该地质历史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重要的成煤期 B.联合古陆形成
C.晚期出现了人类 D.蕨类植物繁盛
2021年10月20~21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延安市发现了8处重要的恐龙足迹化石。图为“陕西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7.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恐龙足迹证明陕北成陆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晚期.
9.陕北煤炭资源丰富,这可推断其成陆后的古地理环境曾是( )
A.冷湿的湿地 B.暖干的草原 C.湿热的森林 D.干热的森林
超深钻探对于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组成,矿产分布规律等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人类钻探深度第一位的钻孔位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262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地球内部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均匀 B.图中显示了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
C.乙属于地幔 D.甲和乙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
11.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可信的是( )
A.大量的硅铝物质 B.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热矿物
C.高温的岩浆 D.大量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
海洋浮游生物产生的二甲基硫(DMS)会形成气溶胶,并促进云的形成,对减缓全球变暖存在重要作用。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气溶胶所在大气垂直分层( )
A.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B.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C.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3.大气中的二甲基硫及其生成物能减缓全球变暖的原因是( )
A.增强大气逆辐射 B.减少太阳辐射
C.减少地面辐射 D.增加大气反射
气象上通常用气球把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测量。2023年2月,美国多家媒体报道了一个位于其境内40km高空的气象气球。据监测数据显示,该气球自我国西北地区升空后受高空西风的影响,向东误入美国西北部。当其下降至18km时,被美国战机击中并落在海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在我国西北地面升到美国西北高空的过程中,该气球经过大气层的气温变化为(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15.下列关于被击中时该气球位置所在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层直接热源来自地面 B.该层有臭氧层,吸收红外线
C.该层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D.该层有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初夏时节,随着雪域高原气温回升,被誉为“天湖”的西藏纳木错进入开湖期,蓝天白云湖水雪山相互辉映,吸引了众多游客。左图为纳木错景观图,右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纳木错湖区天空特别的蓝,下列现象与其成因相同的是( )
A.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B.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C.深秋晴天夜晚多出现霜冻 D.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17.游客在纳木错游玩时晚上需做好保暖,主要原因是( )
A.①作用强、②作用弱 B.②作用强、④作用弱
C.③作用弱、④作用强 D.①作用弱、③作用弱
18.在深圳的张先生与王先生驱车到深宝花园洽谈业务,左图、右图分别是张先生和王先生车载导航屏幕截图,张先生导航上N代表正北方,根据两幅图信息可知王先生的行驶方向为(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
下图示意北半球一名观察者观察到的太阳穿过天空的视运动路径,甲、乙、丙、丁四点代表太阳的四个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日,观察者所在地昼夜长短状况为( )
A.出现极夜现象 B.昼短夜长 C.出现极昼现象 D.昼长夜短
20.当观察者的影子最长时,太阳所处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当太阳位于乙位置时,当地地方时为( )
A.9时 B.12时 C.15时 D.18时
22.阳春三月本应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所打破,尤其是陕西东部、河南中西部。如图是雪后景观图,草地上白雪皑皑,而路面上早已不见雪的踪迹。图中路面上的雪融化的比草地上的雪快的原因是( )
A.草地上的雪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B.草地上的雪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
C.路面上的雪吸收的大气逆辐射多 D.路面上的雪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合理应用大棚种植技术,可以提高蔬菜供应的品种和产量。下图为近年来聊城不同季节常见的两种大棚景观。A大棚覆盖白色塑料薄膜,B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C.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24.图中塑料大棚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25.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认识地层与环境关系
案例资料:综合柱状剖面图是根据一个地区的地层资料,按时代顺序、接触关系以及厚度编制的图件,用以表示地层和岩石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反映区域内地质发展历史、地质条件和地层特征等,它是野外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下图示意山西省地层综合柱状剖面。
案例思考:
概括山西省地层的地理特点。(8分)
据①时期的岩石类型推测当时山西省地理环境。(6分)
若图示植被化石为裸子植物,说出②时期可能的地质年代和灭绝的动物类型。(6分)
27.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5分)
材料一:图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
材料二: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也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请分别分析在A和B存在界面的依据?(6分)
请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3分)
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大地震,人们对地震震动是什么感觉?请分析原因?(6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如图为位于云贵高原威宁地区的黔韵紫海草莓种植基地生产景观,大棚覆盖白色的透明薄膜,草莓根部覆盖白色的透明地膜,近年来该地受寒潮影响大。
简析该地冬季能利用大棚种植草莓的主要原因。(6分)
指出覆盖地膜的关键作用。(4分)
(3)寒潮到来时,除了覆盖地膜,还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并指出采取措施的原理。(5分)泰安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1.B 2.D
【解析】1.由材料“‘DART’探测器经10个月的太空旅行,到达距地球1100万公里(千米)的指定位置,进行撞击小行星Didymos的卫星Dimorphos实验”可知,“DART”探测器脱离了地月系,A错误;但探测器没有超过43.5亿千米(太阳至海王星的平均距离是45亿千米,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说明探测器仍在太阳系和银河系中,其中探测器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B正确,CD错误。故选B。
2.与太阳八大行星之一的地球相比,小行星Didymos体积小、质量小,其引力不足以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昼夜温差较大,且因缺少大气层,生命生存条件差,AB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小行星Didymos仍位于太阳系中,与地球相比,小行星Didymos距离太阳远,表面平均温度低,D正确。故选D。
【答案】3.D 4.C
【解析】3.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对“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干扰最大,耀斑发生在太阳的太阳的色球层,故A错误,D正确;极光对发生在高纬地区,浙江不会发上极光,C错误;黑子引起气候异常,影响地球上农作物收成,但不是卫星运行干扰最大的太阳活动,B错误。故选D。
4.根据题意,“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在700千米高度,在地球大气层的高层大气,C正确;平流层高度为十几千米,A错误;平流层的高度为55千米左右,B错误;大气外界它一直伸展到22000公里高度,D错误。故选C。
【答案】5.D 6.A
【解析】5.据材料“日中有三足乌”可知,金鸟是古代人肉眼看到太阳上有黑点,所以想象太阳上有“三足鸟”,太阳黑子较太阳光球层其他区域的温度低,看起来比其他区域暗,故“日中三足乌”最有可能与太阳黑子相关联,D正确;耀斑是太阳色球层突然增大、增亮的现象,日珥是色球层喷出的红色火焰、太阳风是日冕层逃逸的带电粒子流,ABC错误。故选D。
6.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1.5亿年前,该时期为地质历史时期的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A正确;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B错误;人类出现于新生代,C错误;蕨类植物繁盛在古生代,D错误。故选A。
【答案】7.B 8.C 9.C
【解析】7.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的动物,根据图例,中生代的地层为②, B 正确;①地层为新生代, A 错误;③地层为古生代晚期地层, C 错误;④地层为元古代地层, D 错误,故选 B 。
8.根据所学知识,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陕北有恐龙足迹,说明在中生代之前就已经形成陆地,最有可能是古生代,古生代形成陆地后,动物逐渐进化到中生代出现恐龙,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
9.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煤是亿万年前大量植物埋在地下慢慢形成的。所以陕北成陆后的古地理环境曾是湿热的森林, C 正确, ABD错误,故选 C。
【答案】10.C 11.C
【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深度为地下30千米--2900千米,乙属于上地幔部分,C正确;地壳厚度不匀,陆地大于海洋,A错误;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甲位于地壳,乙丙位于地幔,图中只包括了地壳和地幔两个圈层,B错误;岩石圈是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坚硬岩石组成的圈层,甲位于地壳,乙位于上地幔,甲和乙层顶部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D错误;故选C。
11.根据所学知识,钻孔位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262米,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在地壳中,矿物是地壳中的基本单元,故可能有大量的硅铝物质,A正确;高温的岩浆在软流层,C错误;大量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在外核,D错误;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在洋壳中,B错误,故选C。
【答案】12.D 13.D
【解析】1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洋浮游生物产生的二甲基硫(DMS)会形成气溶胶,并促进云的形成,云位于对流层,因此气溶胶位于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正确;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密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排除ABC。故选D。
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洋浮游生物产生的二甲基硫(DMS)会形成气溶胶,并促进云的形成,云层加厚会增加大气反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缓解全球变暖,D正确;仅考虑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全球变暖加重,排除A;并不能减少太阳辐射,排除B;对地面辐射有所减少,但是不是减缓全球变暖的原因,排除C。故选D。
【答案】14.D 15.C
【解析】14.大气垂直分层由近地面到高空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美国西北部为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厚度为12km,平流层是对流层顶部到50km,50km以上为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故气球在从地面上升到40km高空,即从对流层到平流层的过程中,气温先降低后升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被击中时气球所处高度为18km,为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C正确;存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B错误;直接热源来自地面是对流层的特征;A正确;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是高层大气的特征。D错误;故选C。
【答案】16.A 17.C
【解析】16.根据所学知识,纳木错湖区天空特别蓝主要原因在于本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中的蓝光和紫光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而朝霞和晚霞是因为其他光容易散射,红光不易散射形成的,A正确;雪后天晴阳光耀眼,主要在于雪对光的反射,排除B;深秋晴天夜晚多出现霜冻主要是由于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弱,排除C;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原因在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排除D。故选A。
17.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溢出到宇宙空间中。当游客在纳木错游玩时晚上做好保暖,主要原因在于本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夜晚时,大气逆辐射(③)弱,保温作用弱,同时地面辐射中大部分溢出到宇宙空间中(④),使其温度较低,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8.C【详解】根据右侧地图可判断出,107国道走向为西北向东南,如下图:
又根据宝民路与107国道平行,且位于107国道东北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判断出,王先生的行驶方向为西北向东南,如下图:
19.D 20.D 21.B
【分析】19.由图可知,该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当地位于直射点以北,所以观察者位于北半球,所在地昼长夜短,D正确,B错误。当地昼弧大于180°小于360°,无极夜、极昼现象,AC错误。故选D。
20.观察者的影子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甲乙丙丁四点中丁点时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D正确。故选D。
21.当太阳位于乙位置时,太阳高度最大,位于日出--日落中间,为当地正午,当地地方时为12时,B正确。故选B。
22.A【详解】图中路面上的雪融化的比草地上的雪快的原因是:草地上的雪被草所阻挡,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融化速度较慢,而路面上的雪直接吸收地面辐射,气温较高,雪容易融化,A正确。草地上的雪和路面上的雪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相差不大,BCD错误。故选A。
23.C 24.A 25.B
【分析】23.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而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出不去,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A正确;大棚阻挡了大气及水汽与外界的交换,故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和土壤的水分,B、D正确;光照强度是跟太阳辐射强度有关,大棚无法提高光照强度,C错误。本题选择不属于的,所以选C。
24.图中塑料薄膜是透明的,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少,对地面辐射而言是隔热层,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直接影响的是地面辐射;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明显,对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影响很小。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5.黑色尼龙网的主要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夏季午后,此时段太阳辐射最强,容易将作物晒伤,B正确;春季晚上没有太阳辐射,A错误;秋季早晨、冬季傍晚太阳辐射弱,C、D错误。所以选B。
二、综合题
26.【答案】(1)不同时代沉积的岩石成分和厚度有差异;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矿产等。
(2)①时期的岩石是含有珊瑚化石的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主要由海洋中的钙物质沉积而成,珊瑚生活在海洋中,由此推测当时山西省为暖湿的浅海环境。
(3)中生代;恐龙和海洋中的部分无脊椎动物。
27.【答案】(1)横波和纵波在A处传播速度加快;横波在B处消失,纵波在B处传播速度减慢。
(2)物质形态发生改变,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先上下震动后左右震动。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到达地表,所以上下震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最后到达地表,所以左右震动。
28.【答案】(1)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大棚内气温较高。
(2)阻止地面长波辐射进入大气,起到保温作用。
(3)在草莓基地附近燃烧杂草等产生烟雾;在草莓大棚里定时投放点燃的无烟煤,产生一氧化碳,增加温度;原理:增强大气逆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