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8 06: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泉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90分钟;日期:2023.10.1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6日清晨日出前,土星、木星、火星、金星和水星会联袂成就“五星连珠”奇景(下图),人们凭借肉眼就可以目睹这幕天文奇观。读图,完成1、2小题。
1.图中“五星”不属于(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可观测宇宙
2.关于“五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土星之间 B. 都是类地行星
C. 运动特征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D. 都能自行发光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3、4小题。
3.“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 安全的宇宙环境 B. 适宜的温度条件 C. 适中的日地距离 D. 稳定的太阳光照
4.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 )
A. 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
B. 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
C. 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 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5—6小题。
5.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青藏高原地区 B. 珠三角地区 C. 长三角地区 D. 华北地区
6.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 )
①岩浆喷发 ②“磁暴”现象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 ④水的运动 ⑤植物生长 ⑥干扰有线电话接听
A. ①②③ B. 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7.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 A. 氢和氮 B. 氧和氦 C. 氨和氧 D. 氢和氦
8.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9.古生代、中生代结束的标志都是( )
A. 地壳剧烈运动 B. 海洋面积缩小 C. 物种灭绝事件 D. 气候冷暖交替
北京时间2020年4月18日05时35分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北纬32.98度,东经98.90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11.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
美国科学家预测在2023年至2025年之间某日,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12、13题。
12.材料中所描述的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 太阳爆炸 B. 耀斑爆发 C. 核裂变反应增强 D. 太阳辐射增强
13.该“喷嚏”的影响不包括( )
A. 指南针失灵 B. 长波通信中断 C. 信鸽迷失方向 D. 南极出现极光
14.下图是地球内部构造图和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
关于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岩石圈和软流层 B. ③和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 .图中所示A、B、分别为生物圈、水圈、 D .图示B、C分别为岩石圈、水圈、
15.读下图,关于甲圈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B. 是由各种水体组成的外部圈层
C. 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D. 是连续、规则的圈层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日,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一座火山爆发,喷发的灰烬直冲约6096米的高空,甚至可能达7315米,引发航飞警报。据此完成16、17小题。
16.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 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 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 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17.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大气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完成18、19题。
18.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臭氧的大量减少 ②变暖越来越严重③大量使用煤炭、石油④森林大肆破坏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9.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  )
①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②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
③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④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完成20、21小题。
20.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
A. 氩气 B. 臭氧 C. 氧气 D. 氮气
21.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  )
A. 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 臭氧层破坏,近地面气温降低
C. 氮气增加,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
D. 水汽含量减少,太阳辐射减弱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日,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在轨完成22—25小题。
22.对中国天宫空间站与地球站通信联系干扰最大的是(  )
A. 极光现象 B. 太阳辐射 C. 流星现象 D. 太阳活动
23.“天宫空间站”航天员乘组开展出舱活动时,航天员(  )
A. 脱离了地球引力作用 B. 可以看到流星划过天幕
C. 手中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D. 面临失重、强辐射威胁
24.关于中国空间站及所在轨道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空间站属于天体,和太阳同级 B. 对流现象显著,云雨天气多
C. 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 空间站已飞出地月系
25.神舟十四号返回地球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B. 递增→递减→递增→递增
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 递减→递增→递增→递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图中C表示的天体位于______和______之间(填天体名称),D表示的天体名称是______。
(2)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_______行星。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具有_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性等共同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18年1月15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研究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他们发现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巨嵴彩虹龙。下图为巨嵴彩虹龙复原图。(11分)
(1)恐龙生活在________代,该时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__的时代”。
(2)简要说明恐龙生活的时期生物进化的表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白垩纪,发生了_________事件,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成为_____________的标志。
(4)恐龙曾是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有的恐龙为草食动物,有的为肉食动物。在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读“岩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A、B、C岩层中最老的是________岩层,
最年轻的是________岩层。
(2)地点3缺失B岩层,有可能是当时地点3发生了地壳____________(抬升/下沉)。
(3)若地点1的A岩层含有煤炭,则C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温暖湿润/寒冷干燥)的_________________(陆生/海洋)环境。
(5)若A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鱼类化石,但没有发现爬行动物化石,则该地层很有可能形成于地质年代中的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纪。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火山灰是火山活动产生的细微碎屑物。当地时间2022年9月1日,俄罗斯幌筵岛北端的埃别科火山喷发出火山灰柱,火山灰柱高达4 km。图1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埃别科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柱景观图。
(1)埃别科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物质来自于图1中的______(填字母),该层属于的地球内部圈层是______,甲不连续面的名称是______界面。
(2)A圈层中25 km以下的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3)地震波经过图1中莫霍界面时,S波的速度______;地震波经过图1中甲不连续面时,
P波的速度______,S波______,表明G圈层的物质状态是______。
(4)简述火山灰从初始喷发到最终沉降所历经地球圈层的过程。
3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电影《中国机长》改编自真实事件。2018年5月14日7:06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以800km/h的速度飞行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9800米高空时,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爆裂,飞机剧烈抖动。机长临危不乱,用冻得发紫的双手迅速手动操作迫降,34分钟后飞机安全降落成都机场,119名乘客无一伤亡,创造了民航史上的一次史诗级壮举。
材料二:大气环境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物理特性主要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和降水,这一切均由太阳辐射这一原动力引起。化学特性则主要为空气的化学组成:低层大气层中氮、氧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二氧化碳约占0.033%,还有其他一些物质。
(1)写出飞机发生事故时所在的大气层,并描述其所在大气层的温度变化规律和运动特征。3分
(2)机舱挡风玻璃爆裂时,简述机舱外的气温和气压特点,并分析形成该气温特点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二,低层大气中二氧化碳虽然很少,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简述其作用。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