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1课时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教学课件)-三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苏教版(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第1课时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教学课件)-三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苏教版(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18 08:0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SJ
5.1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
感受列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能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会策略的使用价值。
理解(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策略。
看图讲故事
图中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合作探究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
1
从题目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小猴帮妈妈摘桃, 第一天摘了 30 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提炼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 要求问题
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第3天摘了多少个?第5天?
1
小猴帮妈妈摘桃, 第一天摘了 30 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已知条件 要求问题
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第3天摘了多少个?第5天?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 5 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 第二天摘的个数加 5……
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
已知条件 要求问题
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第3天摘了多少个?第5天?
先算第二天摘了多少个,再算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可以依次写出每天摘的个数:30、35、40……
填表。
已知条件 要求问题
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第3天摘了多少个?第5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个
30+5
35个
35+5
40个
40+5
45个
45+5
50个
列式。
已知条件 要求问题
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第3天摘了多少个?第5天?
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5+5=40(个)
40+5=45(个)
45+5=50(个)
1
小猴帮妈妈摘桃, 第一天摘了 30 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答:第三天摘了 个,第五天摘了 个。
40
50
说一说: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你有什么体会?
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
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可以列式计算,
也可以列表找
出答案。
在解答实际问题时,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可以使问题变的容易。
归纳
1.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1)
例:一个苹果有多重?
500÷4=125(克)
答:一个苹果有125克重。
答案不唯一。
1.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2)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
如:买了多少支圆珠笔?
30+18=48(支)
答:买了48支圆珠笔。
10×3=30(支)
答案不唯一。
2. 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算一算,填一填)
8
4
2
1
16÷2=8米
8÷2=4米
4÷2=2米
2÷2=1米
除以2
3. 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先在图中标出两人的位置,再解答)
6人
芳芳
兵兵
18-8-4=6(人)
答:芳芳和兵兵之间有6人。
4. 第1个正方形里画了2个圈,以后每个正方形里画圈的个数都是它前一个正方形里的2倍,并且都和第一个正方形里的圈同样大。估计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动手试一试。
从第5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
5. 一个石子从高处自由落下,第一秒的速度为1米,以后每一秒增加10米,第4秒的速度是多少?第7秒的速度是多少?(用填表法解决)
第一秒 第二秒 第三秒 第四秒 第五秒 第六秒 第七秒
1米
11米
21米
31米
41米
51米
61米
答:第4秒的速度是 米,第7秒的速度是 米。
31
61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你是怎么学会的?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先理清题目中每个条件的含义,明确要求的问题。
然后从已知条件开始,逐步分析题意,找到已知
量和要求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根据数量关系列表或列式找出答案。
自我评价
内容 评价等级 A B C
学习态度
学习自信
学习合作
小组互评
内容 评价等级 A B C
学习态度
学习自信
学习合作